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电池安全防护新技术,创为气体惰化系统探秘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1-09-14 15:59:57

索比储能网讯:新能源安全无小事,首当防患于未“燃”!

近日,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发出了锂离子电池箱气体惰化系统,并于2021年7月在北京道路交通运输展上重磅发布,摘得了道路运输展2021年度“新能源客车零部件创新产品奖”。

电池安全防护新技术,创为气体惰化系统探秘

创为的锂离子电池箱气体惰化系统,是一款颠覆传统技术的新产品。它是一种主动防御技术,是一种能保障电池不着火的新技术!

众所周知,燃烧的必要条件是助燃剂、可燃物、引火源,三者缺一不可。创为的锂离子电池箱气体惰化系统利用惰性气体的保护环境,通过破坏燃烧三条件之一的“助燃剂”,使电池包达不到燃烧爆炸的条件,从根本上杜绝燃烧爆炸发生的可能。

区别于传统的电池箱防控技术的被动防御,主动防御的系统策略将重新定义电池安全防护的标准。

传统的被动防御采用后置处理,即当火灾发生时才进行实施灭火,但灭火药剂受限于剂量,抑制时间有限,不能实现持续抑制。同时,锂电池起火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且不容易扑灭极易复燃,被动防御的做法不能完全消灭锂电火灾。(配图)

创为的锂离子电池箱气体惰化系统采用惰性气体氮气前置介入,持续保持电池箱内低氧阻燃环境,且惰性气体来自于大气,阻燃原料获取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更为重要的是,氮气浓度高达99%以上,完全能够满足电池箱内惰性气氛的浓度阈值要求。

电池安全防护新技术,创为气体惰化系统探秘

产品试验--箱内/外电池热失控对比

据悉,创为的气体惰化系统在2017年就已经完成了相关专利申请。经过两年多的基础研究,依靠大量的试验数据,创为通过试验不同流量、不同浓度的氮气在电池箱内的流体运动过程以及保护效果,模拟在IP68防护等级下氮气的逃逸曲线,创建和完善了流体仿真模型,成功的解决了氮气浓度问题。后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持续测试,在大致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氮气的浓度和流量几乎没有衰减,浓度依然能够维持在99%以上。

电池安全防护新技术,创为气体惰化系统探秘

产品试验--箱内/外电池热失控对比

为了更好的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创为结合其多年的热失控监测预警经验,依托于几年来实验积累的数据,成功研发了高精度压力探测器,实现对电池箱密闭状态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实时数据传输。同时系统还具有远程诊断、远程配置、时间校准等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无独有偶,2021年8月27日,宇通发布了动力电池安全防护标准。基于整车实际应用场景,宇通动力电池安全防护标准从整车到电池、从系统到部件,构建了“整车防护、系统防护、箱体防护、部件防护及监控防护”等五重防护体系。

其中,长效隔氧、高度可靠的氮气保护系统与创为的锂离子电池箱气体惰化系统原理相通。

显而易见,行业内锂离子电池箱主动防御的安全防护技术研发的正在积蓄力量,发展前景也无可限量。

电池安全防护新技术,创为气体惰化系统探秘

值得注意的是,创为的锂离子电池箱气体惰化系统可以覆盖商用车、重卡、井下矿卡、储能电站、换电站等等锂电池应用场景。创为针对不同场景,建立了不同的控制逻辑,比如,针对城市公交或者工程车辆会频繁启动熄火断电,设计了断电记忆功能,可以突然断电的情况下,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可以被瞬间记忆锁定等等。

新能源安全无小事!如何切实保障锂电的使用安全将成为行业的研发重点,创为一直在路上。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10915/3030.html

新闻介绍:

索比储能网讯:新能源安全无小事,首当防患于未“燃”!近日,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发出了锂离子电池箱气体惰化系统,并于2021年7月在北京道路交通运输展上重磅发布,摘得了道路运输展2021年度“新能源客车零部件创新产品奖”。创为

责任编辑: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