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储能湘军是如何炼成的?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3-10-11 06:16:02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已成为最亮眼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各大城市抢跑万亿储能赛道之际,长沙成为了一匹不容忽视的黑马。

提及长沙,人们的第一印象或许是茶颜悦色、臭豆腐、岳麓书院、橘子洲、芒果TV等热词。但事实上,网红城市标签并不能全面代表长沙的实力,它更低调也更重磅的身份,是“储能材料之都”。

2022年,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产值突破千亿规模,高居赛迪顾问 “2022年新型储能十大城市”榜首。

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统计,全国储能电池原材料强市中,长沙是唯一实现100%跨链布局的城市,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池材料聚集区。

野心勃勃的长沙,还制定了如下目标:到2026年,力争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突破5000亿元规模,瞄准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圣杯。

以长沙为中心,务实低调的湖南人,早已组建了一支沉稳彪悍的“储能湘军”。

01

“六边形战士”储能湘军

在新型储能风口下,近年来,湖南抢抓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50万千瓦,累计装机规模63万千瓦,排名全国第四。预计到2025年,湖南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200万千瓦左右。

而在锂电池产业方面,湖南已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谱系,成为松下、三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海内外电池巨头核心原材料供应地。

迄今为止,湖南逐步形成了“一核多点”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格局,长株潭、永州、常德、益阳聚集了全省90%以上的先进储能材料及电池企业,产业链各环节齐头并进,堪称六边形战士。(“六边形战士”为网络词汇,即用六边形雷达图来展现人才的各方面素质,意即全能发展。)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湖南省拥有19大锂离子储能电池产业基地:仅长沙就有8个,邵阳3个,娄底、郴州、常德各2个,衡阳、岳阳各1个。

经过多年发展,湖南已形成“有色矿产资源基础原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储能器件—电动工具、电动汽车与储能电站—新能源资源循环”的先进储能材料及应用集群发展格局,规模以上先进储能企业数以百计。

从企业集群来看,锂电池四大主材中,湖南产业底蕴深厚。

尤为值得提及的是,湖南正极材料的产业体量与技术实力均居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高电压钴酸锂领先国际,先后涌现了湖南杉杉、湖南瑞翔、湖南裕能、长远锂科等一批龙头。湖南杉杉连续六年摘得行业桂冠,被工信部评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前驱体领域,中伟新能源产值、出口不断取得新突破,出口额跃居国内第一,市占率全球第一,跻身2023上半年福布斯全球新晋独角兽名单;

负极材料领域,湖南镕锂、中科星城等不断加码产能;

隔膜领域,中锂新材湿法隔膜年产能达到10亿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梯队,另有湖南烁普、湖南博盛等业界新星;

电解液领域,法恩莱特、航盛锂能2017年双双落户长沙宁乡高新区;

此外,电芯方面,弗迪、德赛电池、科力远、时代联合、华慧新能源、湖南格瑞普、湖南电将军等知名企业均在三湘大地不断做大做强;储能系统方面,涌现了华自科技这样的湖南省单项制造冠军企业;动力电池回收方面,“行业一哥”邦普循环、五创循环等公司选择扎根宁乡高新区;氢能、钠电等领域亦有广泛布局。

02

储能黄埔军校

储能产业强势崛起之前,湖南早已在此领域默默无闻深耕长达70多年,依托“有色金属之乡”的本土矿产资源优势,建立了完备的有色金属产业链基础。

正如斯坦福大学之于硅谷,以中南大学为首的高校群体的学术支撑和人才输送,则是湖南储能材料产业厚积薄发的决定性因素。


△中南大学校门。图片来源:被访者。

2000年,中南大学由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湖南医科大学三所部属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高校,先后入选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国家“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中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拥有有色金属、轨道交通、医学医疗三大特色学科体系,其中“地-采-选-冶-材”学科群是全球最为完备的有色金属学科链。

据悉,中南大学冶金工程学科是国家A+级和“双一流”学科,其前身是1952年中南矿冶学院的有色冶金专业。早在1960年代,中南大学就开始了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

1990年代初,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刚起步,国内手机电池钴酸锂正极材料都是从日本进口,价格极其昂贵。彼时,中南大学刘业翔院士紧扣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布局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发。在中南大学建于60年代、闲置已久的“锂盐车间”中,该校李新海、胡国荣等教授埋头开展中试,技术得以走出实验室、投入量产,以中南大学为技术依托的湖南杉杉(巴斯夫杉杉曾用名)和湖南瑞翔很快成为行业领头羊,被誉为资本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学研合作典范。

如今,中南大学业已成为新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产业的“黄埔军校”,“A股董事长校友圈”名震业界。

这一长串名单,足以令人敬佩: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比亚迪掌舵人王传福、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鹏辉能源创始人夏信德、容百科技董事长白厚善、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豪鹏集团创始人潘党育、金川集团董事长王永前、厦钨新能董事长杨金洪、帕瓦新能源董事长张宝、湖南杉杉总经理彭文杰、湖南瑞翔总经理张新龙、芳源股份董事长罗爱平、博力威董事长张志平,均曾求学工作于此。

中南大学副校长郭学益教授向「储能严究院」介绍道,“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有大量中南大学校友。随着储能电芯企业不断向上游原材料延伸,中南大学成为了企业寻求科研合作的首选。”中南大学的科研战略伙伴,不仅囊括了几乎湖南所有本土储能企业,更是与宁德时代、比亚迪、格林美、紫金矿业等省外龙头达成长期合作。

郭学益表示,“电化学储能爆发并非偶然,其产业链与有色金属材料体系高度重合。中南大学链凭借得天独厚的有色金属学科优势,强力支撑了产业发展,在新能源交叉转型中不断焕发出新生命。”

郭学益透露,目前,中南大学有10个学院、100多名教师、1000多位研究生从事新能源与储能材料研究,横跨矿业、冶金、物理、化工、材料、能源、自动化等多个学科。

2010年中南大学设置了全国首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2021年首个设置“新能源与储能工程”一级交叉学科博士点,2023年获批建设“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了“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经世致用”的校训之下,中南大学产学研特色鲜明,创业蔚然成风,该校鼓励教授团队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联合攻关、推进成果转化。其毕业生也极为抢手,甚至不到招聘季,企业就会上演抢人大戏。


△中南大学新校区,格林美、德赛电池等公司招聘展板。摄影/杨倩

中南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赖延清教授对「储能严究院」表示:“实施多年的‘30%归学校,70%归团队’分配模式下,中南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成绩卓著。目前中南大学通过资产经营公司持股百余家高科技企业,仅钠离子电池企业就有七八家。”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开园5年孵化科技企业650家,转化高校科技成果422项,累计营收80亿元。

03

抢跑钠电新赛道

“中南是个富矿,值得好好挖。”谦吉投资执行董事李笑冬说。李笑冬也是一名CSUer,长期专注于新能源投资。

在新能源投资圈,流传着一个段子:投资没有灵感时,去找中南大学校友聊一聊,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个好项目。

当下,钠离子电池正凭借低成本等优势,成为锂离子电池之外一个重要风口。资本追捧钠离子路线,正与20年前押注锂电池技术如出一辙。这一领域,势必成为创投圈必争之地。

“钠离子电池领域可能不会诞生下一个小宁德,但是小容百完全有可能”,李笑冬表示。

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电池行业协会会长、中南大学化学电源与材料研究所所长唐有根对「储能严究院」分析,未来储能市场非常庞大,单一锂离子电池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随着锂资源日益紧缺,钠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倍率性能、以及性价比优势将会逐渐突显,预计未来五年可形成规模化量产。

如今,中南大学的科研骨干,正率领团队向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发展发起冲击。

唐有根教授团队正在同湖南威胜集团合作,在湘江新区进行年产10000吨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产业化开发。

无独有偶,2023年7月,位于岳阳临港高新区的湖南钠能时代千吨级生产线成功完成调试,以芦苇为原料生产硬炭负极材料的钠电池技术首次在岳阳实现产业化。

该技术由中南大学副校长、资源循环研究院院长郭学益教授率团队全球首创,突破了国外硬碳负极技术“卡脖子”难题,消除了洞庭湖数百万亩芦苇弃用、腐烂在湖中导致的水质恶化、火灾隐患,实现了生态保护、清洁化处理、资源高质利用,构建了芦苇生物质原料-高性能硬碳负极-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产业链。

在接踵而至的8月,钠能时代接过江苏中清集团的橄榄枝,未来5年将布局100GWh钠电池产能。

而几乎同时,谦吉投资与赖延清教授团队合作的钠邦新能源已完成中试,正在长沙宁乡基地建设2000吨产线。

2021年,该公司成立之初,钠离子尚未大火,当时正极材料有三条路线,聚阴离子、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当李笑冬与赖延清团队交流时,双方一拍即合,选取了主攻聚阴离子赛道。据悉该团队拥有全球最多的聚阴离子领域专利。

李笑冬称,“赖教授团队对产业理解很透,没有选当时最火的层状氧化物。虽然层状氧化物比容量高,最容易发论文,但物料成本高,实践中很难成为储能主流。钠离子电池主战场在储能,成本是重要制约因素。”

李笑冬还表示,投资初创企业时,自己最看重的是技术储备,“如果技术能比竞争对手领先半年以上,就能成为制胜的先手棋。”

2023年11月3-5日,“第一届新能源与储能工程湘江国际论坛暨2023中国(长沙)电池产业博览会”(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扫描下图二维码进入报名注册通道),即将在湖南长沙召开,发布科研界最新学术成果。

据悉,本次论坛&博览会由中南大学、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电能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新能源与碳中和专业委员会、湖南省电池行业协会联合主办。

大会围绕“学科人才支撑,产研融通发展,能源低碳转型”主题,设置了锂离子电池、新型储能电池、太阳电池、氢能催化、储能系统、新能源资源、投融资、产业科技人才、学科专业建设等九大分论坛。

刘业翔、黄伯云和陈立泉等19位院士担任大会名誉主席,李永舫、管晓宏、吴锋、欧阳明高、徐政和、孙学良、郭再萍、孙书会、郝晓静等院士将作大会报告,100多位国家级人才将分享新能源与储能工程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系列成果。

如此大规模、高规格、高密度的学术成果集中发布,在业内尚属首次。

敢为天下先的储能湘军,再次勇立潮头。这次论坛将碰撞出怎样的新火花,如何续写新华章?业界翘首以盼。

新闻介绍: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已成为最亮眼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各大城市抢跑万亿储能赛道之际,长沙成为了一匹不容忽视的黑马。 提及长沙,人们的第一印象或许是茶颜悦色、臭豆腐、岳麓书院、橘子洲、芒果TV等热词。但事实上,网红城市标签并不能全面代表长沙的实力,它更低调也更重磅的身份,是“储能材料之都”。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