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美联合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该声明显示,中美两国认识到,气候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日益显著,中美双方重申致力于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危机。
近期我国“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但在美国《消减通胀法案》、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等相关法案出台后,低碳化成为考量中国锂电出口的关键一环。
出口是国内锂电企业发力新方向,低碳化发展至关重要。今年锂电产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锂电厂商纷纷拓展海外市场以缓解国内竞争压力,并实现新的快速增长。
走在低碳发展前列,提前布局
多家锂电企业在低碳化发展走在前列,各路玩家也瞄准储能电池市场,加快全球布局。近两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欣旺达、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等中国电池企业均已提前布局低碳工厂、电池碳足迹、数字电池护照等领域,并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今年4月,宁德时代正式发布“零碳战略”,宣布将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其四个生产基地已获批成为零碳工厂。
亿纬锂能已构建起“废旧锂电池-化学材料-电池材料-锂电池”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以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体系。
今年4月,欣旺达与第三方认证机构SGS及TüV莱茵合作,正式开启供应链低碳管理专项暨产品碳足迹项目。
孚能科技以节能、减排、增效为目标,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制造体系。2021年至2022年连续两年,企业为海外客户生产的产品获得德国权威机构颁发的“碳中和生产”证书。
国轩高科通过建立“材料端-电池端-客户端-回收端”全产业链布局,得以实现从资源开发到能源存储再到能源回收的循环再生利用,提供了电池产业低碳化有效路径。
市场应向良性方向发展,技术为王
过去两年间,储能赛道的爆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能源电站强配储能的政策,为早期市场创造了刚性需求。而今年以来,持续下降的电池材料价格,为储能盈利可能性打开了空间。
储能赛道的整体高增长潜力毋庸置疑,但争抢市场蛋糕的入局者也越来越多。以储能电池为主业的企业正在快速成长,动力电池企业竞相切入储能赛道,消费类及小动力领域电池企业也在尝试向储能领域转型,光伏、电源设备、电网企业以及其他跨界资本也纷纷瞄准储能赛道发力。
随着入局者的剧增,储能赛道竞争也在加剧,价格战就是行业内卷式混战的明显特征之一。
2022年,储能电池价格高位时超过了1.3元/Wh,市场均价在0.88元/Wh左右。多位行业人士表示,从去年Q4开始,很多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采取降价策略,电池价格降到了0.7元/Wh以下。相关数据显示,有电池厂商宣布将以0.5元/Wh销售储能电芯,储能系统报价也已经跌破1元/Wh。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储能系统最低报价已低于0.9元/Wh;0.5C直流侧最低报价为0.66元/Wh。
有业内人士指出,市场应该向良性方向发展,行业靠低价争夺市场的方式难以为继,他们更希望通过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竞争,尽可能不被拖入价格战的泥潭中。如果无休止地打价格战,造成产品成交价格越来越低,很可能导致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流入市场。总结下来就是,储能企业只有做强做优技术,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