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部署要求,持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充分发挥标准的行业指导作用,推动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了《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
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标准化在推进新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实施方案》以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和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先机为目标,以完善高效协同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为抓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未来产业,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60%以上,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0项以上,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00项以上,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10000家以上,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00项以上,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
其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新型储能。聚焦锂离子电池领域,研制电池碳足迹、溯源管理等基础通用标准,正负极材料、保护器件等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标准,以及回收利用标准。面向钠离子电池、氢储能/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趋势,加快研究术语定义、运输安全等基础通用标准,便携式、小型动力、储能等电池产品标准。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充分发挥新产业标准对推动技术进步、服务企业发展、加强行业指导、引领产业升级的先导性作用,不断提升新产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为加快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