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特变电工新能源:重点支持CIES2022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召开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2-03-20 00:58:36

索比储能网讯特变电工新能源 重点支持CIES2022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召开,经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确认,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变电工新能源)决定重点支持CIES2022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本次大会主题为“共创储能新价值,共建市场新格局”。会议将于2022年4月24-26日在杭州洲际酒店隆重召开。

特变电工新能源(母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简称:新特能源;证券代码:HK1799),创立于2000年,长期专注于光伏、风电、电力电子、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在全球设有10余个常驻办事机构,业务遍及巴基斯坦、智利、土耳其、泰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项目开发、投(融)资、设计、建设、调试、运维整体解决方案。

特变电工新能源:重点支持CIES2022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召开

特变电工新能源先后获得“国家新能源发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专利及创新型试点企业”等称号和联合国技术创新特等奖、中国光伏行业突出贡献奖等多项殊荣。公司承担了我国新能源领域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课题和科技支撑计划专项,实现了并网逆变器、微电网及储能、静止无功发生器、柔性直流产品等关键设备和技术的重大突破,成功研制了世界首个±800kV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截至目前,累计申请专利550项,其中:发明197项,实用新型283项,外观设计29项,软件著作权41项,获得产品认证22项,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编制近50项。光伏EPC装机总量居于世界前列。

在国家“双碳”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指引下,特变电工新能源围绕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探索能源绿色转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抓住能源绿色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尝试新业务模式,创新机制体制。

近年来,特变电工新能源围绕构建“能源物联网+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水火储输一体化+多能互补+智慧能源平台”的新能源体系,推动“特变电工绿色能源全生态链应用解决方案”在多应用场景、多技术场景、多运行场景的“三多场景”下的全面应用,引领“风光储+”业务模式下的光伏平价上网新时代。聚焦逆变器、SVG、电能路由器、储能变流器等智能产品,同时提供TB-eCloud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等服务,努力打造“成为全球卓越的绿色智慧能源服务商”。

同时,为实现“全民零碳”,公司在用户侧采用“分布式+储能+EMS能源管理系统+微电网+售电+园区电力资产基础运维服务+ 节能改造”的方式,在工商业园区打造综合电能服务新生态。通过能源互联网,将工程服务、电力电子产品(逆变器、SVG、能源路由器、储能变流器)、电力交易、运维、数字化、设计、咨询等业务板块整合发力,转模式、换平台、换赛道,打造核心竞争力。

“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制造,驱动清洁能源技术革新

在智能制造领域,特变电工新能源着力打造全生命周期“零碳”数字化解决方案,可提供“源网荷储”全链条电力电子设备。

在光伏发电领域,研制的50kW-6250kW全系列并网逆变器,产品具有高容配比、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特点,服务于集中式、分布式等各类光伏电站1000多座,业务遍及全球4大洲20多个国家。产品通过了CQC、CGC新能标、TUV、VDE、CE、G59、BDEW、SAA、UL、国网零电压穿越等多项国内外权威认证及测试,获得了中国光伏领跑者首批认证及中国效率A+认证。全球稳定运行业绩已突破34GW。

在电能质量领域,3.3kV-35kV/1-100Mvar全系列高压TSVG产品,凭借“可靠”品质,提高SVG在恶劣环境下并机系统在线运行率大于99%,目前TSVG产品累计全球应用业绩超过10Gvar。

在智能微网领域,公司以电能路由器为高端技术引领,以能量管理系统、中央控制器、储能系统等关键产品为核心支撑,针对工商业园区、数据中心、海岛、无电地区等微网,打造定制化的“一核、两驱、X场景”的智能微网解决方案。其中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套电能路由器主要性能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可实现微电网一、二次设备的高度融合,以及“网-源-荷-储”的灵活接入与调度,可广泛推广应用于新能源并网发电、电动汽车充电站、储能电站、微电网领域。

在柔性直流输电领域,公司成立了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组建了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为带头人、10年以上电力电子资深专家为骨干的100多人的专业技术团队,持续专注柔性直流输电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落地工作。针对柔性直流输电应用于高压、大容量、远距离、架空线的应用需求,提出了新一代无闭锁架空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系统地解决了柔性直流输电应用于架空直流输电线路存在的行业共性难题。

与南方电网合作开发研制成功了世界首台套±800kV/5000MW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首次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由超高压提升至特高压电压等级,开创了基于架空线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应用新局面,获得了南网、国网、各高校有关专家的高度认可,为进一步实现柔性直流输电领域由研发到产业化落地奠定了基础。2020年12月27日,我们向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南方电网昆柳龙直流工程交付的±800千伏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成功投运。

柔直输电系列产品在远距离高压输电、异步电网互联、配网直流输电、海上风电送出等系统成套解决方案,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智慧能源管理方面,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了TB-eCloud智慧能源云平台,高效、智能、便捷地实现光伏电站精准化、集团化、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目前已接入各类电站30余个,容量突破6GW,提升发电量3%以上。

“综合智慧能源”提质增效,打造新能源产业一站式智慧解决方案

特变电工新能源拥有承(装、修、试)二级电力设施许可证,风力发电专业甲级、电力行业(新能源发电、变电工程、送电工程)专业乙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丙级、工程测量乙级、岩土工程勘察乙级、工程咨询单位资信甲级资质证书。累计实现新能源行业项目设计容量超过17GW。

特变电工新能源拥有建设大型荒漠、山地、渔光、农光、低风速、工商业屋顶、住户屋顶等各类风、光电站的丰富经验。拥有电力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先后承建大型山地光伏电站、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风光互补荒漠并网示范电站项目、商业化光伏储能电站项目等多个刷新行业新高度的新能源项目。截止目前,公司累计承建各类风电、光伏离并网电站5000余座,建设容量近18GW。

“十四五”期间,特变电工新能源将立足国家能源战略,秉承“持续打造度电成本最优”的核心发展理念,围绕光伏、风电、微网、储能、多能互补等清洁能源领域,通过人工智能、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深度应用,不断深化与全产业链的交流合作,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可靠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从开发、投融资、设计、咨询、工程服务、运营、售电及绿色智能产品等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智慧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CIES2022储能年度盛会

本届大会主办方将邀请重量级海内外储能产业专家,详解全球化储能产业发展趋势;洞察新型储能产业安全与市场、商业模式等相关热点话题;搭建高端产学研交流对话平台,与行业精英面对面沟通;130余家新型储能产品供应链企业集中展示,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学习行业领先企业成功经验与理念,为大规模储能应用构建供应链与生态链。

热点探讨话题包括:“双碳”目标下储能产业发展新路径、新型电力系统与储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储能安全与系统集成、新型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储能电站规划与设计、新型储能电池技术与应用、储能检测、认证与标准、储能安全与消防系统、储能系统设计与装置、新型物理储能技术及应用、储能电站并网与调度、储能与电力市场、储能资本市场、共享储能与虚拟电厂、电力辅助服务及现货交易等16个专场论坛。

大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组和联合承办。

为期三天的会议,主办方将邀请200余家产学研机构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联合支持,160余位行业主管部门领导、院士、专家以及优秀企业代表做主题分享,会议期间还将发布《2022年度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中国储能产业创新力发展白皮书》等。预计有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系统集成商、储能装置企业、能源服务商、项目开发企业、投融资机构等3000余位业界同仁与会交流。

CIES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作为积极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现已成为全球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盛会之一,被国内主流财经类媒体列为观察储能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大会在推进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建立、新型储能技术成果转化、储能项目合作、储能资本的对接与服务、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商业模式创新、安全与标准规范的建立与完善、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2022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CIES2022)将继续秉承高规格、高品质要求,充分发挥平台强大资源优势,为助力全球储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转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力量”!

新闻介绍:

索比储能网讯:特变电工新能源 重点支持CIES2022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召开,经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确认,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变电工新能源)决定重点支持CIES2022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本次大会主题为“共创储能新价值,共建市场新格局”。

责任编辑:zhy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