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SNEC储能大会:洗牌将至,2024年储能将走向真正的发展元年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3-11-06 00:31:03

为期三天的SNEC第八届(2023)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暨展览会(简称:“SNEC ES+(2023)国际储能展)圆满落幕。来自政府、学界和企业界的专家也在本次大会中贡献了不少亮眼的观点和核心思考。

有一种趋势判断,从一半是春天和一半是寒流,再到2024年储能将走向真正的发展元年。

储能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从源侧到共享独立储能的赛道切换。分布式光储结合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伴随于此,储能也呼唤专业,唯有专业才能避免被洗牌。

2023年也是储能产品大年(详情可见:大卷之年,各显神通: 储能年度收官之展观后感),围绕314Ah储能电芯、20尺5MWh+储能标准集装箱产品,众多企业献出了关于产品安全、成本和高集成度设计的核心思考。

其中,不少专家也就储能标准的发展现状和痛点、多元技术路线的发展方向、储能设备商走向平台化还是专业化进行了思考。

我们整理了发言嘉宾的核心观点如下:

一半春天,一半寒流是储能产业的现状

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GGEIC)主席,SNEC光储氢产业联盟盟主,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一半春天,一半寒流是储能产业的现状

政策之手推高新型储能赛道热度,带来了产业规模高速增长、资本竞相涌入,以及新玩家跨界。大量的扩产潮和无序竞争,也让行业风险加剧,以储能投标价格为例,上半年投标价格下降了1/3。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冲业绩、抢份额、报价跌破成本,这是行业的现状。一半春天,一半寒流,就是我们现在储能行业的现状。

朱共山指出,储能产业洗牌在即,唯有专业方能生存,行业的发展方向是推动储能平价、光储同寿,发电侧强制配储走向共享独立储能,发电侧、电网侧的成本下降,就是是对行业的极大的推动。

天能控股集团副总裁,储能事业部总裁王团维——发电侧储能的利用率仅6%

目前发电侧的储能电站利用率仅6%,山东储能电站既共享又独立,它的市场化程度是最高的,可以进行容量租赁,可以进行电量交易、现货交易,可以响应调频调峰,但共享独立储能电站的利润也是非常难以实现,甚至是亏损的。根本原因还是电池的储电成本太贵,以目前的碳酸锂价格,电池循环次数6000次,储能造价每kwh 1500元计算,已经是一度电2毛多的储电成本,再加上1毛钱的运营费用,锂电池储电成本达到3毛/度以上,而发电的成本才1毛多。

要解决储能成本问题,需要新的技术突破,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业态,我们认为应该在园区内有所突破,就是输配电网系统的制度改革应该有所突破。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能源专项中国区联席负责人苏日娜——储能设备需要走向品牌化、高端化

任何一条产业链最终的趋势一定是微笑曲线,利润率最高的一定是最头和最尾,中间一定是被挤压的。

中游的储能设备厂商还面临着上下游一体化、平台化发展的压力,储能设备在未来必须走向品牌化、高端化,增强服务终端客户的能力,以及面对电池回收的问题,责任方的问题,否则慢慢会被下游终端集成商取代,上游还要被电池生产商,甚至被矿主们挤压,利润率将会变得越来越薄。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目前仅28%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截至到今年6月底,在运的新型储能的电站645个,装机规模接近1600万千瓦。在电力交易平台注册的只有169个,注册的规模大概是860万千瓦,只占到55%。参与市场交易的新型储能是55个,储能装机的规模大概是占到注册的55%,也即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储能装机规模占总体储能装机的规模28%左右。

储能关注四种可能的商业模式:

1,电源侧配储能,风光荷储多能互补、 “源网荷储一体化”,这一类的储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2,共享储能,主要通过收取容量费用,因为共享是一定范围内的。电网企业也可以建一部分以实现电网功能为主的电网替代型储能,主要的应用场景包括作为应急电源、边远地区的容量替代,以及提升风电服务质量。

3,用户侧,光伏+储能。

4,鼓励独立储能参与市场,通过各种服务获得能量补偿、容量租赁费用,带来更高的收益水平,以及通过聚合的方式参与市场。将来储能要从一充一放到一充多放再到随充随放。

先技术还是先标准?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站博士后,中国标准化协会绿色低碳专委会的副秘书长陈晓露——先技术还是先标准?

目前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存在比较大的问题,目前面临比较大的标准缺失,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体系。各项标准之间甚至存在着一些衔接不统一和冲突的问题。

我们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是先技术还是先标准?在新型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有些产业需要的是标准先行,我们可能在推进试点示范的过程中就可以同步进行标准的研制,更快推动产业的发展。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新能源处创新发展部部长石磊—— 锂电池热失控安全标准相对缺乏

我国新型储能产品标准检测认证有待完善,锂离子电池目前已经完善,但热失控等安全标准相对缺乏。全钒液流电池标准体系相对完善。钠离子电池目前比较火,但只是在立项,还没有开展相关检测工作。机械储能方面,压缩空气、飞轮储能标准比较缺乏,都是以团标为主,目前不能形成一个主流。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认证和标准都已经开展了,超导储能现在尚处于研发阶段。

目前的没有对储能系统安全性、稳定性认证进行充分的认证,企业急于并网,测试和验证周期短,使得安全测试没有到位,此外,就企业产品端而言,系统级的产品检测手段还比较缺失,大多检测都是产品级,整个产品级组成系统级,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验证手段,成为了行业发展短板。

单集装箱5MWh以及5MWh以上成为行业趋势

首先系统能量密度的提升,主要得益于高集成设计以及高能量密度的电芯。314Ah电芯成为5MWh集装箱共同的选择,包括单开门设计、电芯大PACK(104度电)成为趋势。

江苏协鑫超能云动科技有限公司总监路中培表示,电芯走向大PACK,104度电是比较切合当前情况的,包括从集成角度,从终端应用的集成角度是比较切合的。从集成角度来讲,能量密度提升30%。单开门的设计,还能够使得运输的成本降低和土地利用成本得到优化。

储能安全

储能的安全标准提高也成为了趋势。一方面国家标准要求提高消防保护精度,日前,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中作出了相关规定,“锂离子电池室/舱自动灭火系统的最小保护单元宜为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可单独配置灭火介质喷头或探火管”。

对于储能系统的安全,电芯本质安全、液冷PACK水电分离设计、热蔓延、热阻隔技术,以及PACK级储能探测、储能消防在企业看来都十分重要。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总经理刘思称公司给出了电芯级的热失控和火灾的逐点监测解决方案,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中心总监博士杨智博则表示,未来要进行无空调、无消防的设计以及更高压的电池包,让电池回归到本质安全,本质散热低,做到这么一个系统,才能让储能或者锂离子电池的储能走得更远。

此外,对于安全,比亚迪储能表示目前国内的众多招标中对于防爆的要求不高,最多就是排气站要求防爆,但是大多数的磷酸铁锂打开防爆阀之后并不产生明火,最终产生爆炸和起火是因为电气不防爆导致的,应该提高对于储能系统的元器件的防爆要求。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储能产品总监李明则提出了由于长Pack带来一些结构性的安全问题,对于Pack抗冲击强度可以做到IP67的高防护等级。

行业走向多技术路线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现有储能技术仍有局限性,还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大规模、高安全、不同时长的储能技术。现有储能技术仍有局限性,各有各的优势,但还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锂离子电池最大的优势是响应快、能量密度高,效率高。但是通常而言锂离子电池储能时长小于4个小时,在时长上不够灵活。

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适合长时储能,但也面临着成本(效率)、选址的问题。

电化学流体电池本身具有很多的优势,适合于大型储能的场景,以液流电池而言,容量和功率的解耦是液流电池最重要的特征,使得它非常安全,通常水系的液流电池永远不会爆炸。同时它易规模化、易扩展,寿命为锂离子电池的3倍,这点对于大型储能电站非常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院长、化学化工学院讲席教授,上海电化学能源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马紫峰——钠离子未来与锂电是互补的

钠离子电池新赛道已经确定,初创公司从去年到现在已经超过了100家,传统的企业如华为、比亚迪、宁德、天能等等都已经杀入了这个行业当中。

因为它除了和锂电原理相近、资源丰富,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低温性能,钠离子未来与锂电是互补的。钠离子电池在启停电源、特种车辆、移动储能等方面竞争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新闻介绍:

为期三天的SNEC第八届(2023)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暨展览会(简称:“SNEC ES+(2023)国际储能展)圆满落幕。来自政府、学界和企业界的专家也在本次大会中贡献了不少亮眼的观点和核心思考。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