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空间,未来对钢铁、水泥、汽车等碳排放较大工业产品需求仍然很大;碳中和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未来四十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年均GDP增长贡献超过2%;在能源系统需要投资超过120万亿元,并带动相关领域投资高达400万亿元;碳中和的重中之重在能源领域,从以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约占我国能源消耗的70%)为主,转型到以太阳能、风能、水电、核能、氢能等为主的清洁能源;同时影响巨大,将涉及交通运输、建筑、工业、农业、新材料等。实现碳中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或不亚于城市化进程、或加入WTO.
2、事实上,中国要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在这个过程的未来40年期间,我国很多领域也将因此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挑战很大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还不够坚实,城市化和工业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未来对钢铁、水泥、汽车等碳排放较大工业产品需求仍然很大。无论是人均GDP,还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例如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数据,中国每1,000人拥车量为173辆,美国达837辆,几乎是中国的五倍),还是在多个经济指标方面,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颇大。与此同时,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碳排放在2007达到峰值,日本则在2013年达到峰值,英国和德国早在20世纪70代已经达到了峰值。主要发达经济体承诺2050实现碳中和,其经历碳达峰时经济基础已经相当成熟,从碳达峰过度到碳中和有40-60年时间。由此可见,2030年实现碳达峰及2060年实现碳中和对中国来说难度更大。
3、根据多个渠道的统计数据,当前中国碳排放接近全球三分之一。但是从碳排放存量来看,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美国和欧盟截至2014年的累计排放量达到了3,770亿吨和3,261亿吨,两者约占全球的一半。中国在同一时期的累计排放量为1,711亿吨,占全球11.9%.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碳排放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与其占全球人口的比例严重不协调,其人均碳排放总量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愿意实现碳中和是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4、有些企业生产成本可能受到较大影响:钢铁企业是其中之一,例如2020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销售收入超过4.7万亿元,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估计,该行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中国钢铁产量占2020年全球约57%.由于中国当前城市化率大概只有60%,对比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市化率差距还很大,以及千人汽车保有量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国内钢铁需求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而实现碳达峰肯定要求钢铁企业减少炼钢所产生的碳排放,或者通过碳交易所购买碳排放配额,这些毫无疑问将提高炼钢企业的成本,从而可能导致钢铁产品涨价。除了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受影响的行业还有建材尤其是水泥、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石化等。
5、有些企业将面临产品升级替代:交通运输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燃油车将被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车完全替代基本上已经是确定的大趋势。虽然中国新能源车发展比较迅速,2020年新能源车产销已经超过140万辆,但是只占当年总体汽车产销量2,500万辆的不到6%.全国汽车企业销售2020收入高达8.16万亿元,再加上相关的上下游业务,因此新能源汽车化替代燃油车将涉及到最少10万亿的巨大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