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炎天暑月,火伞高张。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瓜州县,年降水量不足45毫米,蒸发量高达3300毫米,境内风大沙多、植被稀疏,曾经的绿洲面积不足县域面积的15%。瓜州地区素有“世界风场”之说,大风天气以及高温环境给安装公司承建的三峡恒基能脉瓜州7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的总体施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作为投入建设的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储热型光热发电项目,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基地建设项目之一,项目被赋予了更高的设计标准、建设难度以及严苛的工期安排。
项目采用塔式熔盐技术,年发电量可达1.8亿度,工程造价22亿元,装机规模为2×50MW,配套两座200米高吸热塔,一台额定功率为100MW的汽轮发电机组,高、低温熔盐储罐置各1台,选用29.7㎡的矩形定日镜近27000面。在占地301公顷的建设场地上,兼具建筑、机电安装、热机、电气、自动化、供水、化水及暖通等12个专业施工,设计图纸共449卷册之多。而不期而至的强风天气,一再阻拦了施工正常开展。
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甘肃安装建设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施工优势,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协调各专业分公司、选派各类专业人才组建了项目指挥部,紧紧围绕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创优五个关键点,构成了领导班子靠前指挥,项目部主抓,各工程公司主建,业务部门协调配合的高效联动工作格局。项目部详细制定目标、策略、操作规程、时间表,强化物资、设备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和调配,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每一节点、每一任务、每一岗位、每一天中,确保施工按时推进,高质量完成。
吸热器将吸收定日镜反射的太阳光,将280℃的液态二元熔盐加热至580℃高温熔盐储存热能,是光热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高35米、直径15米的吸热装置将安装在距地面165多米高的吸热塔顶部,设备加配套设施总重910吨,其吊装是项目施工的最大难点。吸热塔每提前向上推进一步,留给吸热装置安装的时间就多几分,为最大限度争取吊装的时间,项目管理团队在吸热塔施工提速提质提效上下想办法、下功夫。
吸热塔施工属超危大工程,项目部审慎分析研判,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采用速度快、质量好、机具结构简单、提升平稳、工艺成熟、安全防护好的“专用施工升降机+三角架支撑体系+三层翻模”施工工艺,有效消除了滑模和提模施工带来的扭转、拉痕、漂移等质量通病。双塔建设需浇筑16000余立方混凝土,对混凝土质量的管控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一环,项目部严格制定混凝土配合比和质量标准,做好原材料的检验、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混凝土强度的测试,确保混凝土具备所需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进而提高项目的可靠性和持久性。施工班组实行日夜“两班倒”制度,以两天三板的速度推动东、西双塔向天空延伸。
双塔双镜场设计及采用小面积定日镜是项目的两大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光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发电效率。定日镜系统施工量大面广,精度要求高,每根预制管桩垂直度偏差须小于3毫米,中心点坐标偏差控制在5毫米以下。项目部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预制管桩试验桩施工时大胆创新,通过试验反复改进施工工艺及装置,最终在正式施工前,研发出一套能够将垂直度偏差和中心点偏差控制在设计误差范围内的工装,攻克了技术难关,大幅提升了施工速度和精度,以一天300根的进度在296公顷的定日镜场加速铺开作业。
大风肆虐、烈日灼晒的恶劣施工条件下,项目部团结带领350余名工人迎难而上。面对大风侵袭,项目部定时检查和维护场地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及时固定脚手架、搭建临时防护设施。项目部采购了风速测量仪,加强监测和预警,时刻关注风力变化,一旦风力达到五级以上,立即停止高处作业和危险操作,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在夏季施工中,项目部避开高温时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高温作业环境落实防暑处理措施,增加通风设备,降低作业区温度,向工人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遮阳设施,保障全体人员身体健康。
至7月底,西侧吸热塔已施工至120米,东侧吸热塔施工至115米,镜场立桩、浇筑2600根,熔盐储罐完成基础土建,定日镜组装车间完成交付,行政办公楼已封顶。项目部加速推进整体施工进度,全力保障并网目标顺利实现,助力瓜州县进一步推进综合能源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储、风光火储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