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储能卷的是技术实力,谁能够最快用技术解决成本挑战,谁才更具竞争力,这是更符合行业规律的生存方式,而不是用拼低价熬死对手。”——中宏科创创始人罗剑威。
“储能电站好比一支自行车队,每一个电池单元都是不同的‘骑手’,需要一对一的精细化管理,才能让整个系统高效运行。”
36碳见到罗剑威的这天,正值一年一度的环法自行车赛拉开帷幕,热爱运动的他给我们打了这样一个比方。
领骑手是自行车赛事中的关键,每一支车队身后至少会跟一辆教练车,教练实时观察监测队员数据,根据运动员的心率变化、运动状态等,灵活调整领骑人选和时长等策略,让车队发挥到最佳水平。一支车队取胜的关键不仅在于运动员个体,更在于其背后的“智囊团”。
罗剑威认为,储能电站也和车队类似,不但要具备技术水平,更需要根据电池的不同特性去制定管理策略。
2021年,前远景能源早期合伙人罗剑威再度下场,创立了中宏科创,他想把公司打造成储能设备的“教练”。
储能电芯和PCS(储能变流器),是储能价值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两个领域。当前全球范围内能够同时掌握两种技术,且拥有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的玩家还十分稀缺。
中宏科创,则是国内极少数同时掌握“电芯+PCS”储能双核技术研发、生产及解决方案一体化能力的储能企业。
更通俗的理解就是:直接打通了储能系统的“任督二脉”,就如同车队中的教练,不只训练单一骑手的运动能力,而是提升整支车队的综合水平,并让其在团队协同作战中发挥到极致。
尽管中宏科创成立还不到两年,却已经在资本市场中屡获青睐,政府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不断加码。
2023年1月,中宏科创完成Pre-A轮融资,由北京国管领投、华业天成、西湖教育基金会可持续发展平台、两山投资(杭州淳安国资)等跟投,融资近两亿元。其中,华业天成更是连续两轮投资,在2022年完成天使轮独家投资后,又在Pre-A轮中持续加注。
“储能行业竞争强度高,垂直整合的系统能力是关键。单一的长板不足以确保长胜,需要具备强商业能力、热爱技术、熟悉行业且能召引人才的顶尖一号位,才能长期持续的打造强组织能力,穿越周期连续成功,罗剑威就是这种稀缺的一号位。“华业天成创始合伙人谈到。
当构建起储能技术壁垒的强大护城河后,中宏科创已成为新能源赛场上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中宏科创厂区操作实景
01 储能终局一定是垂直一体化
储能本身有一个“技术铁三角”,即电芯、PCS和储能系统。
不管是风电、光伏,还是如今的储能,都不是依靠某一项技术的单点突破,以创造竞争力,而是让整个系统解决方案具备更高的性价比、更长期的收益空间。
放眼行业市场,储能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已有巨头玩家诞生,但却很少有企业能够打通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壁垒。
储能行业中不缺“特长生”,但罗剑威更想把中宏科创打造成一个“全优生”,他认为这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
从创立之初,中宏科创就坚持构建一体化的自主研发能力,并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从上端掌握电芯设计配方,到下游提供智能化并网运行的一体化服务,打造“电芯+PCS +多端协同控制系统”研发、生产及解决方案一体化综合实力。
目前,中宏科创自主研发的电芯,已在2022年9月下线,并计划在2023年9月实现量产。同时,中宏科创首创的第三代PCS技术,也在业内处于领先位置。
罗剑威提到,当下储能系统的一大痛点,在于电池的不一致性问题。
传统的储能系统主要采取集中式PCS,多组电池并联很容易引起电池包和电池簇之间的不均衡,影响系统实际容量和整体使用寿命。
类似木桶原理,在一个储能场景中,相当于把100多个电池包串并联在一起,电池容量存在制成偏差和运行中偏差,而整块储能系统容量是取决于容量最小的单体电池。
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也因此受到影响,当把所有100多个电池包组合在一起时,他们的出错几率也被成百倍放大。
基于此痛点,此前已有厂商采用组串式PCS技术。区别于传统集中式PCS,组串式方案是基于分布式系统的设计理念,把每个储能电池组连接到一个组串式储能变流器,使得能量管理精细化到电池簇级别,实现电池的簇级管理,以提高放电容量和系统寿命。
中宏科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发第三代PCS技术,采用多级模块化的技术平台,即将变流管理的颗粒度细化到电池包(PACK)级别,实现电池的一对一单包管理。
将多支路变流器分别接入各电池包之后,每个电池包可以实现直接并网,相当于系统中的“每一块木板”的容量都能被计算,且互不干涉,也就彻底打破了木桶原理的限制。
这不仅可以保持住系统容量,还能方便后期增容,支持新旧电池混用,通过不断增补电池包的方式,以更低成本满足更高容量的需求。
MEGAPROUND液冷系列及MEGAPOWER风冷系列产品
目前,中宏科创的电池单包管理方案,已成为业内最细颗粒度的电池容量控制技术。
据悉,中宏科创每个PCS管理的储能电池电量大小可达到80度电左右,而当前颗粒度最细的特斯拉Megapack储能产品,其PCS管理电量约为180度电,中宏科创管理电量的颗粒度是特斯拉的两倍之多。
储能的下半场一定是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角逐,而在储能产业链中垂直一体化的技术布局,正是能够最大化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安全可靠性的最佳路径。
02 储能系统的“AI教练”
眼下储能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其中不乏“赚快钱”的企业,拿下“一锤子买卖”就纷纷退场。
罗剑威认为,储能系统的后续运营服务极为重要,系统商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能力本质上是一种服务能力,也是未来行业的一大核心竞争力。
基于这种思路,中宏科创构建多端协同控制系统,类似储能系统的“AI教练”。
这套多端协同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积累用户侧的负荷数据、电网端的调度需求和交易数据,以及储能系统内部电池状态等多维度数据,构建储能领域的大模型;并结合数据流、信息流、能量流、资金流,实时把握多端运行状态和能源需求,通过AI算法自适应调频调峰,实现用户运营收益、电芯使用寿命、电网安全和电力交易等综合价值的最大化。
中宏科创希望让这位“AI教练”,帮业主获得一张清晰的投资回报账单。
安全性能方面,系统可根据电网需求和电池运行状况,精准控制每个模块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提高安全性和容量可用率,充分利用好每一颗电芯的价值。
同时,这些智能化数据也在持续反哺公司储能电池的研发创新。
储能行业爆火,仅仅在今年一季度就增加了1万多家。虽然看似百家争鸣,实际上却鱼龙混杂。
特别是在门槛更低的系统集成环节,由于行业新进者的当务之急是跑马圈地,一些集成商为了拼业绩解决生存问题,不断用低价拿项目,质量安全都难以保证。
罗剑威认为,新能源设备竞争力的底层逻辑是靠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固投和运维成本。在政策驱动市场的时候,行业更注重Capex(资本性支出);真正并网之后其实是 Opex(运营性支出)的竞争,这时候就凸显出设备本身质量和Lcoe(度电成本)的重要性。
“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洗牌,是规则变化之后的洗牌。未来储能卷的肯定是技术实力,谁能够最快用技术解决成本挑战,谁才更具竞争力,这是更符合行业规律的生存方式,而不是只用拼低价来熬死对手。”罗剑威说。
中宏科创在打通储能系统的“铁三角”技术壁垒之后,可以让设备的放电容相较传统集中式提升8%以上,比组串式提升2%以上;并让设备的总体LCOE成本下降超过15%,OPEX下降超过31.5%。
作为中宏科创PRE-A轮的领投方,北京国管顺禧基金谈到:“储能行业同质化竞争普遍存在的市场格局下,中宏科创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全链条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市场化能力的优秀公司。“
目前,中宏科创在手订单已超过200MWh,战略储备订单超过2.2GWh,随着自建产能的完成,公司预计在2024年的储能系统产能将达到2GWh。
03 “科技飞地”的智行者
新能源是典型的重资产、长链条、长周期的投资,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技术实力,所在地区的政策支持同样重要。
两年前,罗剑威在为企业选址时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把公司总部设立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有不少诸如青山集团、杉杉集团、华友钴业等上游企业,但技术驱动的下游企业还相对缺乏。
罗剑威把这看作是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当地下游市场还不饱和,给中宏科创这类下游企业创造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能与上游企业建立协同合作。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人才和管理。杭州本身是互联网之城,对孵化科技初创企业很有经验,政府对技术创新人才、企业的友好程度,在全国都首屈一指,这也成为罗剑威选择杭州的关键因素。
2022年11月11日,中宏科创作为杭州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与杭州市签约,将公司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落入杭州,总投资预计约50亿元。
特别的是,中宏科创还是杭州淳安县的“科技飞地”项目。
淳安县是杭州经济落后的区县,早在20年前,浙江就提出过“飞地”政策,希望通过异地发展工业带动淳安等落后地区的共同富裕。
如今,杭州市的“飞地”配套政策机制已逐步成熟,飞地已与杭州市西湖区、钱塘区的政策审批、税务划转、社保缴纳等打通,中宏科创在区位更加便利的钱塘区设置产线,又能享受到淳安的优惠产业政策。这种模式可以破解土地、人力等资源约束,让“飞出地”与“飞入地”最大化整合各自地区的优势资源要素,实现共同富裕。
谈及政策背后的政府服务,罗剑威用很有温度来形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杭州政府其实也是我们的天使投资人。”他表示。
中宏科创储能工厂实景
在储能细分市场上,中宏科创不仅持续深耕大储市场,也在更定制化、精细化的工商业储能市场展开布局,形成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对于工商业储能场景,浙江省更是一块潜力十足的土壤。作为拥有大量用电负荷,较大的峰谷电价差的交叉优势地区,浙江省已成为工商业储能市场最活跃的省份。
目前,浙江通过分时电价设置了两个高峰段,由于两个高峰段间存在电价差,可以让储能在谷时或平时充电,并在两个高峰段放电,即每天“两充两放”,从而实现收益翻倍,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04 像“造飞机”那样造企业
罗剑威是个航模极客,他曾经是上海地区第一位首飞涡轮喷气动力固定翼航模飞机的业余飞手。
熟悉罗剑威的朋友,曾把他的创业热情与他对航模的极致偏爱联系起来。
他认为,创业储能和航模有不少共通之处,他们的底层能力都是技术,整机涉及众多交叉学科,部件更是纷繁复杂,还要不断投入时间去持续学习。
“组装一架飞机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从技术设计,到全球范围采购零部件,再到最后的飞行验证,都要付出很多精力,这和创业特别像,尤其是飞机首飞试航的那一刻。一旦发生炸机,一切都要重新再来。每个创业者都经历过这种感觉。”
如同组装飞机,创业更需资源整合能力。罗剑威是新能源行业的连续创业者,曾在远景能源、万科集团、翰威特积累多年商业管理经验。如今再度创业,他背后有一支拥有海内外顶尖学府背景的博士组团,包括多位来自华为、远景、宁德时代、通用电气等头部企业的行业专家。
中宏科创公司创始人兼CEO罗剑威
从零开始创立中宏科创,是罗剑威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架“航模飞机”,每一次的项目交付都是重要的“首飞时刻”。近日,中宏科创中标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储能集采标段2和标段3,两个标段总规模3.2GWh。
七月份开始,中宏科创为浙千置业提供的300MWh工商业配储项目将陆续交付并网,其中包括杭州地区第一个工商业独立储能中压并网项目。
这是罗剑威的又一次“首飞”,他和团队已经做了很久的准备,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