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网讯:标准先行,才能规范引领。为助力交通强国建设,日前,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交通运输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希望构建高质量标准体系,实现各项工作有标可依。规划提出三大目标、七大任务,其中绿色发展、智慧交通、区域协同成为关键词,这些内容与汽车行业息息相关。“‘十四五’交通标准中的汽车机遇”系列报道,将从规划的具体任务中,探讨汽车行业需要承担的义务,以及其中蕴含的新发展机遇。
日前,《交通运输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指出,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总目标,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开放共享、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运输服务体系。针对过去交通运输领域的短板,《规划》提出要建立交通运输高质量标准体系,实现各项工作基本“有标可依”。而在具体任务中,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区域协调发展等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从《规划》的实施内容来看,汽车行业必须做好适应性调整,也将会从中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依托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交通强国
“建设交通强国,是我国近两年一直在积极推进的重要工作,也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许海东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是交通强国方案的重要组成。按照《规划》的要求,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交通运输高质量标准体系,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我国成为国际标准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标准化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作用更加突出。
建设交通强国首先必须有标准体系支撑。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刘振奎强调,《规划》定位为综合交通运输专项规划,覆盖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邮政5大领域,涵盖国家、行业、地方、团体、企业标准5个层级,包括政策制度、技术标准、国际化、实施监督、支撑保障5个方面,指导全行业“十四五”时期的标准化工作。刘振奎表示,“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领域的标准要更加注重高质量标准供给,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实现从“有标准”向“有好标准”的转变。
事实上,交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一直在推动,为何“十四五”规划中特别强调高质量标准体系?原因在于尽管之前做了很多工作,但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比如,适应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仍不完善,强制性标准的系统性仍需提高,技术创新领域和新模式新业态领域标准供给不足,标准制定周期仍然较长,团体标准发展有待规范,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标准宣贯也不够充分,实施效果评估和反馈效果都不够突出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
正是认识到了这些问题,《规划》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并提出“补短板”的一系列举措:建立高质量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各领域、各层级标准更加协调衔接;完成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12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实现标准时效性和适用性显著提升;同时强调后期运行的高质量,包括各环节的有效衔接、提高检测率等。
高质量标准体系对交通工具提出新要求
高质量的统一标准体系,是保障交通运输效率的重要前提。举例来说,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运输结构的改革,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公转铁、公转水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标准体系的统一和健全。“我们的集装箱等货箱能否在公路、铁路、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转换中无缝连接,是决定多式联运能否运转起来的关键。而事实上,我们的相关标准并不统一,甚至不健全,这阻碍了运输效率的提升。”一位公路运输领域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标准体系在更多领域、更多层级的协调衔接是建立高质量标准体系的前提。而各种标准的协调衔接对于车辆的生产制造、乃至运输都有直接影响。
中国汽车咨询委员会委员李万里也表示,运输结构调整是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随着运输结构的调整,对汽车行业将产生重大影响。车辆需求结构的变化,要求汽车行业必须根据新需求提供新产品,汽车行业本身的产品结构也必然发生变化。事实上,这种变化在近两年商用车的产销量变化数据中已经有所体现。
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还将组织开展旅客联程运输试点、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国家公交都市建设、便利老年人交通出行、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以及重点创建100个左右绿色出行城市,推广标准化物流周转箱循环共用,深化12328电话应用和提升服务,建成并稳定运行不少于1200个标准化“司机之家”等19项专项行动。在汽车行业人士看来,这些内容都将直接影响车辆使用的结构,对汽车行业来说,这里面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
“有了统一可衔接的标准,我们的运输车辆在制造过程中才能有法可依,避免不同用户提出太多不同的要求,影响车辆的制造效率。”上述研究人员称,《规划》提出的建立高质量标准体系多集中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对汽车的生产制造影响不大,但同时又息息相关,毕竟车辆最终还是要投入使用的。这就要求车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考虑运输过程中的各种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推动交通强国更好更快发展。
在区域发展中谋求新机遇
为了更好落实目标,《规划》提出七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二是构建适应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框架,进一步明确各领域、各层级标准定位和发展方向;三是加快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标准研制,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四是加强重点领域高质量标准有效供给,聚焦交通强国建设要求,提出了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智慧交通、安全应急和绿色发展6个方面标准制修订重点工作;五是推进国际标准共建共享;六是创新标准实施应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七是加强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这七项重点任务很多都涉及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许海东表示,以加快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标准研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等为例,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汽车行业可以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为落实区域重大战略,《规划》共提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六大区域发展任务。具体任务是,以实现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推动区域内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合作、创新机制,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标准体系,协同推动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加强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协调。
不难想象,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的发展方向、地域特点,汽车行业也需要承担不同的任务,并将享受区域协同发展带来的机遇。许海东告诉记者,不同区域会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发展不同的交通运输模式,推出不同的标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汽车行业需要根据不同的区域要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以海南地区的自由贸易港建设为例,因为海南率先提出了“禁燃”目标,因此绿色低碳必将是其发展特色,这一方面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也要求新能源汽车产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全面满足当地的各类公路运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