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创新,这或许是过去两年多以来所有从业者对兰钧新能源这个“后起之秀”最大的感受。
自2020年正式成立之后,这家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和“双碳”客户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初创型企业,不仅搅动着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也在储能领域动作频频。
5月24日,在一年一度的光伏盛会SNEC2023上,兰钧新能源举行“精准一度电,极致性价比”——314Ah专属电芯推介会。该推介会是兰钧新能源与阳光能源双方基于自身的优势,在储能市场形成的紧密合作,阳光电源储能事业部产品中心蔡壮博士出席推介会并现场解答行业记者提问。
基于对储能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兰钧新能源坚信,储能度电成本回归是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风光储平价是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最重要目标,必须通过产品迭代、技术降本打通储能商业化逻辑。
“成本和安全是掣肘储能规模化发展的两大‘顽疾’而高安全和全生命周期低成本则是储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兰钧新能源研发储能系列产品的底层逻辑。”推介会上,兰钧首席战略官巢亚军博士介绍,“此次推出的314Ah大容量电池,通过精准寿命模拟和预测仿真,满足GB/T、UL、IEC等各类标准具备超高安全性的同时可使初始成本降低3%,生命周期成本降低20%”。
作为专为储能市场开发的大容量电池,兰钧新能源314Ah电池将在2023年Q4量产。随着该产品的量产配套,将为储能市场提供更多高安全、全生命周期低成本、高兼容,且满足多元化的储能电池解决方案。
314Ah大容量电芯,为储能而生
对于储能专用电池而言,大容量电芯具有度电成本更低、BMS管理精度更高、装配简化程度更高等显著优势,成为各大企业优先选择的产品。朝“大容量”发展也成为了当前各大电池厂商发展的重要方向。
兰钧新能源此次推出的314Ah新一代储能专用电池也顺应了这一趋势。
该新品壳体尺寸与280Ah保持不变,设计容量≥314Ah&1005Wh、体积能量密度400Wh/L、循环10000次,能量效率超过95%,且单电芯生命周期吞吐电量达到12MWh以上,可大幅度降低系统首次购置成本,以及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
不过,对于行业内越演越烈的大容量电芯趋势,巢亚军博士则认为,“我们行业不一定非要争取电芯的高容量化,因为从280Ah到314Ah,乃至320Ah+,电池容量是无止境的,而且电池不是越大越好,要综合考虑性能、制造能力、制造成本等,达到各方面协同、平衡,才能发挥尺寸的最大优势,符合客户需求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阳光电源作为兰钧新能源的重要合作伙伴,对此表示认同。“目前市场上电池容量Ah(安时)数不一,但从客户价值和实际应用效果上来看是一致的,这给客户带来困惑。希望大家理性看待现阶段电池标称容量,我们呼吁电池行业统一标称容量的定义,把客户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保障终端用户应用需求”,阳光电源储能事业部产品中心蔡壮博士告诉「储能100人」。
对于选择兰钧新能源及314Ah的原因,蔡壮博士进一步介绍称“阳光电源和业内有着相同经营理念的企业都有长期合作,致力于成就客户。兰钧作为其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有着相同的合作理念,即长期主义,互相成就,共同成长,我们希望和兰钧共同助力全球绿色新能源发展。而选择314Ah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第一,314Ah恰好组成5MWh电池子阵,超配量最少,为客户降低了初始投资成本;第二,其实314Ah、314Ah+、甚至320Ah+,容量下限一致,国标36276要求Pack和Rack层级的充放电量必须大于等于额定电量。但是,从电池到成组损耗约为5%,标称314Ah能满足国标要求。我们定义314Ah‘拧干’电池标称的水分,从客户角度,标称314Ah电池相当于对电池的 ‘去公摊’化”。
除了降本,循环寿命也已成为储能电池赛道竞逐的关键点之一。基于储能电站动辄20年以上的寿命需求,储能产品与之相配的性能,不仅成为当前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也将成为储能战役的核心战斗力。
兰钧新能源全新一代314Ah电芯设计采用多维度提升整体电芯的能量密度/循环存储寿命/能量效率,并且降低整体阻抗。核心技术亮点:
(1) 通过微/纳级正负极材料界面修饰技术极大降低负反应产生;
(2) 采用自修复SEI电解液添加剂技术,自愈合界面调控;
(3) 低膨胀材料,界面材料硬化技术,极大降低活性锂的消耗。
通过上述核心技术,兰钧新能源314Ah产品在兼容大容量的同时,打破储能电芯“长循环寿命”和“高能量密度”无法兼容的技术难题,实现了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的双提升。
此外,随着储能电池进入大规模的制造时代,电池制造能力及交付能力都将成为电芯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是电池在未来10-20年里能否真正发挥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基底。
基于此,兰钧新能源紧密布局经营与发展,不断提高产能规划。在产能规划方面,兰钧新能源一期位于上海(产能1GWh),二期位于嘉善(产能32GWh),都已建成投产;三期也位于嘉善(45GWh),根据其产能释放节奏,预计2024年三期项目全面建成,将实现78GWh年产能。
截止目前,兰钧新能源在储能市场已经完成了面向各种应用场景的产品覆盖,如50Ah、53Ah、72Ah、100Ah、115Ah、280Ah、314Ah,涵盖户储、电力、工商业等各种场景。
这家仅成立不到三年的初创型企业,正在行业众多后起之秀中脱颖而出。
依托科技与创新,兰钧脱颖而出
兰钧新能源之所以能够快速成为行业佼佼者,信心和实力源于其强劲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这也与其“以科技和创新提供清洁能源的解决方案”的公司使命相辅相成。
虽然仅仅成立两年多,但其研发团队由多名国内外新能源电池行业顶尖专家组成,攻克并掌握大型储能电池的材料制备、改性技术,以及电芯本征安全难题,具有独有的低成本设计及加工工艺,高效的系统成组技术,在保证产品低成本同时大幅度优于市场同类产品的使用寿命,技术具有创新性和领先性。
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也是兰钧新能源保持技术创新的保障。据了解,兰钧新能源在上海和嘉善均设有研发中心,研发投入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
技术上的持续投入给兰钧新能源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同时也推出了多项领先行业的革命性产品。
其中,备受行业关注的还有其颠覆传统“双行星”搅拌机的结构开发出的“BT搅拌机”,以及“双子星”电池的横空出世。
相较于传统“双行星”搅拌机,“BT搅拌机”所制浆料批次间一致性更佳,明显提升了电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提高了模组的成组效率和安全性。
而“双子星”电池则是兰钧新能源基于新型材料体系开发出的新产品,有望解决安全、续航和快充“痛点”。
当然,兰钧新能源的技术引领远不止于此,其在产品迭代、产品制程、实验室PCC、仿真实验等方方面面都将创新与科技展现的淋漓尽致。
未来,兰钧新能源还将面向动力及储能市场开发下一代电池产品,在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快充上引领市场,提供一流的动力和储能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未来随着该领域越来越多的“入局者”加入,其竞争程度也将日趋白热化,但在这个完全属于资金技术资源密集型的赛道上,是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等多维度的较量。
唯有那些掌握核心技术,潜心专研行业痛点并推动产品突破的企业才能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