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储能事故盘点
2、储能安全手册
3、储能事故原因
4、提高安全措施
01
储能事故盘点
据统计,近年来,全球各地发生了多起储能电站失火事件。2023年以来,美国已发生6起储能电站失火事件,法国1起,我国台湾地区1起。
从整体数据来看,韩国最多,达到30多起,而美国紧随其后,共发生了20起失火事件。
统计发现,事故发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
1、内部电芯失效,引发电池与模组的热失控,最后引起整个储能系统的着火或爆炸
电芯热失控引发的故障呈现的现象基本上是先起火再爆炸:如,2019年发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McMicken电站和2021年中国北京丰台电站事故均是在起火后发生爆炸;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单个电芯失效,引发内部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放热反应),温度持续上升,且传播到附近的电池和模组,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电芯的失效模式一般由过充或控制系统故障、热暴露、外部短路和内部短路(可由各种情况引起,如压痕或凹痕、材料杂质、外部物体渗透等)引起。
电芯热失控之后会产生可燃气体,发生爆炸的原因都是可燃气体不能及时排出而引发的。此时电池与模组,集装箱的通风系统则显得格外重要。一般电池是通过排气阀排出气体,排气阀的压力调节可以减少可燃气体的堆积。模组阶段一般会使用外部风扇或外壳自身散热设计来避免可燃气体聚集。最后在集装箱层面,也需要有通风设施及监测系统来疏散可燃气体。
2、外部辅助系统故障引发的储能系统故障
由辅助系统故障而引发的整个储能系统故障一般发生在电池系统的外部,可能会发生外部元器件的燃烧或冒烟,当系统及时监测与响应后,不会对电池系统的电芯产生失效或热失控的影响。
在2021年Vistra Moss Landing 1期和2022年的2期事故中,由于当时在调试阶段,故障监控和电气故障安全装置被关闭,无法及时响应,才产生了冒烟与火灾。
这种火焰燃烧通常从电池系统外部开始,最后才会蔓延到电芯内部,所以不会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与可燃气体聚集的情况,通常不会发生爆炸。且如果此时喷淋系统能及时开启,也不会造成大面积的设施损坏。
而2021年在澳大利亚吉朗发生的“Victorian电站”火灾是由于冷却剂泄漏引起的电池短路,造成起火。此时电池系统的物理隔离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外部设施最好与电池系统保持一定的独立空间,避免相互干扰。电池系统最好自身也保持一定的绝缘功能,避免外部短路。
针对储能安全,消防系统设计只是一小部分,监测预警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及后期运维才更加关键。
近年来,储能市场逐渐升温。然而,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相关安全问题却频频见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那么如何能有效规避安全事故?
下文总结了事故频发原因、提高储能安全的四大关键措施以及相关建议,帮大家更了解相关知识,预防事故发生。
我整理了两套资料强烈推荐大家学习:
前往公号【碳中和下载库】,下载一下资料
一套是储能安全手册,包括储能安全标准、教程PPT等内容;
一套是安全生产手册,包含安全台账、安全生产目标、应急救援方案、隐患排查和治理等2000份文件。
02
储能安全手册
一、储能安全手册
1、《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
标准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设备设施、运行维护、检修试验、应急处置的安全要求。
文件适用于锂离子电池、铅酸(炭)电池、液流电池、水电解制氢/燃料电池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运行、维护、检修及安全管理,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以下为部分内容截图
2、《储能电站运行维护规程》
标准规定了储能电站的正常运行、异常运行及故障处理、维护等过程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大中型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其他类型及规模等级的储能电站可参照执行。
以下为部分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31015/8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