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发布,该标准将于2023年7月1日起实施。
此项国家标准适用于锂离子电池、铅酸(炭)电池、液流电池、水电解制氢/燃料电池储能电站。该标准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设备设施安全技术要求、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储能电站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能源技术之一,可以有效满足电力系统的新能源大规模接入需求,有灵活调节的优势,电化学储能电站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储能电站。
但随着储能电站项目的建设和应用,其火灾危险性也逐渐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11-2022年1月期间全球共发生37起储能电站爆炸事故,其中4起发生在中国。
储能行业的高速增长伴随储能电站事故频发,凸显出储能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催生储能消防巨大的需求。储能消防下游应用广泛,包括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家用储能等。
数据显示,我国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在2026年有望达到141GW;同时行业预期2025年储能消防单GW价值量将由2021年的1.2亿元上涨至2亿元。
2025年我国储能电站消防市场规模将达到46.75亿元,全球主要市场将达到261亿元,21-25年CAGR为114.9%,23年有望开始放量高增。
随着储能的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国家能源局和国家发改委等密集发布储能消防安全政策,消防标准逐渐由站级向更加精细的模块收紧。
2021年9月,《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征求意见稿)》要求储能消防融入视频监控系统、设定系统性解决方案,更加精细化及科技化,并规定了储能电站设备安全技术要求、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2021年12月,《“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将电化学储能设施列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重点。
2022年2月,《“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提出要围绕新型储能设施,加强消防设计,加强源头管理。各政策对储能电站建设、管理提出细节化要求;引导配套储能消防设施建设,提高储能电站运营安全程度;提出2025目标装机规模和降本增效目标,政策指引储能市场发展。
2022年2月,《“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是推动“十四五”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总体部署。
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包括:强化标准的规范引领和安全保障作用,完善新型储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安全相关标准,开展多元化应用技术标准制修订。要求加快建立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机制,规范行业管理,强化安全风险防范。
提出系列具体保障措施,在行业管理方面,提出建设国家级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开展实施方案各项重点任务监测,提升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2022年4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强调提升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急消防处置能力,明确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定期进行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和消防设备维护保养,确保消防设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开展应急演练。结合电化学储能电站事故特点,组织编制应急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配备专业应急处置人员和满足电站事故处置需求的应急救援装备,定期组织开展电解液泄漏处置、电池热失控、火灾等应急演练。
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沟通协调,主动向本地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机构报备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与本地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消防救援联动机制。
《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GB/T 42288-2022)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发布,将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
1、《安全规程》的正式发布填补了此前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配置相关国标的空白,系储能安全领域的首个指引性文件,充分体现出国家对于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对储能消防安全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引领推动一系列的相关规则、标准和配套措施落地。
2、指出了“尽早探测、精准灭火”的大方向:“每个电池模块可单独配置探测器”、“锂离子电池室/舱自动灭火系统的最小保护单元宜为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可单独配置灭火介质喷头或探火管” ,即如采用“PACK级探测+灭火”,则意味着该配置方案下储能消防价值量的数倍增长。
3、明确了“灭火+降温,抑制复燃”的要求:“灭火介质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降温性能,自动灭火系统应满足扑灭火灾和持续抑制复燃的要求”为了持续抑制复燃,目前业内常用的做法是采用“多次气体喷射”的加强型配置或“气体灭火+水降温”的复合型配置,该类配置同样能带来储能消防投入的成倍提高。
伴随新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的持续增长,以及《安全规程》的落地实施,储能领域的安全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储能消防市场将得到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