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荒滩上,两座100兆瓦/200兆瓦时的新型储能电站拔地而起,一个个形似集装箱的电池仓如同“超级充电宝”,将多余的新能源电量存储起来。
宁夏是位居西北、面积仅6.6万多平方公里的小省区,但在新能源上大有作为。宁夏煤炭保有量321亿吨,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送端,且风光资源丰富,是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宁夏光伏占比高、新能源电力不稳定等劣势日益凸显。长期以来,新能源依靠煤电调峰稳定供应,但受煤电负荷极限、经济性等影响,难以无限地给新能源“让路托底”。
为了破解新能源发展瓶颈,宁夏提前布局新型储能产业。2021年以来,宁夏出台相关政策,构建新型储能产业政策的“四梁八柱”,多举措鼓励新型储能快速发展。
截至3月初,宁夏累计并网新型储能电站48座,装机规模达501万千瓦/1003万千瓦时,位居全国第四。如今,新型储能产业成为宁夏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和“压舱石”,为提高宁夏电力保供能力、新能源消纳水平奠定基础。
提前布局新型储能
新型储能作为优质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具有电源和负荷的双重属性,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截至2024年底,宁夏新能源装机规模超4100万千瓦,统调装机比例57.89%。由于宁夏光伏占比高,及其“白天大发富余,晚上无光缺电”的特点,新能源电力并不稳定,对新型储能的需求更大。
提前布局,构建产业政策“四梁八柱”。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宁夏提前布局,出台政策鼓励、推动储能产业发展。
2021年,宁夏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促进储能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区储能设施容量不低于新能源装机规模的10%、连续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
相比于其他省区市,宁夏不仅出台文件早,还鼓励新老项目“全覆盖”:2021年起新核准或备案项目原则上储能设施与新能源项目同步投运,存量项目在2022年底前完成储能设施投运。
利好政策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宁夏,推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宁夏80%以上的新能源项目实现配储,在全国位居前列。
北京奇点汇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宁夏首批投建储能的民营企业,公司投资7亿多元建设储能项目,分两期并网。“宁夏等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还出台系列鼓励储能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我们很看好宁夏及西部储能产业的发展空间,在宁夏、甘肃都投建了储能项目。”公司西北地区负责人杨兴旺说。
更多技术项目顺利落地,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发展。2024年4月,位于宁夏宁东能源基地的国能曙光第一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成功,这是当时国内投运规模最大的构网型储能电站。
从技术路线来看,宁夏既有传统的跟网型储能电站,也有更为先进的构网型储能电站。“目前构网型储能技术仍属于前沿技术,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国网宁东供电公司工作人员陈鹏表示,通俗来讲,跟网型储能电站相当于电流源,必须依赖于电网提供的电压和频率才能稳定运行,而构网型储能电站能主动构建起一个“小型电网”,支撑起一个电网生态。
此外,从运营模式来看,宁夏的独立共享储能占比高,达90%以上。独立共享储能由全网统一调度,能够保障储能高效利用。2023年,宁夏新型储能综合利用小时数1006小时,利用效率居全国前列。
在政策和技术的助推下,宁夏的新型储能初步形成“调峰+容量租赁”为主的盈利机制。
“调峰”是在电力富余时将多余电力存起来,由电网统一调配在需要时放电,由电网向储能企业支付调峰补偿费用。目前,调峰补偿费用是宁夏独立共享储能的主要收益来源,占其总收益的60%左右。
容量租赁是未配套建设储能的新能源企业,根据政策规定的比例向储能电站租赁容量,这些新能源企业则向储能企业支付容量费。宁夏发改委2024年11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储能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提升容量租赁比例。支持时长达到4小时及以上的大容量(功率×时长)、安全、高效储能建设,新能源企业与该类储能签订租赁合同时,按其功率的1.2倍折算配储规模。
“大号充电宝”作用凸显
在公众看来,储能是在新能源电量富余、电价便宜时“充电”,在电力紧缺、电价高时“放电”的“大号充电宝”。而实际上,储能在电力保供、促进新能源消纳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成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储能在助力电力保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截至3月初,宁夏累计并网新型储能电站48座,最大充电电力457万千瓦,最大放电电力442万千瓦,相当于近15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实现充放电电力400万千瓦双突破,日均调峰能力提升20%,有效保障了迎峰度夏等时期的电力平稳供应。
据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介绍,宁夏电网坚持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提升源网荷储互动能力,加强新型储能技术研究,丰富并网储能电站类型,充分发挥储能在电力保供中的作用,有效缓解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不断提高电网稳定性。
另一方面,新型储能能够有效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宁夏新能源发展持续领跑全国的同时,利用率连续多年超过96%,稳居西北第一。这其中,新型储能让富余的新能源电量有了“去处”,有效提高新能源利用率。2024年,宁夏储能提升当地新能源利用率2.7个百分点。
在紧临腾格里沙漠的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占地60多亩的穆和第一储能电站,只需2个小时就能充电40万度。穆和第一储能电站站长姜飞说,电站背靠中卫市的新能源项目,未来还将为“宁电入湘”外送新能源提供助力。
“火电厂参与调峰有极限,并且火电厂就像汽车在一定速度区间内行驶最省油一样,有它的经济运行区间。更关键的是,火电厂不能把新能源电量存起来,如果不是储能电站,这些富余的新能源电量很可能就被白白浪费了。”国网中卫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宁夏处于新能源快速发展期,是“西电东送”重要送端,2024至2025年国家第二、三批“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项目及“宁电入湘”工程配套新能源陆续并网,宁夏“风光结构失衡”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储能在促进新能源消纳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多举措细化发展政策
当前,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既处于快速发展期,也处于探索期。以宁夏为例,新型储能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但受建设成本逐年下降等影响,新型储能项目收益大幅下降,并且部分政策变动对储能产业影响较大。
多位受访对象建议,通过分类细化更多产业支持政策,为存量储能电站建立容量补偿机制,保证储能电站基本收益,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探索建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以100兆瓦/200兆瓦时的新型储能电站为例,晚建设一年成本下降1000多万元,储能产业‘谁先进来谁吃亏’,降低了企业的发展信心。”杨兴旺说,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后,新型储能主要通过现货价差获得收益,而一些地区现货市场价差小,例如宁夏每度电仅为0.3元左右,仍难以保障合理收益。
宁夏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建议,针对以上情况,对不同时期投运的新型储能电站,根据投资成本不同分档进行容量补偿,补偿费用由新能源企业按电量比例进行分摊,后续并网储能则根据其成本变化,滚动调整容量补偿标准。
分类细化新型储能产业扶持政策。新型储能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后盾”,当前由于全国各地配储政策执行力度不一,与收益相关的政策变动对新型储能企业收益的影响加大。
受访企业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及全球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型储能重要性凸显、需求持续增加,国家在加大新型储能扶持力度的同时,宜不断细化、优化、稳定相关政策。
不少业内人士建议,例如,根据新型储能的不同类型、并网时间等,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调动新型储能发展积极性,为我国新能源系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在采煤沉陷区之上的宁东20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300多万块光伏板汇聚成“蓝色海洋”。基地借助“西电东送”,每年将36亿千瓦时左右新能源电量送往中部和东部地区。
从输送“煤电”加速到输送“绿电”,宁夏“西电东送”走过了14年的历程。宁夏依靠两条电力外送“大动脉”,将宁夏的“风光火”打捆外送至山东、浙江等18个省份。截至2025年2月底,宁夏历年累计外送电量突破800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1036亿千瓦时。
2025年9月,我国首条“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外送通道“宁电入湘”工程将投运,宁夏外送输电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受访对象建议,应以该工程为“样板”,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带动西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拓展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空间。在实现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同时,带动宁夏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助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407/5000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