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发展回顾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4-02-23 08:46:01

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如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进度几何?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对上述情况进行一一回答,并对2024年电力市场及储能规划进行详细解析。

一、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千亿元

产融通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千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表示,新型储能正日益成为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积极鼓励技术创新,结合新型储能发展特点,针对性开展工作,着力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边广琦说。

具体来看,一是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跟踪评估,确保示范项目取得预期效果;二是开展促进新型储能调度运用的相关举措研究,引导新型储能科学调用,进一步发挥系统支撑调节作用;三是组织开展“十五五”新型储能发展需求专题研究,提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四是开展《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实施情况跟踪调研,促进新能源基地科学合理配置新型储能;五是紧跟新型储能技术与产业国际发展前沿,助力我国企业更好“走出去”。

二、2023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近8%

“2023年,国家能源局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年内市场化交易电量持续上升、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电力市场规则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在保供应、促转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刚说。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达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61.4%,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在第一批电力现货试点8个地区中,山西、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相继转入正式运行,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首次实现全区域结算试运行,电力现货市场发现价格起到了“晴雨表”作用。

不过刘刚也提示,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地方存在干预市场的不当行为,还有一些地方存在电力省间壁垒等。

据介绍,2024年,国家能源局将统筹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建立以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规则为主干,信息披露、准入注册、计量结算规则等为支撑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规则体系。

“同时还要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制度,研究出台《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强化电力市场监管,严肃查处电网公平开放、新能源等电源接入、电力交易调度等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等。”刘刚说。

三、我国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其中我国的贡献超过50%。

投资方面,我国企业海外清洁能源投资遍布主要国家和地区,涵盖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主要领域,有力支撑了相关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产业方面,我国持续推动技术和产品创新积极融入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目前,我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额分别超过334亿美元和2453亿美元。

“未来,我们将在大力推动国内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持续加强国际技术创新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转型支持力度、维护开放安全稳定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潘慧敏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布会上还披露了我国能源领域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据了解,2023年我国在建和年内拟开工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约2.8万亿元,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高出1.6个百分点。

“2023年我国能源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常规项目和新业态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16%、152.8%;新能源方面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34%。”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说。

新闻介绍:

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如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进度几何?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对上述情况进行一一回答,并对2024年电力市场及储能规划进行详细解析。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