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因为一纸签约迎来重要更新。
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落户成都邛崃市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目标建设全国一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基地。这一四川省重点推进项目总投资达到146.8亿元,投产后,可贡献年税收数十亿元,成为邛崃市经济贡献最大的企业。
基地预计将于2025年12月全面建成投产。昨日,来自市发改委的这一信息将记者吸引至项目建设现场,透过该项目“三极”中的重要一极——璞泰来四川紫宸负极和石墨一体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的“火热”,观察全产业链基地将为成都乃至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怎样的重要支撑。
进度快
全产业链基地建设进度大超预期
在邛崃市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基地无疑是个“大家伙”。它占地面积约2660亩,由璞泰来四川紫宸负极和石墨一体化生产项目、璞泰来四川卓勤基膜和涂覆一体化项目、璞泰来四川嘉拓锂电池智能设备制造项目组成。
其中,璞泰来四川紫宸负极和石墨一体化生产项目在3个组成版块中投资金额最大,计划总投资达到80亿元。占地面积也最大,约184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今年第三季度,项目一期将建成并陆续投产,整体投产后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基地。瞄准这一重要时间点,去年6月动工的项目正全力奔赴“竣工之日”,施工现场一片火热。记者在现场看到,年产10万吨石墨项目的碳化车间、成品车间、石墨化车间已处于机械收尾阶段,不少头戴黄色工作帽的工人正在搬运设备进场。另一边,二期年产10万吨的石墨项目正处于基础建设阶段,现场机器轰鸣,好几台吊车正在作业,上百名工人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
“一期项目按照现在的进度,预计今年三季度就可以陆续投产。”四川紫宸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宪介绍,“二期今年3月开始修建,也比预计动工时间提前了7个月,项目的进展是非常快的。”全面提速的过程中,公司增加了项目人力、机具设备的投入,“五一”等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这些举措使得项目建设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进度变快。
产能大
投产后可贡献年税收数十亿元
璞泰来,有“来头”。据介绍,近年来,在人造负极领域,璞泰来销售额和盈利能力行业领先;在涂覆隔膜领域,璞泰来是国内最大的涂覆隔膜加工商;在锂电设备领域,璞泰来涂布机产值已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此次璞泰来作为绿色低碳产业链主,落户邛崃市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是璞泰来在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布局。
历经数年建设,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基地已经规模初具,全部竣工投产后,将一举成为邛崃市经济贡献最大的企业,年税收预计可达数十亿元。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记者看到,距离璞泰来四川紫宸负极和石墨一体化生产项目不远处,同属于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60亿元的璞泰来四川卓勤基膜和涂覆一体化项目一期已完工投产。该项目一期生产基地的停车场已停满了车辆,员工宿舍楼已住得满满当当,二期项目计划2023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45亩,规划建筑面积约36.9万平方米,整体计划2025年12月前建成投产,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逾20亿平方米基膜与涂覆一体化产能,有望实现年产值60亿元。届时,将有效满足宁德时代布局的西南市场和蓉欧班列延伸的欧洲市场需求。
此外,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项目中,还有重要的一环是璞泰来四川嘉拓锂电池智能设备制造。四川嘉拓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也是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邛的全资子公司。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健全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项目建设,从而填补国内隔膜设备国产化空白。
抢先机
成都优化调整现代交通产业生态圈
项目加快建设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顺应市场机遇抢占产业先机。当前,市场对新能源电池需求量持续增大。在日前于浙江召开的2023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江山峰会上,传递出重要信息——新能源电池产业已是万亿级市场。
产能成为关键。“出口量在增大,目前我们的产能难以达到客户的需求。这个项目建成全面投产后,产能比我们之前所有基地产能之和都大。”于宪说。璞泰来四川紫宸负极和石墨一体化生产项目是目前全球新能源锂电池开工建设面积最大的产业基地,建成后将填补成都市年产10万吨级以上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的空白。“这里一个车间就有3.5万平方米。”新的生产基地除了面积大,还有哪些方面能促进产能的提升?于宪告诉记者,人才和技术是石墨负极材料产能的关键。“新的生产基地生产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同时我们在进行人才招纳,未来将和四川省的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在基地建立研发中心。”
尽最大努力抓抢产业“风口”,企业如此,城市亦如此。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口期,成都市在引入璞泰来这样的链主企业,投建高质量重大项目的同时,更是对相关产业生态圈重点产业链进行了优化调整。日前印发的《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方案》中,汽车(新能源汽车)重点产业链即进入了现代交通产业生态圈。市发改委现代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优化调整,旨在推动链与链之间的交叉融合,尤其通过产业细分,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行业化的政策。”不难看出,聚焦实现城市战略目标、支撑城市核心功能、构筑产业比较竞争优势,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趋势,成都在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