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海博思创发布“智慧储能解决方案” “储能+X”驱动多场景能源生态重构

来源:海博思创   发布时间:2025-04-12 10:46:34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京开幕,海博思创本次参展主题为“AI新时代 智储新未来”,公司在展会发布了“智慧储能解决方案”,以“电网(Grid)、人工智能(AI)、感知(Sense)、芯片(Chip)”四大技术基因为核心,通过“储能+X”驱动多场景能源生态重构,追求“让能源存储更简单,每一度电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面对行业发展新趋势,海博思创首席技术官钱昊在本次峰会上表示,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理念已成为实现储能系统高效运维的必由之路。储能系统在项目建设、运行维护、运营交易等全流程环节实现闭环管控,不仅可显著提升整体经济效益,更能助力环保目标的达成。

本次展会,海博思创集中展示了涵盖8MWh交直流一体全液冷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液冷电池包、光储一体机、交直流一体户外柜等在内的多款主打产品,覆盖各差异化市场需求, 更大、更强、更智能,综合满足用户对于安全、效率、可靠、长寿命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储能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和价值增值。

智慧储能解决方案发布

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深化,新能源并网波动性、电网稳定性挑战日益凸显。海博思创提出“储能+X”全域融合模式,覆盖风电、光伏、火电等多能源场景,并围绕“储能+充电/油田/矿山/数据中心等”多负荷端应用场景,发布了智慧储能解决方案平台。

本次展会上,海博思创还发布了新一代系列化储能预制舱产品,包括HyperBlock M 3.2MWh、HyperBlock IV 8MWh、HyperBlock IV Plus 9.6MWh等,支持1500V和2250V电压平台兼容,覆盖各差异化市场需求。

实现全生命周期AI赋能

在数字化浪潮下,储能+AI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题中之义,海博思创已经将AI融入储能电站的全生命周期。钱昊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方位驱动储能系统的技术革新,从项目规划、设备设计、预测运维、智能调度到安全监控,AI技术已成为储能系统提升效能与降低成本的关键支撑。

海博AI云平台聚焦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利用先进的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技术,实现了储能设备云边端的无缝互联、端到端的人机交互。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与储能设备深度结合,实现了储能设备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将传统的硬件储能设备转变为智能化的资产运营服务,使电站更智能,使资产更透明,使服务便捷。

多场景解决方案赋能储能价

在政策层面,136号文的发布,标志着储能行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价格到价值的进化,成为储能行业迫在眉睫又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高质量的价值竞争将成为储能企业间角力的落脚点。海博思创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探索了充电、油田、矿山、数据中心、台区、通讯基站等商业细分应用场景,并在辅助服务、现货市场、中长期市场、绿电交易方面做了深入挖掘。

目前,储能系统的成本、寿命、可靠性已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可以充分满足长达15 - 20年的使用需求。海博思创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可以解决新能源消纳和并网手续问题,增加应用场景,提高新能源项目综合收益,70%以上可以实现绿电直供,提升负荷绿电用电比例,降低负荷综合用电成本。海博思创基于AI全景因素测算模型,可以准确进行新能源与储能配置规模测算,提升新能源电能消纳比例,为新能源与储能更高的投资收益,同时为负荷提供最低的综合用电价格。

斩获两项行业大奖

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上,海博思创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一举斩获两项年度重量级奖项,体现出公司卓越的产品力和创新力,赢得了市场的充分肯定。

其中,北京四元桥东坝河充储一体充电站项目荣获ESIC2025第九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2025储能应用创新典范TOP10,该充电站目前已进入稳定运营期,充电车流量大,单枪日充电量约为320度左右,储能系统可实现每日一充一放完整循环,功率支撑占比约70%,峰谷套利占比约30%。

另外,HyperBlock II Plus 1500V高压液冷储能系统凭借其优异的产品性能,荣获ESIC2025第九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2025储能卓越产品奖TOP10殊荣,该产品具备低LCOS、安全可靠、长寿命、高智能化的特点,该产品推行标准化设计方案,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缩短交付周期,适应储能行业的快速生产交付需求。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412/50001711.html

新闻介绍: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京开幕,海博思创本次参展主题为“AI新时代智储新未来”,公司在展会发布了“智慧储能解决方案”,以“电网、人工智能、感知、芯片”四大技术基因为核心,通过“储能+X”驱动多场景能源生态重构,追求“让能源存储更简单,每一度电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