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从“多而散”到“大而精”:7月新型储能备案勾勒能源转型新路径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8-07 09:05:39

随着全国储能备案相关数据陆续发布,碳索储能网梳理了7月新型储能项目备案情况。

信息明确的备案项目投资总额约889.29亿元,新增项目1461个,规模容量达47.69GW/121.10GWh。同比维度,项目数量增7.35%,规模却猛涨 126.74%,折射单个项目体量扩容,大型储能基地、一体化项目加速落地,产业从“多而散”向“大而精”进阶;环比6月,数量增13.08%、规模增1.84%,延续增长惯性,夏日用电高峰催生的电力保障需求,叠加政策对储能配套新能源的强制要求,驱动项目密集备案,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稳定器”的价值,在规模增长中愈发凸显。


区域差异:省域布局的冷暖不均

从各省备案规模看,内蒙古、广东等省份“一骑绝尘”。内蒙古依托风光资源禀赋,大容量储能项目扎堆,新增备案项目25个,对应规模容量5.22GW/23.06GWh,为新能源外送、消纳筑牢根基;广东凭借用电负荷密集、能源转型迫切,储能布局聚焦电网侧调峰与工商业用户侧套利,新增备案项目267个,对应规模容量6.35GW/13.02GWh。而黑龙江、吉林等省份数据偏低,或因能源结构偏传统、新能源装机规模小,储能需求暂未充分释放,区域能源禀赋与发展战略差异,造就备案“冷热” 格局,也为跨区域储能协同、电力互济埋下发展伏笔。


场景纵深:多元需求的精准适配

应用场景维度,电网侧以高功率、大容量稳居C位,新增备案项目239个,对应规模容量近42.59GW/110.21GWh,承担新能源消纳、电网调频重任;用户侧项目计数亮眼,新增备案项目1020个,对应规模容量近2.90GW/6.21GWh,工商业场景借峰谷电价套利、应急备电需求,催生出大量小而灵活的储能项目,江苏、浙江等制造业大省尤为突出;电源侧虽规模有限,但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持续探索,为新能源发电“自主平衡”积累经验 。不同场景并行发展,既呼应电力系统各环节需求,也彰显储能技术适配多元场景的灵活性,从集中式“大储能”到分布式“微储能”,场景纵深拓展让储能融入能源生态每一处。


模式迭代:电站类型的创新突围

电站类型中,独立储能成“香饽饽”,凭借市场化运营优势,参与电力交易、辅助服务市场,实现商业闭环,在信息明确的项目里独立储能新增118个。对应规模容量约22.98GW/64.35GWh,在各省备案中占据重要份额;共享储能、工商业储能等模式多点开花,共享储能打破主体界限,提升储能利用率,工商业储能聚焦用户侧成本优化,虽规模不及独立储能,但模式创新意义深远。未披露类型项目存在,反映行业信息透明度待提升,也暗示新型储能模式仍在探索孕育,电站类型迭代,本质是储能商业模式与技术路径的双重创新,驱动产业从“建设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


工商业储能:场景深耕的微观样本

(一)区域聚焦:华东领跑,需求驱动

江苏在工商业储能备案中“一骑绝尘”,新增备案项目170个,对应规模容量近1.89GW/3.97GWh,制造业大省用电需求催生储能布局;安徽、浙江等华东省份跟进,工商业用电集中、电费优化诉求强烈,形成区域“热区”,对应规模分别为0.36GW/0.74GWh、2.87GW/5.89GWh。

(二)规模分散:小项目主导,适配场景

规模分布中,小于1MWh、1 - 5MWh项目合计占比超85%,凸显“小而分散”特征。工商业用电场景多元,催生大量小型储能。

(三)时长短时:聚焦调峰,精准匹配

7月全国工商业储能备案项目时长占比里,2小时以上-3小时以内的项目占 67.23%,2小时的占17.09%,合计超84% ,明确短时储能为市场主流。2小时以内、3小时以上项目占比低,反映超短时储能难满足持续供电需求,长时储能因成本高、场景少,暂未成为工商业首选,时长分布深刻体现“需求驱动、成本约束”的市场逻辑。

(四)价格适配:区间集中,成本平衡

工商业储能单价分布显示,单价在0.80 - 1.19元/Wh区间的项目数量扎堆,1.00 - 1.19元/Wh达126个、0.80-0.99元/Wh有104个,合计超200个,构成价格 “主阵地”。该区间契合工商业储能的成本与收益平衡:既满足电池、系统集成等硬件成本,又适配峰谷电价套利、需量响应补贴等收益空间。

7月新型储能备案的“热度”,是产业发展的显性表征;规模、结构、模式的多维进阶,才是驱动能源变革的深层动力。当储能从“配套配角”成长为“能源主角”,其在稳定电力系统、加速双碳进程中的价值,将随备案数据的持续增长而凸显。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807/50005599.html

新闻介绍:

随着全国储能备案相关数据陆续发布,碳索储能网梳理了7月新型储能项目备案情况。同比维度,项目数量增7.35%,规模却猛涨126.74%,折射单个项目体量扩容,大型储能基地、一体化项目加速落地,产业从“多而散”向“大而精”进阶;环比6月,数量增13.08%、规模增1.84%,延续增长惯性,夏日用电高峰催生的电力保障需求,叠加政策对储能配套新能源的强制要求,驱动项目密集备案,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稳定器”的价值,在规模增长中愈发凸显。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