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粤港澳大湾区纺织印染业储能示范项目成功并网

来源:碳索储能网整理   发布时间:2025-08-05 10:52:03

近日,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12.5MW/45.6MWh 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顺利通过广州供电局验收并成功并网,这一由天津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中建三局承建主体工程、广东亿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电气系统集成的项目,总投资 4800 万元,占地 3000 平方米,预计服役周期 15 年,它的成功投运,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纺织印染行业首个大型用户侧储能示范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该项目在技术方案与系统集成方面颇具亮点。采用了国轩高科 5MWh 液冷一体电池舱搭配升压逆变舱,从 10kV 高压侧接入电网,核心设备丰富且先进,包括组串式 PCS 模块、磷酸铁锂电池模块组、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监控及消防系统等,高度集成化的设计让整个系统运行更为高效。液冷技术的运用更是一大优势,它能确保电池在最佳温度区间运行,显著提升储能效率和电池寿命,完美契合纺织印染行业高能耗、高稳定性的需求。

在运行策略上,储能系统通过峰谷电价差策略实现经济性收益,在电网谷时段充电,峰时段放电供工厂使用,不仅直接降低了用电成本,还缓解了电网高峰压力。而且,储能电站的放电量全部由厂区内部消纳,不参与电网反向供电,精准匹配了企业的用电需求,结合纺织行业昼夜连续生产的特点,进一步优化了能源成本结构。同时,项目配置了完备的安防与监控体系,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通过 EMS 与 BMS 的协同控制,系统能实时监测储能状态、优化充放电策略,还预留了接入虚拟电厂(VPP)的技术接口,为未来拓展功能奠定了基础。

这一项目的行业价值与示范意义重大。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纺织印染行业首个大型用户侧储能项目,它填补了行业空白,为传统高耗能产业与新型储能技术的融合树立了典范。纺织印染业因工序特点能耗密集,长期面临用电成本高、碳排放压力大的问题,该项目通过储能技术重构了企业用能模式,助力行业向低碳、智能化升级,契合 “双碳” 目标及大湾区绿色制造战略导向。

从投资与经济性来看,项目总投资约 4800 万元,结合系统规模及服役周期,优势显著。参考同类项目经验,预计可在 5-8 年内回收投资成本,全生命周期收益可观,同时还能提升供电可靠性,增强企业竞争力。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多方合作模式展示了新能源投资、工程建设、电力技术的深度协同,为后续同类项目提供了成熟经验。

在技术与社会效益延伸上,项目应用的液冷储能系统、高压接入架构及智能调控技术,为纺织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有望推动行业加速储能普及。其 “削峰填谷” 模式能减少碳排放,助力构建 “源 - 网 - 荷 - 储” 一体化零碳工厂体系。同时,项目落地契合相关政策,验证了储能商业化的可行性,随着市场机制完善,用户侧储能在工商业领域的经济性将持续提升。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这一储能电站项目的成功,不仅是企业自身的 “能源革命”,更是整个纺织印染行业向低碳、智慧制造迈进的重要里程碑,它将引领产业在绿色经济时代赢得新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工业绿色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805/50005441.html

新闻介绍: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纺织印染行业首个大型用户侧储能项目,它填补了行业空白,为传统高耗能产业与新型储能技术的融合树立了典范。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这一储能电站项目的成功,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能源革命”,更是整个纺织印染行业向低碳、智慧制造迈进的重要里程碑,它将引领产业在绿色经济时代赢得新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工业绿色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