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掘金钠电储能,又一重磅合作达成!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3-10-27 07:32:28

钠电领域再现新合作。

近日,学浪文化科技集团宣布与函数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发展钠电池储能技术。

据悉,学浪文化科技集团成立于2021年,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同时也是一家集资质认定、知识产权、财税审计、法律服务、政策咨询、园区服务、融资上市、新媒体等八大产业版图为一体的文化科技服务公司。

函数新能源则成立于2023年,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家以从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主的企业,专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拥有丰富的钠电池技术经验和研发实力。

未来,双方将共同研究钠电池的重要技术和应用场景,包括电池材料的研发、电池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等。通过共享资源和技术,加快钠电池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链中,以合作形式共探钠电储能领域的,大有人在。

据起点钠电不完全梳理,在推动钠电池储能技术应用这件事情上,今年开年以来,已经有盘古钠祥与远信储能,苏州云能魔方与浙江昌意钠电,普利特与大秦新能源,派能科技与众钠能源,中比新能源和华宝新能,维科技术与瓦司特钠等众多企业宣布达成合作。

而随着众多企业的合作推进,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发展潜力也正在被看见。

“双碳”政策背景下,储能市场逐步兴起,来自起点研究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超150GWh,相较2021年增长117.4%;预计到2025年/2030年,这一数据将分别超过570GWh/1430GWh,由此,储能也有望成为锂电池第二个万亿级赛道。

而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能量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维护费用低、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能与储能场景需求高度贴合,同时,能够满足新能源电池领域高性价比和高安全性等的应用要求。

据起点研究院(SPIR)预测,2025年,储能领域钠电池出货量将达50GWh,到2030年,这一数据将达600GWh,起点研究院认为,在成本敏感性更高的大储领域,钠电池的份额将表现更好。

为了提前占位市场,也为了自身发展需要,产业链上,各大钠电相关企业正在积极推进钠电储能相关项目的签约落地、开工建设:

如方寸新能源10GWh钠离子储能电池生产制造项目签约落地与白云鄂博矿区;英能基新能源年产10GWh钠离子储能电池项目签约落地安徽郎溪;海四达6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地珠海富山工业园;

开元教育拟通过孙公司麓元创新能源在湘阴县高新区投资建设2GWh的储能集成及1GWh钠离子生产线;紫建电子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深圳市维都利投资建设1GWh储能用电池建设项目;

易事特庆阳易阳200MWh钠离子电池化学储能项目签约落地甘肃庆阳;总投资50亿元的国电投新型钠离子电池及储能项目签约落地无锡经开区;

曜灵年产2GWh钠电储能电池项目、唐山古冶区电科空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储能(钠离子)电池中试及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先后开工;珈钠能源普洱钠离子电池材料生产及电芯和储能装备制造一体化项目(一期)开工奠基……

同时,钠离子电池导入储能市场应用的速度也相对较快,有不少钠电项目已经投入使用。

如中科海钠在山西太原成功投运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国家电投山东能源东明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电站也成功实现并网送电;比亚迪20MWh“钠电魔方柜系统”已在南宁青秀工业园投入试运行;鹏辉能源钠离子技术方案在青岛北岸控股大数据中心5MW/10MWh钠离子储能电站示范项目中得到应用;

立方新能源、美联新材等公司合作打造的首个普鲁士蓝钠离子电池储能示范项目也已经投入使用;采用湖州超钠新能源钠离子电池技术的首个移动式钠电池智慧储能箱也成功交付,超钠新能源与中建八局合作的40KWh钠离子储能系统项目也即将落地。

基于美联新材参与打造的首个普鲁士蓝钠离子电池储能示范项目运行安全无异常,美联新材也曾乐观预判称,今年年底将会有更多钠离子电池储能示范项目投入使用。

起点研究认为:2023年钠离子电池中试线量产元年,2024年是规模化产线投产元年,2025年是规模化交付元年。三大元年趋势之下,钠离子电池技术有望得到逐步完善和提升,导入储能等场景中的应用速度也将加快。至于下一个入局或加码钠电储能的会是谁,对此,起点钠电也将持续关注。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31027/81702.html

新闻介绍:

钠电领域再现新合作。 近日,学浪文化科技集团宣布与函数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发展钠电池储能技术。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