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新型储能崛起!抢跑“黄金赛道”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3-07-10 02:03:25

作为有效的调峰资源,储能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过程中迎来发展机遇。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和技术装备,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竞争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在中国、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的车道。截至去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870万千瓦,较上年增长110%以上,居世界首位。

储能俨然成为最火爆的新能源赛道之一,这里正在批量诞生独角兽。随着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煤炭电力逐步退出,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氢储能以及热储能等技术路线逐步发展起来,储能行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爆发式增长10倍!便携式储能产品出海

“直播洽谈4小时就拿下了开年第一单,价值百万!这样的拿单效率,在以往想都不敢想!”在阿里国际站上一场跨境直播洽谈之后,深圳新能源企业“德兰明海”的市场运营部负责人有些激动,原本海外买家要飞过来实地探访,但通过直播洽谈的方式,节省了时间提升了效率,也为储能产品的海外销售打开了新方式。

直播方式可以在线上360度全面展示工厂情况、实时演示产品,实景“谈订单”。在线上洽谈现场,除了通过直播远程带着买家深度探访工厂,了解产能及工艺外,德兰明海还在实验室里“暴力测试”自家主推的便携储能产品,一次性点亮300个15瓦灯泡的大功率挑战,以及在零下10摄氏度极寒环境下、50厘米高空跌落等突发情况下的连接点亮测试,引发买家阵阵惊呼。此次下单的买家,是德国能源部的官方提供商,也是德国最大能源公司莱茵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

德兰明海的便携式储能产品直播销售一炮而红并非偶然。业内人士表示,正是露营经济的兴起,带动了诸多户外品类的空前增长,比如户外移动电源。如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便携式储能可谓炙手可热,并衍生出诸多品牌和产品,成为消费大军中一股不可抵挡的新兴力量。

目前全球便携式储能主要应用市场为欧美国家。一方面,欧美部分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大面积停电、用电紧缺的现象增加;另一方面,欧美一些地区户外行业发达,对户外移动设备和电源的需求旺盛。在欧美地区应急备灾和户外用电大量需求刺激下,便携式储能行业有了发展的空间。

此外,近年来,受到储能技术发展、环境保护、品牌出海等因素的驱动,国家为大力推动便携储能行业的发展,出台了《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等政策,为储能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全球便携式储能行业飞速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该行业的市场规模达111.3亿元,预计到2026年全球出货量将超3000万台、总金额将达882.3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速将维持在66%左右。

同时,我国户外移动电源出货量占全球90%以上,预计未来四至五年能达到全球年出货量3000万台以上水平,市场规模约800亿元。据介绍,此前德兰明海曾是安克创新、罗马仕、环球易购、傲基科技等行业知名品牌的供应商。

2019年,德兰明海在美国成立了Bluetti子品牌,产品属性定位为电子消费类,主营大容量的家用储能电源以及户外便携电源产品,自此正式进军便携式储能行业。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但打铁还需自身硬。由于拥有多年的代工经验,德兰明海在该行业有着天然的技术和渠道优势,不仅可以自主进行生产及研发,还自行开辟了销售渠道,很快就打通了海外内市场,成为全球前五的便携式储能品牌,产品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0年疫情暴发,户外移动电源销量成倍增长,Bluetti也乘着这股东风扶摇直上。在出海布局上,Bluetti主打电商平台及独立站的双轨模式,不仅在亚马逊、沃尔玛、Lazada等平台上设有店铺,其独立站也风生水起,并为Bluetti的营收作出高额贡献。此外,Bluetti也在开拓线下市场,拟进军欧美等地区的线下商超及零售商。

今年3月,Bluetti的AC500&B300S家庭储能电源总众筹金额突破1219万美元,打破中国团队在众筹历史上的世界纪录——这一解决方案通过储能技术将光能转化为日常能源,最高可达8000W输入,持续带载5000W,从根源上为碳中和、碳达峰助力,并为用户带来全新的用电方式。

成立至今,德兰明海已获得来自源码资本、中铝浙江君融基金、鲲鹏光远、达晨财智等财务投资机构以及战略投资方的数亿元人民币投资。IPO前,源码资本为德兰明海最大机构投资方,其领投了德兰明海的A+轮和B+轮融资,并在其余轮次持续加码。

在今年发布的一条官方宣传片中,德兰明海表示在2022年便携式储能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超20亿元,并且预计2023年营收将达到50亿。

在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新明海科技园,德兰明海的两个生产工厂满负荷运转。“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第三个工厂已经投产试运营,很快将达到满产状态,产能实现翻一番。”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伟说,九成营业收入在海外,将继续强化海外本土化服务,专注做好品牌。

当储能遇上智能

绿色经济和能源革命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在摩拳擦掌。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调研三家独角兽企业发展情况,其中就包括深耕储能领域多年的海博思创。自2011年成立以来,海博思创曾经历一段时间的“破土期”,从电化学储能的示范应用阶段走到现在,其所处的赛道变得越来越拥挤。

行业崛起的同时,问题同样不可小觑。据海博思创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介绍,国内储能产业发展面临安全性和技术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收益模式尚不稳定清晰、成本偏高等一系列挑战。在储能行业,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安全的最大隐患来自储能电池。当前磷酸铁锂电池是主流技术路线,磷酸铁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热失控、电解液泄漏等安全风险。目前我国的新型储能项目尚在商业化初期,2025年将会实现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直到2030年实现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海博思创联合合作伙伴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基于半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储能系统产品。半固态电池不仅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并且由于降低了液体电解质泄漏和易燃性的风险,安全性更高,可实现本质安全。

对于半固态电池来说,无论是过充、短路、针刺等,它的安全边界比磷酸铁锂电池都高出很多。海博思创结合自主研发的电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建模技术及电池储能管理系统,针对电池的发热效率、膨胀力、充放电曲线、寿命特性等建立模型,实现储能系统的高效、安全和稳定运行。

今年4月7日,“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3)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储能企业系列榜单显示,海博思创位列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国内市场出货量榜首。自2020年以来,这是海博思创连续三年蝉联第一。

海博思创成立时,电化学储能尚处于示范应用阶段,截至2015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仅为164.1MW。近年来,储能行业的企业若称作“乘风而上”,那么当时的海博思创则是“破土而出”。

2015年左右,海博思创已经开始用户侧储能业务的探索,在江苏地区落地了用户侧储能项目。直到2021年,国内大部分省市才提出新能源配储需求。当时,海博思创与国家电投旗下中国电力成立合资公司,实施了格尔木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项目,该项目是当时青海省容量最大的共享储能项目。

海博思创的成长史从侧面见证了我国储能行业的发展史。2016—2020年,我国储能进入商业化初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装机规模快速增加,多领域融合渗透,商业化模式逐步建立。

海博思创模式之所以能够突围,是因为重视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我们的智能制造产线,可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追溯,保证从电芯入场一直到项目应用实现全流程数据追踪,为产品的品质保障、安全检测、稳定交付、运行维护提供了数字化支撑。”张剑辉说,海博思创在电池管理、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数据,而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推动储能大规模发展的关键要素。

储能对于新能源发展的意义在于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促进能源转型和支持新能源系统的建设,被视为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国家“双碳”战略实施过程中,新型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型储能产业当中,需不断增强产品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海博思创前期通过挖掘电芯数据建立仿真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其全生命周期状态、循环寿命、能量输出、功率价值等,对电池的效率形成精准评价。基于此,储能系统才能够经受市场的长期考验。未来海博思创将考虑从产业链上下游、系统层面、运营层面,以及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层面做长远和深入布局。

后起之秀的储能国家队

“新来者”“国家队”“后起之秀”,是新源智储的不同标签。与德兰明海、海博思创相比,成立仅两年的新源智储的确很年轻,但因为是由国家电投旗下旗舰公司中国电力控股打造的新型储能技术创新、集成应用专业化平台,可谓“一出世即风华正茂”。遵循国家电投“双一流”战略,新源智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做全球领先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商”的战略定位,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储能集成平台。

新源智储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李鹏举介绍,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新源智储将工作重心放在科技创新以及市场拓展等板块。“新源智储背靠央企发电集团,是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合作的一大典范,定位上贴近市场需求,拥有‘国家队’固有优势的同时,借鉴了民营头部企业的先进经验,这也是成立之初业绩处于行业前列的原因。”据了解,在业务板块,新源智储紧贴市场,围绕储能系列产品研发、储能电站大集控智能运维、电池系统智能制造等核心业务方向,着力构建从电池模组到电站系统的全产业链与全生命周期产品研发能力,取得行业领先的重要突破与创新成果。

更让业内关注的是,新源智储在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容布局。截至今年3月底,其建设项目总装机容量超3GWh,业务遍布山东、青海、江苏、新疆等地,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中国制造”品牌。尤其是由新源智储提供全部储能设备、调试和技术支持的墨西哥Puerto Pensaco项目,在今年2月的项目落成典礼上受到墨西哥总统的高度肯定,该项目也成为中国储能产品和技术“出海”的标杆示范。当前国内储能市场处于一片红海,竞争十分激烈,很多企业一味狂打价格战,导致储能市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作为储能“国家队”,新源智储不能仅仅着眼于企业利润和市场扩张,还担负着社会责任。优异的产品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线,当前新源智储通过“科改示范行动”的种种措施提高了企业效率,同时也希望通过不遗余力地推动产品升级,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管控力度,带动整个市场高质量发展。

“做中国储能市场的‘定海神针’,是我们的一大目标。” 新源智储总经理连湛伟透露,“要达成这个目标,一是通过技术创新,让储能产品安全好用,能够更多地应用于市场;二是创新模式,在储能行业蓬勃壮大的当下实现商业模式革新,同时配合国家政策,助推电力系统改革。”新源智储主营新型储能系列产品研发、储能电站系统集成、储能电站开发运营、大集控智能运维等业务。新源智储两条智能生产线已落地房山,目前落地了一批标杆性的国内储能示范项目,也通过成果打开了海外市场。据了解,今年1~4月,新源智储的储能系统出货量已经进入全国前三。

截至2023年3月底,新源智储共提交63项专利,编制了8项标准。而在2022年,新源智储参与了多个重大项目,例如常熟火电联合调频项目等。同年,新源智储还入选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源智储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投产了1个多GWH的独立储能,当期在建的储能电站达到了1个GWH以上,在各省市备案的储备项目也达到了5个GWH以上。

公司成立初期便把解决安全问题放在了公司战略的核心位置,包括提出了多个控制策略、管理策略以及一些技术方案。针对安全问题,新源智储拥有自己的“防火墙”逻辑,全力降低风险。对此,公司打造了储能检测实验室,把好产品关,让进入市场的每一款产品都是健康产品。同时,公司还打造了储能大集控智慧运营平台,通过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数字孪生等技术与储能安全运维深度融合,对储能电站进行统一远程集中监控并提供智慧决策辅助,实现电站全方位、数字化、精准化、效益化的运维管理,保障电站安全、高效、稳定运行。除了盈利难度较大,储能行业的另一特点便是成本较高。为解决储能行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尽管再度增加了成本,新源智储仍然打造了储能检测实验室,是系统集成行业内建立检测体系的为数不多的公司之一。

“2岁”的新源智储现已具备在新能源发电侧、火储调频、用户侧等储能系统全应用场景落地的能力,积累了从电池模组到电站系统的设计集成经验,可以为市场提供模块化组合、移动式部署、智能化管理的全流程储能解决方案。此外,新源智储会在2023年下半年推出一簇一管理型大储集成解决方案,这一产品相比多簇直并型大储可以有效提高储能的利用容量。

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从2021年起,碳中和开始席卷创投圈,自从鲜少曝光的德兰明海进入投资人视野,融资愈发顺利起来,短短一年,陆续完成了4轮融资。当一级市场消费、TMT、企业服务等赛道战略性进入寒冬时期,储能赛道依旧是热火朝天,似乎所有投资人都在看新能源。在投资人看来,政策驱动了储能行业前进的节奏,而能源结构变革的大趋势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根本要素之一。

随着储能的火爆,造富神话开始悄悄上演。今年4月开始,储能板块一路飙升,7月份更是有多只储能概念相关股票涨停。不仅如此,一个个IPO正在赶来。德兰明海已于今年3月9日同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有业内人士表示,只要是制造出来的东西,长期看就会面临竞争格局的恶化,行业的增长红利最终会回归常态。而能够留在牌桌上的公司,应该既具备制造业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又具备消费者洞察的产品基因。

目前我国的新型储能项目(如电池、氢储能等)尚在商业化初期,2025年将会实现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直到2030年实现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储能市场化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群雄逐鹿,最终的胜利果实,永远属于富有远见兼具坚韧之心的人。

新闻介绍:

作为有效的调峰资源,储能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过程中迎来发展机遇。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和技术装备,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竞争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在中国、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的车道。截至去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870万千瓦,较上年增长110%以上,居世界首位。

责任编辑:zhy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