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中明确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最新项目申报条件。
申报单位为在广东省内登记注册且在广东省投资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企事业单位,以新型储能产业链产品研发制造为主营业务。
申报单位具有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承担申报任务的条件和能力,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不属于失信被执行人。近3年内获得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执行情况良好,获得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已按规定按期完成验收,在相关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中未发现违规、违法问题。
申报单位近3年来在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
申报项目应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实施地应在广东省境内,未获得过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不支持研发类项目。
申报项目启动时间不早于2022年1月1日,完工时间不迟于2024年12月31日(实施周期在此期间内且不超过2年)(启动时间以各级政府部门出具的项目立项、备案、核准等文件为准)。
申报项目的产业化投入费用(仅限于设备购置费、配套软件购置费、设备软件安装调试费、研发材料购置费、自研设备外协加工费、工程样品测试费,不含税,且必须是用于本项目的合理费用)不低于1000万元(以实际支付凭证及发票为准)。其中,设备购置费、软件购置费及设备软件安装调试费合计不低于产业化总投入的60%(单价超过50万元的所有设备、软件需提供项目相关性论证说明);其余每项费用均不得高于产业化总投入的15%。
申报项目须为新型储能产业链相关产品产业化项目,申报项目产品须符合本指南“三、重点任务条件及目标”所列技术指标之一(以具备CNAS认可资质或具备CMA认可资质的本领域第三方权威机构提供的检测报告为准,对照指南所列参数逐项提供检测数据是否符合的结论性意见)。
其中,重点任务条件及目标包含储能型锂离子电池、储能型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其他储能系统、电子元器件类、储能电池生产工艺装备、系统共7类。其中涉及储能的技术类型,如下表展示。
早在今年5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通知,其中公布新型储能产业化项目是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和方向,并在其中明确了新型储能产业化项目申报的具体条件。(详情可参考往期文章:最高1000万元,广东专项资金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化项目)
以下是详细对比(紫色为最新项目申报条件的技术指标,灰色部分为先前的技术指标):
储能锂离子电池
最新通知细分为两种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单体电池,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65Wh/kg,室温下循环寿命≥8000次 (0.5C充放,100%DOD) ,容量保持率≥70%;新型锰基单体电池: 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00Wh/kg,室温下循环寿命≥8000次 (0.5C充放,100%DOD)45°C循环寿命≥3000次 (0.5C充放,100%DOD) ,室温下倍率性能3C/1C 容量比≥88%,-20C容量保持率≥80%。
储能型锂离子电池(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55 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10 Wh/kg、循环寿命≥5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实际储能装机不小于0.5GWh)。
储能型钠离子电池
单体电芯能量密度≥130Wh/kg,室温下循环寿命≥5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5% (1C充放,80%DOD),-40°C下放电倍率1C电芯容量保持率≥70%。
储能型钠离子电池(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40Wh/kg,且循环寿命≥5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储能电池用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粉体压实密度≥2.40g/cm3,0.1C放电比容量≥160mAh/g,首次库仑效率≥95%。随机抽样不少于3批次产品,杂质含量≤0.1wt %。新型锰基正极材料:压实密度≥2.40g/cm3,常温下,0.1C首次充电比容量≥150mAh/g,0.1C 中值电压≥3.6V,首次库伦效率≥95%,锰含量≥50wt%。随机抽样不少于3批次产品,杂质含量≤0.1wt%。
储能电池用磷酸铁锂、新型锰基正极材料(粒径D50≤1mm;磷酸铁锂比容量≥160 Ah/kg@0.1C;锰酸锂比容量≥125 Ah/kg@0.1C且首次库仑效率≥90%;磷酸锰铁锂比容量≥150 Ah/kg@0.1C且首次库仑效率≥95%,锰铁原子比≥2:3)。
储能电池用负极材料
碳(石墨) 比容量≥350Ah/kg,首次库伦效率≥93%。随机抽样不少于3批次产品,金属杂质含量≤50ppm。硅碳比容量≥500Ah/kg,首次库伦效率>85%。
碳(石墨)比容量≥350 Ah/kg;无定形碳比容量≥280 Ah/kg;硅碳比容量≥500 Ah/kg。
储能电池用锂电铜箔
标称厚度≤4.5μm,面密度≤42g/m2,抗拉强度≥450MPa@25°C,延伸率≥3.5%@25℃。质量一致性检验结果符合按照SJ/T 11483-2014标准进行质量一致性检查,尺寸、性能等符合标准要求。
厚度≤6mm、面密度≤54g/m2、抗拉强度≥450MPa@25℃、延伸率≥3.5%@25℃。
数字储能系统
容量不低于5MWh,额定运行工况下最大温差<5°C,系统应用实况效率不低于85%。
电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系统(系统容量>3MWh,额定功率能量转化效率>90%);电力储能超级电容器系统(系统容量>2MW/10min,额定功率能量转化效率>90%)。
储能变流器
最新通知细分两种变流器:构网型:并网电压≥35kV;单机功率最大20MW;并网电流THDi≤5%;转换效率≥98.5%;电网短路比适应范围:3~100启动响应时间≤ 10s;惯量响应动作时间≤0.5s;无功电流注入响应延时≤30ms,响应时间≤50ms。工商业: 单机功率≤100KW,转换效率≥98.5%,单模块防护等级≥IP65,并网短路比SCR≤1.2。
储能变流器PCS(转换效率>99%,防护等级≥IP65,电池渗透力100%)。
通知原文如下。
附件1
项目申报指南
一、政策依据
《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粤府办〔2023〕4号)提出“省财政对新型储能产业链重点产业化项目给予支持”和“省财政资金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储能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平台建设予以支持”。《广东省硅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粤工信电子函〔2022〕43号)提出“用好用足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对硅能源产业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试点示范予以倾斜支持”。《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管理实施细则》提出“支持我省企事业单位开展新型储能产业化项目”。本指南拟通过专项资金的扶持,提升新型储能产品制造能力,提升新型储能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推动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我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基本条件
1.申报单位为在广东省内登记注册且在广东省投资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企事业单位,以新型储能产业链产品研发制造为主营业务。
2.申报单位具有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承担申报任务的条件和能力,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不属于失信被执行人。近3年内获得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执行情况良好,获得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已按规定按期完成验收,在相关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中未发现违规、违法问题。
3.申报单位近3年来在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
4.申报项目应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实施地应在广东省境内,未获得过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不支持研发类项目。
5.申报项目启动时间不早于2022年1月1日,完工时间不迟于2024年12月31日(实施周期在此期间内且不超过2年)(启动时间以各级政府部门出具的项目立项、备案、核准等文件为准)。
6.申报项目的产业化投入费用(仅限于设备购置费、配套软件购置费、设备软件安装调试费、研发材料购置费、自研设备外协加工费、工程样品测试费,不含税,且必须是用于本项目的合理费用)不低于1000万元(以实际支付凭证及发票为准)。其中,设备购置费、软件购置费及设备软件安装调试费合计不低于产业化总投入的60%(单价超过50万元的所有设备、软件需提供项目相关性论证说明);其余每项费用均不得高于产业化总投入的15%。
7.申报项目须为新型储能产业链相关产品产业化项目,申报项目产品须符合本指南“三、重点任务条件及目标”所列技术指标之一(以具备CNAS认可资质或具备CMA认可资质的本领域第三方权威机构提供的检测报告为准,对照指南所列参数逐项提供检测数据是否符合的结论性意见)。
8.申报项目需在项目建设期内完成本指南“三、重点任务条件及目标”所列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9.申报项目未在我厅《关于开展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支持电子信息产业方向项目入库的通知》(粤工信电子函〔2023〕19号)完成申报入库。
10.申报项目具有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需具有授权发明专利(须为第一发明权人,以专利证书为准)或控股母公司授权使用的专利(以专利授权证明文件为准)。
11.项目只有一个申报主体,不允许联合申报。集团性质企(事)业单位,集团或下属单位只能有一家主体进行申报。每个申报主体只能申报一个方向。
三、重点任务条件及目标
(一)储能型锂离子电池
1.储能型锂离子电池
(1)建设内容
支持开发“大容量、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全气候、易回收”储能型锂电池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2)技术指标
磷酸铁锂单体电池: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65Wh/kg,室温下循环寿命≥8000次(0.5C充放,100%DOD),容量保持率≥70%。根据GB/T36276-2018所列标准,过充、过放、短路、挤压、加热、热失控、绝热温升等测试中均不会发生起火与爆炸。随机抽样不少于3批次,每批次不少于3件产品,内阻偏差≤0.7mΩ,电压偏差≤20mV,容量偏差≤3.0%。
新型锰基单体电池: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00Wh/kg,室温下循环寿命≥8000次(0.5C充放,100%DOD),45°C循环寿命≥3000次(0.5C充放,100%DOD),室温下倍率性能3C/1C 容量比≥88%,-20°C容量保持率≥80%。根据GB T36276-2018所列标准,过充、过放、短路、挤压、加热、热失控等测试中均不会发生起火与爆炸。随机抽样不少于3批次,每批次不少于3件产品,内阻偏差≤0.7mΩ,电压偏差≤20mV,容量偏差≤3.0%。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磷酸铁锂单体电池销售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新型锰基单体电池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
2.储能电池用正极材料
(1)建设内容
提升正极材料的比容量等性能,支持先进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2)技术指标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粉体压实密度≥2.40g/cm3,0.1C放电比容量≥160mAh/g,首次库仑效率≥95%。随机抽样不少于3批次产品,杂质含量≤0.1wt %。
新型锰基正极材料:压实密度≥2.40g/cm?,常温下,0.1C首次充电比容量≥150mAh/g,0.1C 中值电压≥3.6V,首次库伦效率≥95%,锰含量≥50wt%。随机抽样不少于3批次产品,杂质含量≤0.1wt%。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新型锰基正极材料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3.储能电池用负极材料
(1)建设内容
支持开展硅碳负极体积膨胀的改良、规模化制备及应用,支持硅碳负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2)技术指标
碳(石墨)比容量≥350Ah/kg,首次库伦效率≥93%。随机抽样不少于3批次产品,金属杂质含量≤50ppm。
硅碳比容量≥500Ah/kg,首次库伦效率≥85%。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碳(石墨)负极材料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硅碳负极材料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4.储能电池用锂电铜箔
(1)建设内容
开发高精度、高抗拉强度的集流体,提升产品性能和安全性,推动产品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标称厚度≤4.5μm,面密度≤42g/m2,抗拉强度≥450MPa@25℃,延伸率≥3.5%@25℃。质量一致性检验结果符合按照SJ/T 11483—2014标准进行质量一致性检查,尺寸、性能等符合标准要求。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5.铝箔
(1)建设内容
开发高精度、高抗拉强度的集流体,提升产品性能和安全性,推动产品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铝箔:厚度≤20μm、厚度偏差≤4%、板形值下塌量≤8mm、抗拉强度≥255MPa@25℃、延伸率≥3%@25℃。随机抽样不少于3批次产品,面密度偏差≤4%,厚度偏差≤4%。
涂炭铝箔:单面涂层面密度≤0.35g/m2,涂层表面能≥60dyne/cm,电阻<0.2Ω,产品正反面对准精度≤0.3mm,厚度≤18μm,板形值下塌量≤5mm,抗拉强度≥255MPa@25℃,延伸率≥3.5%。随机抽样不少于3批次产品,单层面密度误差≤0.05g/m2,厚度偏差≤4%。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6.隔膜
(1)建设内容
提升隔膜孔隙结构一致性、拉伸强度、抗穿刺强度和透气性能,推动隔膜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隔膜厚度≤16μm,涂层面密度≤6g/m2,孔隙率:40%~50%,透气值:100 sec-250 sec/100 cc,穿刺强度:200 gf-500 gf,热收缩率:MD≤3%、TD≤1%,拉伸强度:MD≥1400 kgf/ cm2、TD1000-1600 kgf/cm2。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二)储能型钠离子电池
1.储能型钠离子电池
(1)建设内容
支持高单体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容量保持率的储能型钠电池研发及产业化。
(2)技术指标
单体电芯能量密度≥130Wh/kg,室温下循环寿命≥5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5%(1C充放,80%DOD),-40℃下放电倍率1C电芯容量保持率≥70%。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或示范应用不低于10MWh。
2.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建设内容
研发高容量、高首效、高压实、长循环钠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显著提高硬碳容量,推动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0.1C硬碳比容量≥300mAh/g,首次库伦效率≥90%。随机抽样不少于3批次产品,金属杂质含量≤100ppm,平均粒径5~10μm。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500万元。
3.改性集流体
(1)建设内容
开发改性铝箔,提升铝箔性能,推动高性能铝箔集流体产业化。
(2)技术指标
表面润湿性>56dyne,拉伸强度≥250MPa @25℃,延伸率≥2.5%@25℃,体电阻≥5mΩ,耐水≥200次,耐NMP擦拭测试次数≥200次。根据GB/T33143-2022进行抽样检查,厚度、面密度、室温拉伸力学性能满足标准要求。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500万元。
(三)液流电池
1.全钒液流电池
(1)建设内容
发展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全钒、铬铁、锌基液流电池,提升液流电池能量效率和系统可靠性,降低全周期使用成本,促进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能量密度≥20Wh/L,能量转化效率:DC≥75%(含泵耗)、AC≥70%,连续循环1000圈系统能量效率和容量恢复率≥95%和≥90%,工作温度-25-40℃,防护等级≥IP54。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装机不低于100MW。
2.锌基液流电池
(1)建设内容
发展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全钒、铬铁、锌基液流电池,提升液流电池能量效率和系统可靠性,降低全周期使用成本,促进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能量密度≥20Wh/L ,AC-AC系统效率≥70%,连续循环1000圈系统能量效率和容量恢复率≥95%和≥90%,工作温度-35-40℃,防护等级≥IP54。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装机不低于50MW。
3.铁铬液流电池
(1)建设内容
发展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全钒、铬铁、锌基液流电池,提升液流电池能量效率和系统可靠性,降低全周期使用成本,促进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能量密度≥20Wh/L,AC-AC系统效率≥70%,连续循环1000圈系统能量效率和容量恢复率≥95%和≥90%,运行温度-10-45℃,防护等级≥IP54。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装机不低于50MW。
(四)其他储能系统
1.飞轮储能系统
(1)建设内容
推动飞轮储能、氢储能等其他新型储能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突破。
(2)技术指标
飞轮储能系统单体功率≥1MW,充放电循环效率≥88%,热备待机损耗<1%。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实际储能装机不低于50MW,或销售额不低于5000万元。
2.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1)建设内容
发展高效率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电解水制氢技术,开发高效率SOEC单电池材料及制备工艺,设计高转化率SOEC电堆结构,实现SOEC电堆的批量制备工艺开发,推动SOEC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SOEC电堆单元制氢功率≥5kW,体积功率密度≥500 W/L;工作温度≤750℃,水氢比90:10条件下,水蒸气转换率≥80%,电流密度≥0.5A/cm2,电堆制氢效率≥99%。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实现SOEC电堆规模化生产,建成年产能≥6MW,销售收入不低于2000万。
(五)电子元器件类
1.IGBT
(1)建设内容
研发新型储能用耐高压、耐高温、低损耗、高可靠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及模块,并推动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额定电压≥1200V,额定集电极峰值电流≥1200A,最高允许结温≥150℃,绝缘耐压≥3000V,最大允许功耗≥4000W,短路耐受电流不小于额定电流3倍,集电极-发射极饱和电压≤1.6V。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
(六)储能电池生产工艺装备
1.储能电池涂布机
(1)建设内容
突破搅拌、涂覆、卷绕、分切、回收利用、检测等高效设备,推动储能电池生产设备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涂布速度≥110m/min,双面面密度精度≤±1.0%,速度波动≤±0.003,涂布尺寸精度≤±0.3mm,干燥温度控制精度≤±1.0℃。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
2.辊压分切一体机
(1)建设内容
突破搅拌、涂覆、卷绕、分切、回收利用、检测等高效设备,推动储能电池生产设备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生产速度≥120m/min,辊压极片弧高≤1.5mm,分切宽度控制:±0.3mm,宽幅:Max 1400mm,极片卷径:Max1200mm,纠偏精度:±0.1mm,辊缝调节精度:1um,辊压极片厚度精度:±2um。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
3.储能电池激光极片切割装备
(1)建设内容
突破搅拌、涂覆、卷绕、分切、回收利用、检测等高效设备,推动储能电池生产设备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生产速度≥200m/min,热影响<60um,纵/横毛刺≤15um(200m/min),极耳切割间距精度:±0.1mm。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4.切叠一体机
(1)建设内容
突破搅拌、涂覆、卷绕、分切、回收利用、检测等高效设备,推动储能电池生产设备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极片切割后尺寸精度公差(横向)≤±0.2mm,放卷张力波动范围≤±10%,隔膜纠偏精度≤0.3mm,叠片对齐度(电芯整体对齐精度)≤±0.5mm,设备叠片速度≤0.125s/pcs。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5.卷绕机
(1)建设内容
突破搅拌、涂覆、卷绕、分切、回收利用、检测等高效设备,推动储能电池生产设备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卷绕速度≥12PPM,对齐度≤±0.3mm,线速度≥3000mm/s,张力波动≤±3%。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
6.预焊机
(1)建设内容
突破搅拌、涂覆、卷绕、分切、回收利用、检测等高效设备,推动储能电池生产设备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生产速度≥12PPM,预焊位置精度:0.1mm,激光焊接精度:0.1mm,激光焊接速度:400-600mm/s。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7.注液机
(1)建设内容
突破搅拌、涂覆、卷绕、分切、回收利用、检测等高效设备,推动储能电池生产设备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生产速度≥15PPM,注液精度偏差≤±0.7%,注液时间≤30min,正压:0至800Kpa可调、偏差<±20kpa;真空:0至-95Kpa可调、偏差<±3Kpa。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8.化成分容设备
(1)建设内容
突破搅拌、涂覆、卷绕、分切、回收利用、检测等高效设备,推动储能电池生产设备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电压精度:±0.02%FS,电流精度:±0.04%FS,充电效率≥90%,放电效率≥90%,电流响应时间≤10ms,电流切换时间≤20ms。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9.真空卷绕镀膜设备
(1)建设内容
突破搅拌、涂覆、卷绕、分切、回收利用、检测等高效设备,推动储能电池生产设备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镀膜室极限压力≤5×10-4 Pa,升压率≤0.8 Pa/h,机械卷绕最大线速度≥20m/min(磁控),机械卷绕最大线速度:≥300 m/min(蒸发),镀膜厚度均匀性(磁控):横向、纵向波动≤±5%,镀膜厚度均匀性(蒸发):横向、纵向波动≤±10%,收卷基材端面对齐度≤±1.5mm,镀膜线速度稳定性≤±1%,可镀制基材最薄厚度≤4.5μm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10.储能电池簇综合应力验证装备
(1)建设内容
突破搅拌、涂覆、卷绕、分切、回收利用、检测等高效设备,推动储能电池生产设备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可实现对多种应力(温度应力、湿度应力、电应力、热管理系统应力等)的实时联动控制;温度应力范围:-55℃~+150℃,温度波动度:0.6℃,温度偏差:±2.0℃,±1.5℃(-20℃~+55℃时),温度均匀度:2℃,1℃(湿度≥90%RH时);湿度应力范围:(20~98)%RH;相对湿度偏差:±3.0%RH(湿度>75%RH时),±5.0%RH(湿度≤75%RH时)。
系统电应力爬坡时间:50ms(10%~90%),无过充、过放;系统电应力转换时间:50ms(-90%~90%),无过充、过放;数据记录间隔:3ms(1ms数据记录1min);报文更新周期可设置,且可设置低于200ms;系统最高电压2000V,最大电流2000A,最大功率1.2MW;电压电流精度±0.05%。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七)系统
1.变流器
(1)建设内容
推进低成本、高效精准的储能变流器应用推广。
(2)技术指标
构网型:并网电压≥35kV;单机功率最大20MW;并网电流THDi≤5%;转换效率≥98.5%;电网短路比适应范围:3~100启动响应时间≤10s;惯量响应动作时间≤0.5s;无功电流注入响应延时≤30ms,响应时间≤50ms。
工商业:单机功率≤100KW,转换效率≥98.5%,单模块防护等级≥IP65,并网短路比SCR≤1.2。
(3)产业化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2.电池管理系统
(1)建设内容
针对电芯衰减、不一致性开发高性能电池管理系统,提升热管理系统高效温控技术水平,推进低成本、高效精准的储能变流器和能量管理系统应用推广。
(2)技术指标
锂离子电池单体温度为-40-125°C时,采集误差≤1°C;锂离子电池模块正负极端子温度为80°C时,采集误差≤1°C;绝缘电阻检测误差≤5%。SOC估计精度误差≤3%,SOH预测精度误差≤10%。电压及电流采样误差满足GB/T 34131-2023要求。按照GB/T 34131-2023进行抽样检验,数据采集、通信、控制、绝缘耐压等满足标准质量一致性要求。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产品销售收入不低于2亿元。
3.液冷系统
(1)建设内容
攻关系统热管理、智能运维等控制技术,提升储能系统可用容量及系统可用度并推动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制冷量≥4400kW,供液温度偏差≤±2℃,供液压力偏差≤±0.2bar,电池温差≤4.5℃。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4.数字储能系统
(1)建设内容
突破基于磷酸铁锂电池的数字储能系统规模化应用集成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发展。
(2)技术指标
电池系统:容量不低于5MWh,额定运行工况下最大温差<5℃,系统应用实况效率不低于85%。能量管理系统:电压、温度监测全覆盖,实现全方位的系统安全监测;实现数字储能系统状态可测、可观、可控;至少包含AGC模式、一次调频模式、计划曲线模式、本地等4种控制模式,可支持多种市场化运营调控。
(3)产业化与推广指标
产品销售收入不低于1亿元,且不低于百兆瓦时级应用。
![](https://cn-img.solarbe.com/20231020/bccd5d57e532244b8e6bff6c7b293d63.jpg)
![](https://cn-img.solarbe.com/20231020/bf5549ba096d6b19fed6a7002681820f.jpg)
![](https://cn-img.solarbe.com/20231020/75969675f295f82510638cdc8c38edc8.jpg)
![](https://cn-img.solarbe.com/20231020/fafa75197ae8834e16f4b175865e1a6e.jpg)
![](https://cn-img.solarbe.com/20231020/1493613e815e9ef5fc3ed6c74f486d98.jpg)
![](https://cn-img.solarbe.com/20231020/737141f3f8d75bf3e1e647cab6923f5a.jpg)
![](https://cn-img.solarbe.com/20231020/f1039e1fdd25076028c543c056a696d8.jpg)
![](https://cn-img.solarbe.com/20231020/f320e24b0ce8fb285d277a551f51212e.jpg)
![](https://cn-img.solarbe.com/20231020/b247a5fa0c5afd1bc321027539fbd323.jpg)
![](https://cn-img.solarbe.com/20231020/84a8245237396222aa751a2fb7504198.png)
![](https://cn-img.solarbe.com/20231020/c46fc54a41aa9fc2e8cea7df648b3d47.png)
![](https://cn-img.solarbe.com/20231020/a9e7af62077758c430953d7fd8421127.png)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31020/81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