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一储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它有多牛?它成立就一举创造了三项世界纪录!它的年发电量接近5亿千瓦时,相当于可以满足25万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
更重要的是,它还是用了个的废弃地下场所来建设,通过“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它的水平不说遥遥领先,但在全球同行里面目前也是一马当先了。
连破三纪录
1月9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能储一号”全球首座、湖北应城300兆瓦压气储能示范工程全容量并网发电,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这是全球首座300兆瓦级压气储能工程,标志着中国压气储能技术率先进入300兆瓦级工程化新时代。
“能储一号”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维科网储能整理后,归纳为以下几点。
问鼎新型储能世界记录背后,靠的从来都是技术硬实力。
“能储一号”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和转换效率三项世界纪录,是目前已建成的单机功率、储能规模和转换效率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具体来看,单机功率达300兆瓦级,储能容量达1500兆瓦时,转换效率接近70%;地下储气库达70万立方米,单个承压球罐容积达3500立方米,直径19米,重500吨,为世界最大。
长时储能效果同样显著——每天蓄能8小时、释能5小时,同时使用寿命长达30年以上,能够有效应对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
数十项国际首创。实现关键核心装备和深地空间利用产品100%国产化,形成专利、专有技术、标准规范共计200余项,填补多项国际空白。
此外,还创新采用“非补燃”技术,不依赖外界能源,利用自身的“内循环”实现零碳排放,与传统需要天然气加热空气的压气储能电站相比,避免了污染排放以及压缩热的损失。
有技术实力底蕴的加持,对资源“变废为宝”的高效利用自然不在话下。
项目利用湖北应城当地废弃的地下盐穴建设,将盐开采利用后形成的空腔资源“变废为宝”,变成压缩空气的存储空间,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再利用。
此外,全程无化石燃料参与,实现零碳排放,预计年发电量接近5亿千瓦时,相当于可以满足25万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煤15.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1万吨。
储能系统好不好用,关键还得看它与能源系统的兼容性如何。
“能储一号”能够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问题,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为系统解决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这一全球共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其次,作为大规模储能技术,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增强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为何是湖北?
盐穴储气是采用人工方法在地下较厚的盐岩层或盐丘层中制造洞穴形成空间以储存气体的技术。
在全国范围内,上亿立方米的废弃盐穴空间,这些盐穴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等地。
那么,项目为何选择湖北?
据了解,湖北潜江地下盐矿资源丰富,盐层厚度大、分布稳定,采卤后形成的盐穴埋深1000米至2000米之间,是储气、储油的优良场所。
而这里的产业基础扎实。中石化在潜江建设的江汉盐穴天然气战略储气库,是国内最深的盐穴地下储气库。
潜江高新区王场园区
该地区的发展方向是“立足资源优势,深化企地合作,推动能源规模化储备、资源深度化利用,实现由‘江汉油城’向‘能源新城’蜕变。”
有产业基础,有明确目标,“能储一号”落地湖北潜江,自然是水到渠成。
99.8%空间待开发
尽管我国有上亿立方米的废弃盐穴空间,但目前被利用的盐穴仅占总量的0.2%。
盐穴储气拥有诸多优势,比如建设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密封性好、储气压力高、安全稳定等特点。据统计,在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诸多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中,利用盐穴作为储气设施的项目数量最多。
盐穴可开发空间大,且优势明显,在2025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有望迎来项目密集落地。
据统计,2024年,压气储能项目实现新增并网/调试/投运的项目共5个,总规模711MW/4344MWh;同比2023年的10MW/80MWh,大幅增长约70倍。2024年全年,新增拟建/在建/并网的压缩气体储能项目共计37个,规模累计达11.78GW。
2025年,迈入300MW单机新时代的压缩空气储能在向更大单机规模发展,规模优势更加凸显。
2024年7月,湖北潜江36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进行可研评审,该项目将单机功率扩容至360MW级;12月,华能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二期项目开工,规划建设两套350兆瓦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机组。
值得关注的是,中能建数科与中储国能相继签约的66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有望在2025年落地,中能建数科发布的《世界首台(套)中国能建660MW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工程验证和技术升级,将中国能建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一举提升至600MW级。
中国能建首席专家万明忠指出,我们压气储能的装备是全国产化的、全开放式的,大家共同创造研发,是共同体。
据其统计,我国盐穴资源符合使用条件的约有两千多个,目前主要用于储存天然气和石油。
如果盘活相关资源,能实现1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的盐穴储能能力,相当于一座特大城市的用电负荷,将有力促进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208/5000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