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电池原料碳酸锂的期货价格持续波动,本周曾一度跌破每吨9万元,创碳酸锂期货上市以来新低。不过,在经历多日连续下跌后,从周四(7日)开始,碳酸锂期货价格又强势反弹,价格走势跌宕起伏。
现货市场上,碳酸锂价格自2022年年底以来一路从近每吨60万元一路跌至每吨12万元,跌幅约80%。业内分析,碳酸锂降价潮暂时仍难逆转。碳酸锂价格下跌背后有哪些原因?
碳酸锂是一种常见的锂盐产品,从锂辉石、锂云母、盐湖卤水中提炼而成,是一种白色的晶体粉末,化学性质稳定,耐储存、易于运输。在产业链下游,93%的碳酸锂用于制造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电解液等,使锂电池的安全稳定性更高、循环寿命和全周期成本更优,因而被称为“白色石油”。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翔:现在碳酸锂在电池材料里面的成本占比还挺高的,碳酸锂的市场的供应对锂离子电池的价格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市场上产生供不应求的情况,动力电池的价格就会大幅度上涨。
锂电是新能源动力的主流,动力锂电池主要分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种,它们的原材料主要是碳酸锂。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增速接近100%,动力电池需求量也大幅增加,碳酸锂价格不断上涨,一度涨至每吨近60万元。其后,碳酸锂价格开始下跌。卓创资讯碳酸锂分析师韩敏华表示,今年11月中旬以来,碳酸锂现货市场价格呈现连跌行情。
韩敏华:直到12月7日现货市场价格止跌反弹,截至12月8日,工业级碳酸锂收于92000-98000元/吨,电池级碳酸锂收于102000-108000元/吨,较11月中旬下跌分别为33.3%、30%。
现货商品价格是实际交割的价格,而期货价格是未来某个特定时间的交割价格。在中邮证券研究所新能源首席分析师王磊看来,碳酸锂期货、现货价格目前双双下跌源于市场供需两端不均衡。
王磊:主要是由于需求端的偏弱所导致,碳酸锂的需求在100万吨左右,供给在140万吨左右,存在一定的差额,所以大家对于整个产业链的库存管理会更加地谨慎。
韩敏华也认为,临近年末,终端产销逐步缩减,碳酸锂需求支撑减弱,叠加原料进口数量增加、价格下跌等多重因素影响,碳酸锂价格下跌速度加快。
韩敏华:从基本面来看,年末供需两弱,下游及终端企业订单缩减,开工减弱,对于碳酸锂刚需消耗缩量,而且碳酸锂企业四季度以来受订单减量、价格连跌利润缩减影响,开工同步下滑,行业淡季预计在2024年一季度持续。此外,期货价格下跌对现货市场参与者商谈心态也有一定的影响。
碳酸锂目前是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其价格的涨跌会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和价格产生影响。某新能源汽车品牌创始人曾表示,碳酸锂价格每降低10万元/吨,对电池的影响就是每度电成本降低50元,以市面上常见的50度电车为例,将会有几千块钱的成本下降。碳酸锂价格“跌跌不休”,新能源汽车会降价吗?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一般动力电池占据整车总成本的40%至60%,碳酸锂在动力电池总成本中的比例通常在10%到20%之间。以一款容量为70kWh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为例,如果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大约需要使用100公斤—150公斤的碳酸锂,按照此前最高点每吨60万元的市场价格计算,每辆车的碳酸锂成本大概在6万元—9万元之间,而按日前碳酸锂每吨约10万元的市场价格计算,成本只需要大概1万元—1.5万元。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或将为新能源汽车带来价格调整空间,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这不会导致车价在短期迎来大幅下降。
崔东树: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跌,它的传导会相对比较慢。尤其是碳酸锂传导到电池的正极材料,再传导到电池,然后再到整车,需要一个过程。此外,现在新能源整车企业的销售竞争压力比较大,目前即使原材料价格下跌,对整车企业的盈利来说还是有巨大压力的,所以大部分整车企业都不会贸然采取降价的行动。尤其目前来看,包括特斯拉等头部企业,它的单车毛利都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状态,在三季度的话也就19%左右水平,远低于去年的25%左右水平,所以从价格方面来看,大部分企业会相对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一般都高于同级别的燃油汽车。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油电同价”,让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不再考虑价格差异呢?对此,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进行了分析。
张翔:今年的新能源汽车的新车的占比或者是渗透率大概超过了30%,如果是到明年的话,如果这个市场占有率能达到50%的话,可能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会平分秋色。随着政策的逐步退波,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在增大,慢慢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应该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
新闻介绍:
近期,新能源电池原料碳酸锂的期货价格持续波动,本周曾一度跌破每吨9万元,创碳酸锂期货上市以来新低。不过,在经历多日连续下跌后,从周四(7日)开始,碳酸锂期货价格又强势反弹,价格走势跌宕起伏。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2023-12-11 00: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