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从狂飙到集体失速,工商业储能换挡寻出路

来源:高工储能   发布时间:2025-02-24 08:39:32

崛起仅仅两年时间,曾经被视为储能领域增长最快的细分赛道的工商业储能,日子也不好过了。

“去年工商储的全年目标完成刚过半,上个月开会的时候还在总结问题出在哪?”一家储能系统集成企业的销售骨干李明伟(化名)告诉高工储能,从他本人了解到同行的情况基本都不乐观,除了个别企业去年工商储业务增长比较快,大部分企业都没能完成既定的目标。

事实上,工商业储能市场的这股悲观情绪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就弥漫着整个行业,正如各大工商业储能厂商2024年的出货数据,销售增长放缓,净利润下滑等等,有的甚至出现了明显的销售下降。

高工储能调研的多家储能企业都表示,去年开年时大家对工商业储能市场都比较乐观,任务目标都定的比较激进,但全年下来工商业储能市场并不如企业的预期,导致整体发展不尽如人意。

“去年价格拼的太厉害了,业主方反而更加谨慎,一方面也想看看是不是有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很多已经投运的项目收益比较低,投资方也有意识的控制了投资。”有工商业储能投资方的人士告诉高工储能,去年很多项目从开始意向接洽到最后签约落地,时间拉的更长了,有些项目甚至谈了半年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仔细研究工商业储能近两年的变化,可以清晰看到,这种所谓悲观态度的背后,还有它们面临储能行业站在新拐点的集体阵痛。

新能源时代,储能大规模应用,工商业储能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本的疾降,让用户的获取成本降低。这一过程中,业主方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但差异在于市场初步发展后,工商业储能的增值服务却并没有跟上客户需求的步伐(比如场景的丰富度、收益的多样性),业主方获得的价值滞后,甚至让双方的合作陷入零和窘境。

储能企业方和业主方都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工商业储能如何激活下一阶段的增长?

双高预期下的“集体放缓”

项目备案数量和实际装机量是工商业储能市场最直观的晴雨表。

以工商业储能应用大省浙江为例,2024年第二季度,浙江工商业储能的项目备案数量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浙江省工商业储能备案平台的数据显示,2024年4月备案项目300个,五月减少到200多个,六月备案数进一步下滑到100多个。

有熟悉浙江当地工商业储能市场的企业表示,备案的很多项目实际上并没有落地。

从实际装机量来看,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国内工商业储能装机量不足5GWh,与2024年相比几无增长。

面对工商业储能企业集体急速增长放缓的现实,高工储能从多位行业人士处获悉,究其原因,工商业储能市场增长放缓主要源自储能厂商的低价竞争反而使得业主方倾向于继续观望,同时市场上已经投运的项目收益并未达到目标,消防等政策的去演也让客户投资决策趋向谨慎,对于安全性的考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业主方的信心。

高工储能注意到,2025年开年以来,工商业储能的价格战依旧激烈,有企业已经打出了0.499元/Wh的超低价。这一价格较去年初1元/Wh的价格已经腰斩。

“成本下降本来可以驱动市场应用的加速,但跌价过快反而让投资方和业主方心生疑虑,期待价格的进一步下降,这是资本逐利的表现。”有投资方人士表示,最为关键的是部分已经投运的项目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收益远低于初始投资计划。

李明伟坦承,去年有的项目基本快谈妥了,业主方突然又表示想再等等看,或者要求给出更高的分成。

此外,不合格的设备导致的运行效率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主的信心。

高工储能从市场上获悉,前两年由于市场增长过快,一部分不合格的工商业储能产品也进入了市场落地投运,经过一两年的运行,设备的问题频繁,运行效率低,也导致了收益不达预期。

储能企业对市场增长的高预期和项目业主方对收益的高预期双双不达目标呈现的结果就是2024年工商业储能增长的失速

这也意味着工商业储能企业需要主动调整策略,从过往的跑马圈地向提升运行效率和运营收益的健康发展度转变。

从强产品到强运营

从2023年工商业储能市场初露锋芒之时,入局企业众多,包括系统集成企业、电芯企业甚至是PCS厂商都纷纷推出了工商业储能产品。

这一方面加速了储能硬件产品的创新迭代速度和成本的快速下降,但也催生了同质化低价竞争的苗头。

精控能源解决方案总监高乃坤就表示,储能技术迭代迅速,应用需求日益增长,但当前市场上产品也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技术原理、性能指标差异不大。在缺乏显著技术差异的情况下,客户很难做出抉择。

在保持技术先进性的同时,精控能源致力于深化和完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大量实际项目的验证,成功地将优势技术应用于多样化的项目场景中,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在系统集成的关键领域,形成了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真正做到安全与经济兼得。

“现在市场看工商业储能都是机会,根本没有意识到工商业储能的风险。安全性作为底线是毋庸置疑的,仅仅经济性问题很可能就会击垮一大批企业。”在奇点能源董事长刘伟增看来,工商业储能真正的风险是项目运行一两年之后,真实运营数据和前期投资模型中的预测数据之间的巨大差异从而导致整个项目的收益风险不可控。

工商业储能在硬件产品基本性能相近的情况下,其收益则主要依靠后期的运营。

通常来说,工商业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时间、充放电功率等都通过控制策略实现。储能的经济性与控制策略相关,让系统运行在最优化的效率点,降低电池的容量衰减速率。控制策略还可通过虚拟电厂等路径获取额外收益。

这也正是目前储能系统集成企业纷纷加大强化自身软件算法能力,构建运营平台的初衷所在。头部大厂特斯拉、阳光电源、海博思创、远景储能、天合储能、科陆电子、阿特斯、晶科能源等也专门开发软件算法平台。

奇点能源也在此前创新推出了eGo储能生态协作平台,精准链接储能电站所涉及的开发、投资、建设、设备制造、电站运维的全量全要素信息,形成基于数据驱动的迭代增长飞轮,为用户和投资商高效带来安全、可靠、持续的确定性收益而赋能。

尤其是伴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以及电力市场现货交易的展开,工商业储能收益将从目前占绝对主导的峰谷套利向着需求响应、现货交易、辅助服务等扩展。

工商储看向海外市场

与国内业主方落地信心下降和储能厂商销售订单放缓有所差异的是,更多的市场信息显示,全球工商业储能市场仍然是个巨大且具有增长潜力的价值市场。

相较于国内工商业储能多数峰谷套利场景,海外工商储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化。除欧、美、澳工商业储能市场规模较大,其他地区单个市场较小,分布分散,且应用场景多样化,难以标准化,中小企业出海仍有较大机会。

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预计2025年海外工商储将迎来增速100%以上的增长。

事实上,工商业储能厂商仍在积极调整,以应对当前的挑战和机遇,海外市场成为了竞夺的新焦点。

海外市场作为盈利性更好、门槛更高的赛道,近两年来吸引了比亚迪、阳光电源、奇点能源、精控能源、大秦数能、特隆美储能等一大批工商业储能企业争相奔赴。

据高工储能了解,特隆美储能的一百多个正在运行的工商业储能项目已经遍布欧洲、亚洲、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精控能源也在瑞典莫塔拉、Valdemarsvik、 Visby多地落地工商业储能项目。精控能源的智能 Omnicube 215 解决方案可实现负载转移以满足农场的电力需求,同时在停电期间提供备用能源。此外,这些系统旨在将来与柴油发电机和光伏集成,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借助这种高效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运营可以无缝地继续进行,同时为更环保的未来做出贡献。

奇点能源在2024年已斩获其第一个欧洲订单,并在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交付,此前还与中国台湾战略合作伙伴签订了1GWh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也意味着奇点能源向全球化市场迈出了一大步

“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南亚、北美、澳大利亚等都是奇点能源国际化的目标市场。这些目标市场储能需求大,未来奇点能源将分阶段推动。”刘伟增透露,2025年奇点能源将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

高工储能了解到,目前奇点能源的分布式能量块产品已通过海外认证,并在海外成立了子公司。2025年奇点能源还将有更多产品取得海外认证。这一切都为奇点能源的国际化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224/50000637.html

新闻介绍:

崛起仅仅两年时间,曾经被视为储能领域增长最快的细分赛道的工商业储能,日子也不好过了。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