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奇点能源完成了一场关乎储能安全的“极限挑战”——UL 9540A测试。作为全球公认的行业标准规范,该测试通过模拟储能电池在电芯、模组、单元和安装层级的热失控蔓延状态,最大限度收集热释放、烟气释放、温度、测试对象表现等多项数据,以数据验证储能系统的防火防爆能力。
测试结果表明:在100%SOC、密集排布的极端工况下,奇点能源储能产品eBlock-418A成功实现将热失控控制在单柜范围内,且未向相邻柜体蔓延。
01.
48小时“生死博弈”
以严苛测试验证储能安全性能
本次测试从模组层级和单元层级入手,模拟储能系统在遭遇电芯热失控的场景,是对储能安全的有力验证。测试过程中,奇点能源通过严苛设定以还原电站极端场景:
极限密度:采用“肩并肩+面对面”布局,两柜横向间距仅10mm
满电状态:100%SOC,最大化能量失控风险
主动防护关闭:移除BMS温度监控、烟雾感应等软件防护,仅依靠结构本体防护,将一切交给“被动安全”
测试过程中,通过对主柜PACK内的电芯持续加热,约1小时后,热失控触发,电压曲线断崖式骤降,主柜温度飙升至600℃以上。
经过48小时测试,主柜未起火、未爆炸,内部主体结构完好,无解体坍塌,外观无明显损伤;所有相邻柜体的表面最高温度仅27.5℃(远低于国际标准179℃),且外观及内部均完好如初,电池数据及BMS功能正常;墙面最大温升仅3.3℃(远低于国际标准97℃)。
最终,奇点能源顺利通过UL 9540A测试,以实证表明:在密集布局、极端工况下,奇点能源储能系统依然能够将热失控有效控制在单柜范围,成功阻断热失控向相邻柜体蔓延。同时,这也意味着奇点能源储能系统的被动安全能力得到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验证。
02.
储能技术解码
以三重防护构建储能本质安全
奇点能源储能系统从设计之初就以安全为核心,构建了电芯级、PACK级、柜级三重防护体系。
1 电芯级
奇点能源每个PACK内电芯之间设置了极低导热系数的隔热层气凝胶,其多孔、纳米级网络结构能极大限制空气对流和热量传导。在正常工况下,可减少电芯之间的热量传递,维持电池组整体温度均匀性;在异常工况下,当单节电芯发生热失控,气凝胶可延缓高温向周边电芯的传导速度,为BMS触发断电、冷却等保护措施争取时间,降低整个PACK连锁热失控的风险。
2 PACK级
奇点能源PACK上盖采用热镀锌板且顶部安装有云母板,其金属材质具备优异的耐高温性能,能有效延缓热传递速度,为热失控防护争取关键时间窗口;PACK内部覆有绝缘膜及气凝胶保护,不仅能提供电气绝缘保障,其本身材质也具有阻燃、隔热特性。两者结合形成的复合隔热层,能有效阻止单个电芯或模组热失控产生的高温向临近单元扩散,遏制连锁反应,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此外,每个PACK均设置有泄爆阀,当发生电芯热失控时,可快速释放内部压力和可燃气体,从而降低PACK结构内的压力,防止PACK间热蔓延,为储能安全再添一份安全保障。
3 柜级
奇点能源储能产品的柜体结构采用“金属板+隔热材料+金属板”的“夹心”结构,内部板材厚度为1mm,隔热材料的规格为厚度30mm、容重120KG/m^3,外部板材厚度为1.5mm。PACK外部的六个面均采用此类方法进行铺设,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将防火墙板固定于PACK舱四周形成严密防护,除泄爆窗口以外,PACK舱外部防火结构铺设面积达到98%以上,耐火极限可达1.5h及以上,从而杜绝火灾蔓延。
安全从来不是概率游戏,而是必须守住的底线。通过本次测试,有力验证了奇点能源储能产品具备应对极端工况的系统级安全能力,充分彰显了奇点能源“被动安全筑牢底线,主动防护优化体验”的技术哲学,更为奇点能源的全球化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未来,奇点能源将持续聚焦系统安全设计,深化技术创新,保障储能产品安全,推动储能项目安全运行,促进全球储能行业健康发展。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801/50005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