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再创新高!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集中调用规模刷新纪录

来源:卓越鲁电   发布时间:2025-07-13 08:47:30

7月11日晚,在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统一指挥下,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高峰用电最吃紧的时刻精准启动,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有效支撑了晚间电网用电高峰,刷新全国省级电网纪录。共有55个独立储能,89个新能源场站配套储能参与集中放电,总容量达825万千瓦,实际最大放电功率803.59万千瓦。

图片

在此之前,江苏省刚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7月6日,江苏省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间用电高峰时集中向电网放电,共有64个电网侧储能、29个电源侧储能电站参与集中放电,总参与容量724.8万千瓦,实际最大调用规模为714万千瓦;这是继去年夏季集中调用455万千瓦新型储能后,创造了集中调用规模的新纪录,同比增长56.9%。

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关键时期,山东集中调用新型储能有何重要意义?储能又是如何支撑山东电网应对负荷“尖峰时刻”?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最大的特征就是发电与用电必须实时保持平衡。而一天之中,用电负荷却是动态变化的,呈现出明显的峰谷特征:在用电高峰时段,电网负荷大幅上升,需要多发电;而在用电低谷时期,电网负荷较低,需要少发电,这就给电网平衡带来了一定压力。

图片


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降低高峰负荷,提升低谷负荷,使电力系统保持相对平衡,这种调节方式就是削峰填谷。而储能设施既可以当作负荷消纳电能,也可以作为电源向电网放电,所以成为重要的削峰填谷手段。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高速发展,其与生俱来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加剧了电网平衡的难度。

以山东7月5日这天为例,中午新能源出力创历史新高,达6661.5万千瓦,其中光伏出力为5589.8万千瓦,但在晚间用电高峰时段,光伏出力几乎为零。一天之中,如此大的出力波动,为电网平衡带来了极大挑战。

要想平衡新能源出力波动,储能系统“时空调节器”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在风光新能源发电充裕时“充电”储存绿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支撑电网,有力支援全省电力保供,促进新能源消纳。

正是基于此,作为风光装机大省,近年来,山东新型储能发展与新能源发展实现了“双向奔赴”。

山东持续加大储能行业发展力度,在国内率先建立独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交易机制,推进多批次储能示范项目建设,有力推动储能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截至目前,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达940万千瓦、位居全国第3,涵盖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形式。

图片

连日来,受持续高温高湿天气影响,空调制冷负荷激增,山东电网负荷连续四次创历史新高。为有效应对夏季尖峰负荷挑战,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保安全、保供应、促消纳的综合效能,国网山东电力组织开展了此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

“这次新型储能的大规模集中调用,既反映了山东储能整体发展成效,也反映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成效,体现了储能资源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支撑作用。未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服务山东储能发展,进一步增强电网调节能力,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增强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主任刘远龙介绍。

实现储能资源大规模集中调用,除了依靠完善的储能布局,精准高效的调度手段同样必不可少。

为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综合预测负荷需求与风光火等各类电源出力,依托调度控制系统自动优化计算每个储能电站的最佳充放电时间、充放电力等。在此次集中调用中,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在新能源发电高峰时期,向超过825万千瓦新型储能电站发出充电指令,在用电高峰时段向新型储能发出放电指令,一充一放间,山东电力保供有了更加强劲的支撑力量。

“这次调用,我们统筹考虑社会用电需求与电网运行安全,共有55个独立储能,89个新能源场站配套储能参与集中放电,总容量达825万千瓦,实际最大放电功率803.59万千瓦,相当于一个济宁市的全网用电负荷。”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调度计划处处长张冰说。

山东此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体现了储能在用电负荷高峰时段的保供顶峰和应急支撑作用,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与规模化,也标志着新型储能作为重要调节资源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方面进入新阶段,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了宝贵的“山东经验”和示范效应。

图片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713/50003731.html

新闻介绍:

7月11日晚,在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统一指挥下,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高峰用电最吃紧的时刻精准启动,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有效支撑了晚间电网用电高峰,刷新全国省级电网纪录。为有效应对夏季尖峰负荷挑战,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保安全、保供应、促消纳的综合效能,国网山东电力组织开展了此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