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新能人才网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储能头条

储能天机榜 | 蜂巢能源杨红新:从“短刀”战士到“胜天半子”

2023-12-27 14:31:41
来源:索比储能网
       短刀,又叫匕首、靴刀。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当年用“短刀”来命名公司的拳头产品,恰到好处的表明了他无惧“阵上靴刀决生死”的自信与勇气。

眼下,正值下游需求增速放缓,锂电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同质化严重,产能趋于过剩,资本趋于收紧,盈利能力分化,洗牌之势骤起。面对新一轮产业周期,如何破局成为关键。

“进窄门、见微光、走远路。”这是蜂巢能源2019年第一届电池日时提出的策略。12月12日,在蜂巢能源主办的“蜂芒·耀未来”第四届电池日上,杨红新再次提到这个“窄门”。“只有走窄门,取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才能够让企业长久地发展下去。我们选择了一条正确但是相对艰难的道路。但是正确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坚持。”

与此同时,着力于快充和超长续航,蜂巢一口气发布了多款短刀新品。不过,虽然蜂巢能源研发的短刀叠片电池已经被行业认可,在未来几年很大概率会和特斯拉4680大圆柱电池技术路线一样,成为动力电池开发的主流路线,但依然面临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艰巨挑战。而杨红新这位曾经技惊四座的年轻“霸总”,如今是否还能技压群雄?

打造蜂巢“短刀”的破局者

2003年,时年23岁的杨红新加入长城汽车,历任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总经理等职,全面负责新能源三电系统开发和EV、PHEV整车开发,可谓少年得志。2018年,长城汽车的动力电池事业部从长城汽车剥离,独立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刚刚年满38岁风华正茂的杨红新出任总裁一职。

当绝大多数厂商都采用成熟的方壳和软包方案时,杨红新却从一开始就大胆启用了短刀电池的设计路线,这是蜂巢研发的最具代表性的产品,首发于2019年4月的上海车展。在杨红新看来,短刀是蜂巢选择的一条“比别人提前布局的差异化道路”。

众所周知,在动力电池领域,押注新的技术路线就是在赌博。一旦赌错,就意味着动辄十亿甚至几十亿的资金,全部打了水漂。所幸,蜂巢能源为了产品差异化所冒的巨大风险,成为在动力电池赛道激烈竞争中的成功破局者。

相比传统的方型电池,这种基于叠片式的长薄电芯大幅提升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降低了电池内部电阻,同时便于电池保温和散热,能够大幅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延长电池寿命。随着短刀电池在市场上获得了销量和口碑,包括欧洲在内的诸多电池企业,从今年都在大力布局这个新品类,纷纷把技术路线从传统的方形扩展包转到叠片上。

此外,同样是方壳电池制造,锂电龙头宁德时代选择的是卷绕工艺。但年轻气盛的蜂巢能源从成立之初,就选择了一条与“宁王”不一样的道路——他们选择了叠片技术,以配合其王牌“短刀”电池产品。

所谓卷绕,是将制片工序或收卷式模切机制作的极片卷绕成电芯,原材料按照负极、隔膜、正极、隔膜的顺序进行卷绕。叠片,则是将模切工序中制作的极片叠成电芯,例如典型的“Z”字形叠片,正负极分别叠在隔膜两面,隔膜以“Z”字形穿行其间而隔开两极。

理论上,叠片工艺制得的电芯产品在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等方面性能更优,不仅匹配长薄化的电芯,还与大容量电芯生产有着更高的适配度。但在动力电池行业走向极限制造和规模化制造的当前,如何解决叠片工艺的生产效率问题,成为了行业最为关注的焦点。

目前,在叠片技术上,蜂巢能源已经解决了传统叠片设备效率低的难题,高速叠片技术已持续迭代3代,效率和良品率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第三代技术“飞叠”速度已达0.125秒/片,实现了效率与卷绕工艺的持平。

全域短刀、全面进化的引领者

在媒体日当天,杨红新坦言:“技术路线的选择,首先要是基于应用场景——终端客户最缺什么,然后再倒推,有哪些技术可以解决,再从可以解决的这些技术里选最有竞争力的技术。目前困扰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无非还是里程焦虑和成本、安全问题。”

在蜂巢能源的引领下,其他企业也在加速跟进“短刀”电池。面对同质化竞争的严峻形势,蜂巢能源制定了自己的“爆款”战略,2021年,杨红新提出“全域短刀”战略,并在2023年全面落地,公司全年出货量将超过13GWh,搭载车型超过40款,成就了62Ah等多款热销大单品。

为打造绝对差异化的“短刀”爆款,蜂巢能源进一步针对BEV、PHEV、商用车和储能不同细分市场推出了:“全域短刀,全面进化”的产品领先战略。杨红新表示,全域短刀最大的好处在于“平台化”的优势,不仅能促进会蜂巢打造大单品的能力,还有助于为客户下一代车型的升级提供更好的支持。

仅仅5年,蜂巢能源在厮杀惨烈的动力电池市场中从无到有杀出一条血路,不仅做到了国内市占率排名靠前,在全球动力市场也一举跻身前十行列。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6.1GWh,国内排名第7位。2023年8月份,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为0.79GWh,排名提升至第6位。

2023年,除了已有的17家知名客户外,蜂巢又增加了宝马、上汽通用五菱和协鑫等战略客户。目前,蜂巢近50%的业务,都是向非长城系的客户供应电池。杨红新强调说,整车企业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会将压力分解,其中电池承受的挑战更大。因为电池的价值高,即便(整车企业)只降低动力电池1%的成本,也会为其带来很大的成本节省。“面对成本的挑战,不能一味地靠降价,我们首先希望技术创新。比如我们在PHEV(插电混动)领域能够给客户更多赋能,差异化、技术领先性带来了一部分溢价。”

截至目前,飞叠已经适配了超过40GWh的产能,良品率达到98%,产品缺陷检出率达到100%。通过降低质量缺陷,飞叠在制造方面带来了巨大收益,单GWh的设备投资可以降低1000万,每GWh的运营成本也可降低800万。

在谈及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时,杨红新表示,由于2023年60%以上的产线都是新产线+新产品+新工艺的“三新”,所以制造成本非常的高。基于“短刀+飞叠”的落地,蜂巢2024年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在生产制造端“降本增效”。其中,制造环节要降本40%,采购成本+技术降本20%。同时,全新产线和爬坡产线的占比要从64%降到14%。

而更长远的,在杨红新看来则是在保证技术迭代的基础上向供应链布局要利润,向制造要利润。“制造成本降5分,毛利就可能差出来8个点。”这也就意味着,将来考验电池企业的就是客户的稳定性、大单品持续稳定的精益生产。

力争“胜天半子”的布局者

面对国内市场的“内卷”,走向海外成为锂电企业的必然选择。在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国内电池巨头纷纷出海建厂的大趋势下,海外市场对于年轻的蜂巢能源而言,也毋庸讳言成为必争之地。

去年9月,蜂巢能源公布了在德国建造电池包工厂以供应电动汽车的计划,蜂巢选择了勃兰登堡州,这也正是特斯拉的超级工厂所在地。此外,蜂巢能源还计划在德国萨尔州建造一座24GWh电芯工厂。而在泰国,蜂巢能源投资的电池包工厂也已经开始建设。

杨红新介绍说:“德国勃兰登堡州的工厂建设正在推进,我们还收购了萨尔州的一家风电工厂,正在做改造的计划。泰国工厂一共有三条产线,短刀电芯会在那里组装。今年年底,泰国工厂将完成产线的安装调试,样品下线,明年一季度开始批量交付客户。”

“美国、欧洲将是开拓重点,我们会通过提供差异化产品,通过快速的产品开发速度、市场响应速度来获得一些高的溢价,在国内市场‘卷’的基础上走出一个新的领域。”杨红新还剧透说:“蜂巢能源目前在欧洲组建了有100人的团队,本地也储备了大量的订单量,只有这两个欧洲工厂还不够,不够怎么办?现在也不能透露太多,我们还有其他的布局。”很显然,海外市场已经成为杨红新力争“胜天半子”的“胜负手”所在。

对于海外市场拓展的困难,杨红新也坦言:“工作签是海外投资面临的很大问题,像德国的工作签很不好办,但是当地的工人又没有那么多的经验。”不仅如此,欧盟的环保、建设标准,设备的CE认证极其严格。“尤其是CE认证((在欧盟市场‘CE’标志属产品强制性认证标志)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会带来巨大的成本的增加。”此外,电池企业未来还将面对欧盟《新电池法》对于碳足迹、回收等方面的要求。

尽管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但利好的因素也多,尤其在项目的融资上。在杨红新看来,欧洲的资本市场还是很开放活跃,在欧洲的融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市场不缺资金,缺项目。

因此,在不远的将来,蜂巢能源开拓疆土的规划也令人期待。

进窄门、见微光、走远路的跨越者

2023年,再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开始放缓、动力电池装车增速已经显著低于产量增速后,动力、储能双轮驱动已成为国内电池企业的重要生存法则。国内方面,蜂巢能源已在广东、江苏、河北、甘肃、浙江、新疆等多地完成大规模储能项目交付并网。

面对目前投资火热的电化学储能市场,杨红新却显得较为冷静和谨慎。在他看来,国内电化学储能最大的争议之处,是一些储能项目的利用率不高。“只是装在那里,都没有被调动过,没有充放过电,没有发挥价值。如果真的用电量激增,储能价值出来了,就有积极性了,现在大部分是强配的要求。”

不过杨红新也肯定,工商业储能在高速发展,也有真实的应用场景,值得长期看好。他认为,工商业储能和地方政府的补贴有关,和实时电价交易政策、峰谷套利也有关,虽然目前业主企业面临有资金成本收回周期长的问题,但方向是明确的。“在浙江、江苏、山东很多地方,电价等条件越来越灵活,同时一些储能基金逐步出现,用市场化的杠杆去持有资产,来解决业主的资金压力问题。”

目前,蜂巢能源湖州基地两条储能电芯生产线已经投产,成都基地定制的大短刀325Ah的储能电芯在10月份将下线。这也是国内现在量产容量最大的储能电芯,电芯循环寿命超12000次,相比目前主流的280Ah储能电芯,新品可实现电池包级降本超10%。

“储能电芯产能释放有一个过程”。杨红新说,明年蜂巢能源自有储能电芯出货量会有较大攀升。此外,蜂巢能源正在做动储一体化,即短刀动力电池的产线也可以做储能电池。“把这个平台做大,在储能的订单不稳定的时候,用庞大的动力订单去调节。”在储能市场,杨红新的期望是,到2025年,蜂巢能源在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占有10%的市场份额,并进入全球储能电池供应排名的前五位。

从早期叠片技术的提出,再到无钴电池、短刀电池以及飞叠技术等技术的提出,杨红新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市场深层需求和行业短板,并能快速整合资源,推出针对性的细分产品,抓住市场需求,这也正是蜂巢能源快速成长、声名鹊起的秘诀所在。

他,也许能再次成功跨过那道窄门。

发布人:liuyazhen
索比储能网版权说明:
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索比储能网或索比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索比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商务合作&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581681064 、邮箱:qiuxiran@solarbe.com
索比储能网

关注索比储能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行业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