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作为重要的交通节点,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双碳”背景下,为有效减少机场的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鄂尔多斯国际机场于2024年启动科技示范项目,争创具有科技示范意义的“零碳机场”,努力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路径。
走近鄂尔多斯国际机场,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将吸收的光能转换为电能,源源不断输送至机场航站楼。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结合机场周边土地优势,“光储充”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建成了装机容量为8MW的光伏电站,并配置了2.93MW/11.7MWh的储能设备,不仅为机场航站楼提供了绿色安全的电力供应,也有效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实现了清洁高效用电。
作为全国首家“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网络试点,鄂尔多斯国际机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绿色能源、技术创新、智慧管理等方面,组建专业团队,构建“光储充绿电+二氧化碳冷热一体化+创新地源+新型空气能+跨季节储能+AI智算”供能体系,全面开展绿色低碳机场建设。
“零碳”机场建设中,鄂尔多斯国际机场创新采用二氧化碳冷热一体化系统,替代传统燃气锅炉和氟利昂制冷机组。利用CO2热泵夏季制冷、高温排气回灌地源以及CO2热泵冬季高效制热性能的特性,通过耦合浅层地源井系统与CO2机组、光伏发电系统,将多余绿电转化为能量储存地下,并以热量或冷流形式按需取用,实现了区域光伏储冷热电一体化功能以及地热能、空气能高效利用和冷、热能跨季节储存。
同时,鄂尔多斯国际机场以智慧机场高效建设与运营为目标,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推进能源管控系统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整合空间静态数据和实时动态数据,平台实现了能源系统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三维数字化机场“一张图”具备数据管理、可视化和空间分析能力,能够快速加载海量数据并支持多业务系统的仿真与优化分析,为机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围绕“车辆电动化、设施绿色化、管理智慧化”三大方向,鄂尔多斯国际机场系统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车辆运行路线,降低空载率,并建立绿色采购标准和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能源消耗与运行效率的精准监测。形成“零排放车辆+清洁能源网络+智慧管控系统”三位一体的绿色交通生态,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样板。
据介绍,机场以摆渡车、行李牵引车等高频次作业车辆为重点,推广电动化,同步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科学布局航站楼近机位、远机位及维修区快充设施网络,搭建分布式光伏发电车棚,推动新能源车型替换燃油驱动的地勤设备,有效提升场内电动车量占比。
据悉,“零碳”机场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煤炭8874吨,减少碳排放13184吨,减少SO2排放量97吨、NOx排放量26吨、颗粒物排放量43吨,较传统模式节约能耗72%以上。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422/5000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