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天合光能场景化解决方案典范: 风光储治沙融合绿电算力,科技赋能零碳未来

来源:天合光能   发布时间:2025-08-18 17:32:39

8月13-14日,天合光能携行业伙伴,实地探访了天合中核汇能海南100万千万源网荷储建设项目与天合光能/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依托至尊系列高效组件、智慧储能系统等创新产品组合及一体化场景解决方案能力,通过天合光能智慧调度系统的深度赋能,天合光能不仅攻克高海拔极寒、强辐照、生态脆弱等挑战,更开创性落地“风光储协同治沙”与“绿电驱动算力”两大技术范式,为沙戈荒治理与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核心技术与生态协同样板,充分彰显了科技驱动绿色变革的强大力量。

场景化治沙方案

构建共和荒漠清洁能源矩阵

在海拔3150米的青海共和荒漠,天合光能以“风光储协同治沙”系统解决方案重塑生态能源版图。天合光能打造的全球首个第三批国家大基地“源网荷储多能互补”标杆项目,集成800MW至尊光伏组件、200MW风电以及150MW/300MWh智慧储能系统,构建了“发-储-输-用”高效协同的清洁能源矩阵,年供绿电高达18.3亿度,是天合光能“风光储协同治沙”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典范之作。

海南大基地源网荷储建设项目的核心创新在于其生态融合设计与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天合光能独创的“支架加高+前后双排螺旋桩基础”方案,将光伏组件离地高度提升至1.5米以上,不仅确保了系统在高寒大风环境下的极致稳固,更巧妙实现了“光伏治沙、光伏锁边”的生态屏障功能。这一设计有效抑制了风沙侵蚀,为下方开展畜牧养殖预留了宝贵空间,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的“牧光互补”新模式。配套的智能运维体系与大容量集中式、组串式逆变器混合方案协同发力,确保了项目首年等效利用小时高达1720小时。

面对高寒缺氧、频繁沙尘暴等极限施工挑战,天合光能项目团队凭借深厚的工程经验和全链条管控能力(覆盖设备选型、工程设计到施工交付),仅用8个月便实现高质量并网,在青藏高原创造了又一个建设奇迹。项目还紧密结合生态保护,通过设置“草场保护围栏”等措施,成功构建了生态修复与清洁能源生产和谐共生的“治沙锁边”示范区,为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创新路径。

绿电驱动算力

铸就三江源高原零碳新标杆

从共和荒漠转向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核心区,天合光能以“源-网-荷-储-算五维协同解决方案”打造全球最高海拔零碳算力灯塔。项目深度融合了光伏、风电、储能与算力设施,依托天合光能智慧调度方案,实施“两充两放”策略(日间储光/夜间补算),实现100%绿电稳定供应,年供电超1000万度。

作为全球最高海拔的“零碳算力”灯塔项目,项目采用N型双面双玻组件,其卓越的耐候性、近乎为零的PID衰减风险和双面增益特性,完美适应高原强辐照、强紫外线和大风沙等极端环境。支架系统创新设计兼顾高效与稳定,实现“发电+停车+充电”三维集约用地,大大减少土地资源使用。储能系统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稳定、经济智能的三重核心保障,为“绿电驱动AI算力”提供核心支撑。项目特别注重生态兼容,光伏支架离地0.3米的设计有效促进了草场自然修复。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产业链技术,项目实现安全高效运维与成本降低20%。项目为“东数西算”国家工程提供绿电认证、能效优化与成本降低三位一体方案,支撑青海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彰显绿电驱动算力的循环经济价值。

天合方案赋能国家战略

点亮全球零碳未来

天合光能集中式解决方案华北区域总经理王大威在探访中深刻阐释了项目的标杆意义。他表示,两大工程验证天合场景化系统解决方案的硬核实力。天合中核汇能海南100万千万源网荷储建设项目不仅是大规模清洁能源生产的典范,更探索出一条“绿色发电-生态修复-产业协同”的沙戈荒综合治理新路径。天合光能/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则开创了绿电直驱高载能算力基础设施的全新模式,验证了零碳算力的可行性与巨大价值。

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的领先者,天合光能这些在中国高原成功落地的创新实践,正变成可复制的经验。未来,天合光能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将推广到中亚、中东等世界各地的荒漠高原地区,帮助解决能源供应、生态治理和零碳发展等难题,用中国方案为全球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818/50006358.html

新闻介绍:

天合光能/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则开创了绿电直驱高载能算力基础设施的全新模式,验证了零碳算力的可行性与巨大价值。未来,天合光能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将推广到中亚、中东等世界各地的荒漠高原地区,帮助解决能源供应、生态治理和零碳发展等难题,用中国方案为全球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