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吴云在应城储能示范项目开工仪式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能传媒:为什么要选择300兆瓦级作为现阶段压缩空气储能的首选容量?该工程开工对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哪些积极意义?
吴云: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是能源清洁化转型,中心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长时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基础和支撑,它使电力系统由“发、输、用”三端转变为“发、输、储、用”四端,实现电力由即时平衡向延时平衡转变,以解决电网调峰和风、光等不稳定的新能源大规模消纳难题。
中国能建选择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规模上便于电网进行调度,该方案是唯一能够对标抽水蓄能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相对于抽水蓄能电站,具有选址容易、建设周期短、环境友好等优势;
二是能与现有火电机组实现功能对接,300兆瓦级与目前我国电源主力装机结构的火电机组容量相近,在逐步实现对现有燃煤机组替代中,发电机、厂房、外送等资源可继续利用,为老旧火电机组升级改造提供了低成本的清洁化方案;
三是有利于全国产化,300兆瓦级与国内现有主流厂商的压缩机制造体系相适应,技术研发障碍不高,目前的技术方案已经主机厂、设计单位多方论证,具有较高技术经济价值;
四是能接续传统火电装备制造产业,我国火电机组的装备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大规模建设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能保持这一产业优势,带动原来面向火电机组的装备制造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
五是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储能电站的稳步升级,按照既往经验,推进300兆瓦、600兆瓦、1000兆瓦各级机组稳步发展,符合电力技术的升级规律,是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实现快速平稳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比较而言,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可有效提高系统效率、降低工程造价、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具备调峰、调频、调相、旋转备用、黑启动以及应急响应等功能,是大规模、长时间新型储能的首选。
中能传媒:中国能建在发展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领域有哪些优势?
吴云:中国能建发展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全产业链优势,在能源电力领域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研究上处于引领地位,在电力投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装备制造、生产运营全环节均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压缩空气储能的发电原理和各分系统与火电相似,只是将“燃料”从燃煤变成了高压空气,中国能建曾设计建造了全国90%以上火电机组,技术资源可顺利切换到压缩空气储能发展上。
中国能建具备打造全国产化产业链链长的条件,通过全开放式的协同创新模式,与国内储气洞穴主要科研机构、主流压缩机、膨胀机以及发电机等主要设备厂家合作紧密,能快速形成产业链;具备很强的产业化能力,中国能建在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均有应用场景,能融入区域发展需求,针对系统痛点重点突破,通过全产业链优势快速实现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产业化。
大规模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研发推广,是中国能建基于传统火电业务,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探索。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摸索过程中,发挥中国能建强大的研发设计、工程施工与装备制造能力,推进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实现传统优势业务的转化。
应城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作为中国能建首台(套)基于盐穴储气的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开创了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绿色、零碳、高效、经济的新路线,该项目开工代表着中国能建在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跨出了一大步,预示着在系统集成、技术开发、装备制造等方面,中国能建对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开发已经走在了国内前沿。
中能传媒:除了应城项目外,中国能建在压缩空气储能方面还有哪些布局和项目?
吴云:以应城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为契机,中国能建在技术创新上坚持开放式搞科研,汇集储能产业链上最顶尖的技术资源,构建上下游产业生态,加快形成产业链优势,形成满足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的全系列压缩空气储能产品。
加快技术推广,在全国布局一批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重点是在新能源资源丰富和深地洞穴资源丰富的地区,着眼电网侧储能、负荷侧储能、退役火电机组改造、新能源基地配套、特高压外送通道等应用场景,尽快形成规模化效应,大幅降低工程成本,并争取国家在电价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设立储能研究院,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基础上,加快含水层储能、岩土储能、液流储能等混合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工程示范,形成全形态储能产业链,更好落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简而言之,我们将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着眼产业发展。在示范项目带动下,选点布局形成储能产业集群,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力军,更好地服务地方政府产业升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