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储能产业进入快车道 全钒液流电池今后发展势头向好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1-10-30 15:59:57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佳佳)讯,10月28日晚,在财联社蜂网专家在线与舞阳联合举办的“储能行业投资机会分析电话会议”上,行业权威专家指出,储能发展的目标规模巨大,且市场刚需确实存在,催生储能成为当下投资热点。而未来储能技术发展将偏向液流电池,尤其是全钒液流电池占比有望从目前约10%提升到30%~40%的水平。

长时储能将成刚需 储能发展空间巨大

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是2020年新增装机数量的10倍,年均增速高达58%。国内储能规模有5年10倍空间。

对此,能源行业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华民表示,“2020年中国新增的电化学储能是1.5G瓦,这次国务院确定要新增30G瓦电化学储能;另外抽水储能要达到1.2亿千瓦,而2020年新增的抽水储能是1.5G瓦。可以说,储能目标规模超出了此前一些行业权威预测一倍还多。”目前我国风能、太阳能发电、水力、核能等发电技术已非常成熟,瓶颈就在储能。“我觉得今年是储能市场真正的大发展时期。”

张华民指出,此前国内储能时长一般要求2小时,但要真正实现双碳目标的话,就必须实现长时储能。国家发改委、能源局8月10日发布了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已其中要求企业配置15%的储能,时长4小时,如果能够配置20%的话就优先上网并网。而据张华民调查,今年南方电网的储能规划已要求储能时长达到8小时以上,这样才能真正在电网当中发挥作用。“未来供电系统按照新能源+新型储能的模式运行,储能将成为市场刚需。”

锂电池储能比重将下降 全钒液流电池前景看好

储能目前主要分为抽水储能和电化学储能。而电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专业数据统计显示,国内截至2020年底的储能累计装机容量中,抽水储能占89%,比2019年比例下降了四个百分点;电化学储能占11%,其中89%是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占比约10%,液流电池只有0.7%左右。

张华民表示,在2020年新增的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了97%,但出于安全考量,锂离子电池的增量可能将下降。特别是今年四月以后,整个市场增量已转向液流电池。

“国内外公认,要实现长时储能,主要靠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要增加储能时间,必须增加电极厚度,电阻增大易燃易爆,此外要实现4-8小时长时储能,成本也将成倍上升。而铅蓄电池(包括铅酸、铅碳电池)实际的循环寿命差,市场接受度低。相比之下,液流电池只增加电解液即可提升储能规模,电解液也可半永久循环使用,储能市场和成本优势明显。

张华民预测,液流电池2020年装机容量3兆瓦,2021年则可能达到150兆瓦,占到今年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的10%左右。此前液流电池占比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原料钒价不稳定,从3万多元/吨上涨至2019年54万元左右,生产环节难以承受。“而近两年钒价下降,五氧化二钒基本稳定在10万元/吨的正常水平,所以今后的发展会比较好且比较快。”张华民认为,液流电池尤其是全钒液流电池,占比将逐渐从目前约10%左右提升到30%~40%的规模。

未来液流电池装机成本或可与锂电大体持平

对于投资人关心的液流电池成本下降空间,清华大学液流电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保国表示,“随着自研技术的发展,液流电池的价格将由2万/千瓦时,逐步降到1.2万左右。未来在装机容量1千到十几万度的区间内,液流电池价格基本能做到3000-3500元/千瓦时,甚至可能更低。”

如果提高电堆的电路密度,他认为电堆至少还有40%的降价空间。“随着技术发展,电解液的价格可能会降到1千瓦时900-1100元。如果各关键材料都达到预测的成本降低水平,液流电池装机成本和锂电池就可以大体持平,或者略微高一点,但液流电池在安全性和寿命上有绝对优势。

至于未来储能应用场景的装机占比,王保国指出,截至2020年底,比例大致为电源侧(电化学装机电源侧)占47.5%,电网侧占17.9%,用户侧占34.6%。“从2020年装机情况看,储能主要在向电源侧发展。去年新增装机电源侧占了71%,电网侧占12%,用户侧占17%。”

王保国还表示,未来电网侧和电源侧将难以区分。“目前能源局批复的国家示范项目,其功能是调幅、调频、调峰、新能源接入、备用电源、应急电源等多个功能集中在一起来建电站。电网侧和电源侧将难以细分。”

新闻介绍: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佳佳)讯,10月28日晚,在财联社蜂网专家在线与舞阳联合举办的“储能行业投资机会分析电话会议”上,行业权威专家指出,储能发展的目标规模巨大,且市场刚需确实存在,催生储能成为当下投资热点。而未来储能技术发展将偏向液流电池

责任编辑: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