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
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河南省政协委员、平顶山市政协主席黄庚倜建议:加快新型储能设施建设 全面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

2023-01-12 11:36:40
作者:王有强 靳燕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随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双碳”目标下能源低碳转型势在必行,储能将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关键支撑。为此,河南省政协委员、平顶山市政协主席黄庚倜在省两会上建议:加快新型储能设施建设,全面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

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加强新型储能发展顶层设计,强化宏观政策引导,先后印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我省坚定不移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走深走实,专项下发了《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聚焦服务双碳战略目标,部署新型储能发展重大任务,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推动形成技术、市场和机制多轮驱动的局面,促进新型储能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加快构建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广泛应用,支撑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可持续快速开发和消纳,全省新型储能迈出了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新步伐。”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黄庚倜认为当前河南省新型储能设施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成为关键难题。2021年风光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量58.1%,但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季节、气象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在确保电力系统稳定性方面还存在差距。

二是用户侧用能成本居高不下。近年来城市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且峰谷波动越来越大,高耗能企业作为其中的“主力军”,不但用能成本持续增加,给电力供应和电网安全带来极大考验。

三是新能源发展瓶颈尚未有效解决。我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新能源爆发式的增长与用电需求不匹配问题依然存在,造成弃风、弃光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能源浪费形势依然严峻。

四是新型电力系统需求持续增长。新型电力系统势必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发展,目前电力“仓储”功能尚未有效发挥,对支撑风光等清洁能源及智慧电网运行作用还未充分体现。

为此,黄庚倜建议:

加大示范项目建设。依托平高集团先进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加强全省新能源建设开发与公共事业单位、高耗能企业的紧密合作。采用新能源配储、新能源+火电+新型储能+抽水蓄能一体化等模式促进电源侧储能应用,旨在关键节点、输电走廊、变电站资源紧张地区有序发展电网侧储能,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充(换)电设施、工业园区等灵活发展用户侧储能,促进新型储能源网荷多元化发展。

多种模式推动新型储能市场运营。结合国家新型储能政策,加快共享储能或独立储能备案和审批,结合平高集团储能建设运营优势,以“建设-出售”模式,开发优质用户侧储能项目。以“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针对学校、医院、公共建筑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节能降碳改造开展“储能+能源托管”业务。以“合作-改扩建-运营-移交”模式,针对高耗能企业、零碳标杆示范企业等开展“新能源+储能+余电上网”业务。

完善储能产业市场运营配套政策。从储能主体功能和独立地位视角出发,出台支持储能发展的实施细则,建立储能标准化管理模式,赋予储能投资企业合法参与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的市场主体地位,明确储能企业可直接与发电方和用户签订购售电合同,电网企业提供电力输送服务。

依托示范项目,规范储能标准体系建设,引领省级示范。通过储能产业全流程标准化提升储能发展水平。以电网系统枢纽平台为基础,开展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运营的“四统一”储能建设模式,确保储能运行的公平及效率。在全面系统梳理储能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新型储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加快建立健全储能系统安全监测评估的标准体系,有效指导新建储能安全稳定并网运行,树立全省新型储能标杆项目。

责编: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