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又一储能项目珠海开工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4-02-22 04:50:06

海博思创年后打响第一枪。

2月20日,海博思创储能系统智能制造基地与南方研发中心项目,在华发5.0产业新空间金湾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举行项目一期投产仪式。同日上午,珠海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活动也顺利举行,该市228个项目集中开工,共计投资数额超2200亿元。

据悉,该项目将填补珠海市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空白,为珠海市“产业立柱”项目,海博思创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在现场表示,我们十分看好珠海储能产业发展及应用场景,未来将扎根珠海、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样板工程。

去年3月,公司与珠海华发集团联手打造珠海市新型储能产业高地,7月项目正式签约落地。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与珠海市的储能电芯项目形成协同效应,为满足海博思创的生产需求,华发集团也根据其需要进行了个性化订制,超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得到改造。并实现了提前交付,随后海博思创团队设备进场、安装、调试、试产、提前投产,速度之高效业内罕见。

2024探索更多可能

作为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独角兽企业,海博思创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关注,扎根电化学领域十余年,海博思创的技术以及市场积累都达到了业界头部位置。

2011年入局电化学储能领域后,海博思创全方位出击,在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以及储能变流器(PCS)等环节均做出大量技术成果,并拥有CNAS、CMA和TÜV莱茵CTF2级目击实验室资质认证。

截至去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达总人数的三分之一,2020年至2023年H1,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592.10万元、5593.78万元、9410.02万元、7948.19万元;营收则为3.7亿元、8.38亿元、26.26亿元和29.61亿元。

成立后,海博思创也相继获得了诸多企业订单,建立了自己稳固的客户群,自2012年开始相继完成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多个储能项目,与中国华能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华润电力等主要央企发电集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也与能链智电、采日能源、兴储世纪、宁德时代、施耐德电气等保持密切联系。

谈到2024的发展,海博思创创始人张剑辉也对媒体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张剑辉在采访中表示,今年海博思创将加强对电池技术、储能系统数智化方面的探索与研发,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储能电站,围绕独立微电网、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场景,探索多种“储能+”的应用场景。

海归博士创业传奇经历

海博思创创始人张剑辉在17岁时考入清华大学,就读于机电类专业,在硕士毕业后又远赴海外,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张剑辉入职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2010回到国内担任西门子智能电网集团CTO。

彼时正值经济高速发展前期,职场打拼多年的张剑辉也萌生出创业的想法。

2011年,张剑辉在清华科技园成立海博思创,最初只有一间小办公室,为了壮大自己阵营,张剑辉也说服了自己两个同事钱昊、舒鹏一起加入,海博思创初始团队正式形成。

钱昊、舒鹏比张剑辉小几岁,三人在美国就职于同一家公司,二人同样是海外博士学历,钱昊就读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舒鹏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材生,三人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玩转储能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业的第一个业务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该业务起步后公司的业务版图也逐渐丰满,动力电池成组、车辆租赁服务等业务也逐渐让海博思创的家底丰厚起来。

2016年,公司进入大型储能领域,两年后中标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多个变电站储能项目,2019年后逐渐剥离老业务,全面转型储能,并充分吃到了国家储能产业发展的红利。

在技术和市场积累的同时,海博思创也在全面拥抱资本市场,2020年以来先后融资三次,估值一度达到64亿元,但随着业务的转型,IPO估值也降低至31亿元。

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海博思创获得了如今的行业地位,张剑辉在采访中也表示,在持续的技术迭代下,电池能量密度还将继续提升,储能系统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2024年海博思创也会着眼于全球,致力成为国际一流的能源科技创新引领者。

新闻介绍:

海博思创年后打响第一枪。 2月20日,海博思创储能系统智能制造基地与南方研发中心项目,在华发5.0产业新空间金湾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举行项目一期投产仪式。同日上午,珠海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活动也顺利举行,该市228个项目集中开工,共计投资数额超2200亿元。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