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能源转型是一场关乎人类未来的关键变革。而当 AI 的智慧火花与储能的坚实力量相互碰撞,一场具有颠覆性的融合变革就此拉开大幕。行业规则的重塑、储能调度的优化、技术瓶颈的突破、产业生态的革新…… 一系列挑战接踵而至,剑指储能行业未来。
4 月 10 日,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的开幕式上,科华数能总裁崔剑以《数智化 × 储能:赋能能源格局变革》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为在场嘉宾呈现了一场关于储能行业发展的深度洞察盛宴。在演讲中,他精准剖析了当前储能行业的发展态势与面临的重重挑战,同时分享了科华数能在数智化与储能融合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经验。
崔剑指出,当下新型储能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2024 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容量一举打破历史纪录,并且在未来直至 2035 年,这一数据还将以 17.0% 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攀升,将同期风电和光伏市场的增速远远甩在身后。这一迅猛的发展势头,无疑彰显了储能行业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可能。
然而,在这看似一片光明的发展前景背后,储能市场实则面临着诸多挑战。从技术维度审视,构网型储能技术、液冷技术、长时储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但仍需持续的突破和完善。在电网层面,“双高” 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网运行工况变得异常复杂,频率稳定、电压稳定和宽频振荡等问题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礁石,随时可能对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威胁。在运维方面,行业正经历着从重建设到重运营的重要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中,数据采集、能效优化、远程监控、快速响应等一系列运营需求难以被迅速满足。而在运营过程中,现有 AI 模型在预测储能需求和优化调度时,由于不同场景存在巨大差异,导致算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大打折扣,亟待进一步优化升级。此外,尽管 136 号文的出台,为新能源入市提供了机制电价的收益保障,但在交易环节和灵活资源配置策略上,仍有广阔的探索空间等待行业去挖掘。
面对这些复杂而艰巨的挑战,多方协同合作成为了破局的关键。崔剑强调,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发挥引领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规范,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指明清晰的方向;电力系统企业则需聚焦储能调用机制的优化,注重资产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一方面要有坚定的信心,持续投入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不同客户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需求,研发出真正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能源格局变革中,科华数能勇立潮头,积极投身实践。基于 “双高” 系统带来的严峻挑战,科华数能另辟蹊径,通过构网型储能技术路线的创新,成功交付了新疆克州 300MW/1200MWh 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其采用的构网技术有效化解了 “双高” 系统带来的复杂难题,显著提升了储能系统在复杂电网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示范价值。
与此同时,科华敏锐地捕捉到数智化浪潮的机遇,积极探索算力与电力融合的新路径。在当今时代,高算力需求与高能源消耗紧密相连,能源供应与碳排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如同天平的两端,亟待找到平衡的支点。科华创新性地提出 “绿电 + AI +光充储算一体化” 理念,巧妙地利用绿电为高耗能的算力提供清洁的能源支持,借助 AI 技术实现能源分配和使用的精细化管理,成功构建起光、充电、储能和算力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全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储能和数据中心领域,科华数能占据着独特的优势地位,它是目前唯一一家同时具备数据中心和储能双重产品研发、系统集成以及 EPC 全栈式布局的上市企业。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支撑科华数能更好地推动数智化 + 储能的创新实践落地生根。
事实上,科华在数智化与储能融合方面的探索早有布局。多年前,科华就借助 AI 模型对其在北京的数据中心进行优化,成功实现了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迈出了数智化应用的重要一步。凭借在数据中心液冷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科华数能又先人一步,推出了直流侧液冷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并顺利交付了国内首个百兆瓦级液冷储能项目,开创了液冷储能系统电力电子化应用的先河。
“数智化 × 储能”,为能源格局变革打开了无限可能。它不仅能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损耗,让每一份能源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更能有力地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为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展望未来,科华数能将持续秉持创新精神,勇担社会责任,为构建更加清洁、高效、稳定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412/5000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