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支持用户侧储能作为电力用户内部设施以用户身份参与电力市场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3-09-05 21:27:33

近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服务管理细则(暂行)》印发(以下简称《细则》)。
《细则》表示:
  支持用户侧储能作为电力用户内部设施以用户身份参与电力市场。
  对具备计量改造和并网点改接至公共电网条件,并符合相关标准已接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项目,完成备案后可转为电网侧储能,以独立市场主体身份参与电力市场。
  此外,用户侧储能系统需在并网点设置双向计量点,接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数据项和频度应满足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业务需求,电压、电流等主要数据项采集频度应不低于15 分钟,过流、过压、充放电转换事件等数据项实现全部主动上报。
  《细则》还明确:  

公共连接点电压等级380(220)伏的项目采用典型接入系统方案,并取消工程设计审查环节,由营销部门负责全过程并网服务。

  对于35 千伏、10(6,20)千伏并网的用户侧储能项目,由营销部门、发展部门、调度部门、设备(运检)部门、设计部门、通信支撑单位等部门协同完成并网服务。
  在工程设计审查环节,重点审查设计内容与接入系统方案的一致性。
  在并网验收环节,重点检验项目合法合规性文件、储能装置型式试验报告、接网设备设施试验报告。    
研究储能在市场主体注册、量价申报曲线、出清计算方法、输配电价机制、辅助服务性能折算等方面与常规市场主体的差异,推动市场规则优化。  
通过外观状态检查、资料核查、记录抽查等方式,为用户侧储能提供安全用电检查服务,主要检查用户侧储能项目的计量采集装置、防孤岛等涉网保护装置和变配电设备。  
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新型电力系统下用户侧资源协同控制、用户灵活聚合参与电力市场、故障预警以及事故溯源等关键技术研究。
  对于存量未并网项目,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联动,获取项目信息,并通过客户经理、用电检查员等摸排核实相关信息;对于存量已并网项目,及时补办并网手续,完善用户档案,通过用采系统跟踪运行信息。对于新增用户侧储能,按照规定办理并网手续,建档立户,纳入日常统计。  
《细则》原文如下。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服务管理细则(暂行)》的通知

各地市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

用户侧储能作为新型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国网公司《关于支持和服务用户侧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电网营销〔2023] 285号),为规范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管理,提高并网服务水平,支持和服务用户侧储能健康发展,公司组织制订了《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服务管理细则(暂行)》,并明确用户侧储能相关工作要求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思路和目标 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公司电力保供“3334”关键之要,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方向,以推动用户侧储能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效运行为目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保障,推动构建用户侧储能管理、技术、服务体系,实现并网接入便捷化、计量采集高效化、市场交易灵活化、安全管理制度化、数据统计规范化,促进用户侧储能科学、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原则 积极支持,科学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及时跟踪用户侧储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科学研判储能发展趋势,引导市场科学合理布局用户侧储能。 市场驱动,支撑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用户侧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提供便捷准入试点服务,支撑用户侧储能发展。 技术引领,试点验证。加强新型电力系统下用户侧储能技术应用研究,鼓励用户侧储能商业模式创新,以试点验证技术可行性,以技术引领推动用户侧储能健康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便捷用户侧储能并网接入
1.优化接网服务流程。畅通并网服务渠道,为用户侧储能提供政策咨询、并网申请、手续办理等“一站式”并网服务。优化用户侧储能并网服务流程,规范开展并网申请受理、接入系统方案答复、设计审查、合同签订、计量安装、并网验收等环节业务;公共连接点电压等级380(220)伏的项目采用典型接入系统方案,并取消工程设计审查环节。在工程设计审查环节,重点审查设计内容与接入系统方案的一致性。在并网验收环节,重点检验项目合法合规性文件、储能装置型式试验报告、接网设备设施试验报告。
2.明晰接网职责界面。对于380(220)伏并网的用户侧储能项目,由营销部门负责全过程并网服务。对于35 千伏、10(6,20)千伏并网的用户侧储能项目,由营销部门、发展部门、调度部门、设备(运检)部门、设计部门、通信支撑单位等部门,按照《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服务管理细则(暂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协同完成并网服务。
(二)强化计量采集支撑服务
3.规范计量安装。用户侧储能的计量采集纳入营销部门统一管理,按照并网电压等级、接入位置及应用场景确定电能计量装置等级。用户侧储能系统在并网点设置双向计量点,配置电能计量装置,并接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分别计量充电和放电运行数据。
4.强化计量采集服务。按照《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服务管理细则(暂行)》明确的用户侧储能系统典型接入计量方案配置计量设备,采集数据项和频度应满足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业务需求,电压、电流等主要数据项采集频度应不低于15 分钟,过流、过压、充放电转换事件等数据项实现全部主动上报。
(三)支持用户侧储能参与电力市场
5.做好市场准入注册服务。支持用户侧储能作为电力用户内部设施以用户身份参与电力市场。对具备计量改造和并网点改接至公共电网条件、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电力市场运营机构等有关方面要求、已接入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项目,根据用户申请意愿,在完成政府部门变更备案后,可转为电网侧储能,以独立市场主体身份参与电力市场。
6.推动完善市场运营和价格机制。积极推动政府主管部门优化完善市场机制设计,研究储能在市场主体注册、量价申报曲线、出清计算方法、输配电价机制、辅助服务性能折算等方面与常规市场主体的差异,推动市场规则优化。
(四)强化用户侧储能安全管理
7.厘清安全责任界面。按照国家能源局《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国能综通安全〔2022〕37 号)要求,进一步明确用户侧储能建设运行各方责任,严格落实《供电营业规则》安全职责相关条款,在供用电合同补充协议和并网调度协议内按产权归属明确各方安全管理责任界面,做到责任明确、界面清晰。
8.强化用电安全服务。通过外观状态检查、资料核查、记录抽查等方式,为用户侧储能提供安全用电检查服务,主要检查用户侧储能项目的计量采集装置、防孤岛等涉网保护装置和变配电设备,不得对用户设备进行实质性操作。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用户侧储能安全检查,对检查发现的较大用电安全隐患,应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书面报备,并督促用户进行整改。
(五)引领用户侧储能技术发展
9.加强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新型电力系统下用户侧资源协同控制、用户灵活聚合参与电力市场、故障预警以及事故溯源等关键技术研究。在负荷峰谷特性较为典型、用户投资意愿强、政策扶持力度大、光伏储能项目集聚的地区开展试点示范,验证核心装备技术性能和多场景运营模式,形成经济性好、安全可靠的整体解决方案。
10.建立健全管理和技术标准。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服务管理细则(暂行)》明确的管理和技术标准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用户侧储能并网管理和技术标准,规范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管理,持续提升并网服务水平。
(六)加强调研分析和推动政策落地
11.加强调研分析管理。各单位要结合用户侧储能发展和服务需求,深入调研经营区用户侧储能建设运行情况。对于存量未并网项目,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联动,获取项目信息,并通过客户经理、用电检查员等摸排核实相关信息;对于存量已并网项目,及时补办并网手续,完善用户档案,通过用采系统跟踪运行信息。对于新增用户侧储能,按照《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服务管理细则(暂行)》规定办理并网手续,建档立户,纳入日常统计。
12.推动政策落地。各单位要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汇报,推动落实用户侧储能项目的备案制度、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促进用户侧储能项目的规范实施,提升项目安全运行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专业协同做好落实,及时跟踪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相关问题和建议及时报送公司营销部。
(二)加强研究探索。鼓励各单位充分发挥基层潜力,开展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公司后续将结合试点研究情况对管理机制、标准规范予以优化调整。
(三)加强服务宣传。扎实做好用户侧储能并网服务,积极宣传公司服务用户侧储能发展的工作举措,营造公司支持和服务用户侧储能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
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服务管理细则(暂行)
2. 并网业务工作表单
3. 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业务服务告知书
4. 用户侧储能系统供用电合同补充协议
5. 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6. 用户侧储能系统典型接入计量方案
7. 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验收规范
8. 公共连接点220伏用户侧储能系统典型接入系统方案
9. 公共连接点电压等级380伏用户侧储能系统典型接入方案

新闻介绍:

近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服务管理细则(暂行)》印发(以下简称《细则》)。《细则》表示: 支持用户侧储能作为电力用户内部设施以用户身份参与电力市场。 对具备计量改造和并网点改接至公共电网条件,并符合相关标准已接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项目,完成备案后可转为电网侧储能,以独立市场主体身份参与电力市场。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