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长时储能的2024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4-04-01 07:06:30

长时储能成为了2024年新能源界热词。

一般来说,长时储能需要4-6小时以上的储能技术,并且长时储能系统可实现跨天、跨月、跨季度充放电循环,满足该地区的电力要求,维持其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

由于可再生能源系统发电具有间歇性特点,储能、风能以及光伏等设备需要从自然界或者其他电力系统中汲取能量再进行放电,所以充电时间变短放电时间变长一直是新能源所追求的目标,长时储能优势在于将电力平移至需求高峰时段,做到平衡电力系统、规模化储存电力。

— 1 —

公认的储能未来

在储能风兴起之前,长时储能就获得大人物注意。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钟情于长时储能,曾投资诸多初创储能技术公司,早在2013年盖茨就向钠电池的初创公司Aquion Energy领投D轮3500万美元,尽管三年后公司破产,但比尔·盖茨对储能技术兴趣却没有减退,依旧大手笔投资储能公司,例如Fourth Power、Antora Energy、Ambri、Form Energy、Malta、ESS等。

国内多位业内专家也表示了对长时储能的看好。

长城证券张鹏表示,长时储能已经有了基础,有相当多的产业和项目落地支撑行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已签署投资协议的长时储能储备项目超过20GW。

相比于其他储能类型来说,长时储能的发展相对缓慢,除了产业链和技术尚需要提高外,其技术门槛也较高,入门难也让其发展遵循客观规律,不会出现无需扩张导致的元年即红海现象,并且新能源渗透率与长时储能的需求同步。随着全球新能源渗透率逐渐加大,长时储能的土壤就会越发肥沃。

长时储能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看好,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超过100家企业参与长时储能的投资,被投企业约20家,投资总金额同比增速超过700%接近50亿。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表示,构建面向碳中和的电力系统,需要多种储能技术的配合,这其中长时储能的技术最为缺乏,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风、光电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能量输出存在波动现象,为保证供电的稳定,长时储能就显得很重要。

在未来,可再生能源+长时储能将成为最佳合作伙伴,成为替代火力发电的重要重要解决方案。

并且多地区也开展了扶持长时储能的相关政策,《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文件就明确提出深入研究长时储能技术。

— 2 —

技术路线决定发展速度

实现长时储能技术方式多样,目前以液流电池为主力,液态空气和重力储能等也是行业内关注重点,目前储能界应用最广的磷酸铁锂电池是2小时以内的储能产品中占据优势,但是在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中无法承担重任,需要交棒给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特点在于,将能量储存于电解液中,并且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不涉及物相变化,使用寿命一般在25年以上,更适合长时储能市场。

并且我国液流电池产业正快速发展,全钒、锌铁、铁铬等液流电池的多种技术路径均有代表性企业出现。去年国内液流电池储能相关项目近50个,各类细分领域均得到了实力施展。

从储能系统来看,目前长时储能的四种技术:锌基电池储能系统、铁空气电池储能系统、氢储能系统、重力储能系统目前公认发展潜力较大,不过随着技术发展,在未来可能单一的储能技术局面会被打破,电网将需要一种混合部署的储能解决方案。

长时储能属于轻资产集成模式,所涉及的材料和设备较多,需要的技术门槛较高,其难点在于如何提升适配性,该环节将大大提升长时储能系统的设计门槛,未来,技术主流企业将会在长时储能时代中接收红利,长时储能也会是国家新能源发展的长期战略。

新闻介绍:

一般来说,长时储能需要4-6小时以上的储能技术,并且长时储能系统可实现跨天、跨月、跨季度充放电循环,满足该地区的电力要求,维持其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