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储能发展回顾
回首这一年,我国储能产业在“冰”与“火”之间极度“拉扯”。
一方面,自年初以来储能行业开启“加速度”:工商业储能起势、资本纷纷跨界、政府频频招商、百万年薪抢人等现象,似乎都在向世人展示着储能的狂热。另一方面,今年下半年以来,整个储能行业一直被种种悲观情绪裹挟,诸如产业虚火、产能过剩、低价竞标、订单退货、安全事故等负面言论不绝于耳。如此魔幻的两极分化似乎表明了2023年储能行业以及储能市场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纵有疾风起,风起意难平,只有拥抱变化,才是2024年的最优应对策略。
PART / 01
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2023年储能产业爆发增长,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2500万千瓦,同比增加近两倍,已投产、规划和建设中百兆瓦级项目数量明显增加。新能源配储项目、混合储能项目频现,国家组织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产业化发展。
PART/ 02
产能链上下游逐步匹配
截至2023年底,各地“十四五”新型储能建设目标超7000万千瓦,远超国家提出的2025年达到3000万千瓦目标。广东、山东等省份积极发展储能产业,产业布局集中度不断提升,广东、江苏、福建锂电产品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锂电产品产业回归理性,电池级碳酸锂供给过剩而需求增速放缓,价格跌破10万元/吨,跌幅超80%。企业充分竞争,EPC、储能系统招标规模大幅增长,EPC、储能系统中标价格持续下降。锂离子电池出口表现亮眼,延续高增长态势,支撑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PART/ 03
政策密集出台推动发展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涉及储能示范应用、规范管理、电价改革以及多元化、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国家层面,一是明确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推进储能参与电力市场进程。二是支持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关注储能技术攻关和规模化应用。三是推动储能电站调整盈利模式。四是注重储能安全,规范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行管理。五是加快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地方层面,出台政策聚焦新能源配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储能技术、储能安全等方面。多地纷纷发力储能补贴,各地共推出超50项储能补贴相关政策,浙江、广东的补贴政策数量位列前二。补贴方式主要以放电补贴、容量补贴和投资补贴为主。明确能源项目配置储能的比例及时长要求,广东、江苏等地提出海上风电配储要求,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提出分布式光伏配储要求。
PART/ 04
行业发展仍具挑战
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大型安全事故仍有发生,储能电站建设全流程规范标准有待完善。标准化有待进一步完善,储能集成系统产品设计参差、软硬件不兼容,阻碍储能系统行业的健康发展。储能市场高速增长,行业门槛较低,大量企业涌入储能赛道,竞争加剧,储能产业面临无序竞争的风险。
2024年储能发展展望
1政策环境更加规范
2024年将进一步加强各类储能产品、储能技术标准规范,加强储能安全监管力度,为储能产业更好发展提供保障。加强监管力度,营造长期稳定合理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为储能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2技术路线多元发展
预计2024年新型储能新增容量预计突破2000万千瓦,抽水蓄能新建与常规水电改建同步推进,累计装机容量或超6000万千瓦。技术路线将继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大容量、长周期储能技术更受青睐,飞轮火储、飞轮+锂电等混合储能应用增多,液流、钠离子电池持续研发、示范应用,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更多技术选择。
3市场需求变革模式
新型储能关键技术与设备的逐步国产化,系统建设成本逐步下降。光伏、风电行业企业进入储能行业,叠加低端产能过剩,行业将向高端、定制化发展,风光储系统集成方案服务逐步成熟,储能商业模式更加多元。电力市场建设和电价改革下,储能辅助服务价值进一步体现,负荷管理需求上升,用户侧储能迎来发展机遇。
4建议关注事项
目前储能行业收益较低但市场竞争激烈,亟待形成稳定的价格机制和商业模式。多时间尺度储能规模化应用、多种类型储能协同运行是未来方向。项目开发综合考虑时间、结合场景、根据定位、匹配需求等多种因素合理配建储能。 写到最后 新型储能是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一环,是新能源产业的下一站,新型储能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其未来的市场空间必然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