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巨头跨界储能再度成为行业热议。
1月4日,盐业公司苏盐井神发布公告宣布进军储能领域,该公司联手了淮安产投和国信集团一同成立公司,总投资约35.7亿元用来建设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具体包含两个250MW压缩空气储能机组。
这其中,国信集团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控股企业,淮安产投股东为淮安市城市发展投资控股集团,均有国家背景。也就是说,该储能项目是盐业公司与国企联手布局的新项目,在接下来两个公司将会发展自己的各自优势,来实现储能行业跨界愿景。
“盐+储能”战略
在去年,苏盐井神宣布了“盐+储能”计划,给自己跨界进行战略规划。
该计划来源在于,苏盐井神与中石油合作推进的楚州储气库项目(一期)已完成主要设备安装环节,储气库卤水制盐项目(一期)也已完成备案,为加快成立钠电池级纯碱产品研发等项目的推进,公司制定了“盐+储能”产业发展路线,希望借助储能系统的辅助,来进一步提高公司生产力。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公司在盐穴储能技术上拥有多年的积累,并借助中科院技术力量,开发出新的业绩增长点,并有信心将该业务发展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由于盐矿的开采需要能源作为驱动,所以能源领域企业正试图用新能源来为其赋能,盐矿所需要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也得到了行业内的重视。例如当电力过剩时将空气压缩存储至腔体,即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势能。需要用电之时,存在腔体内的高压空气经过转化可带动发电机发电,又重新转化为电能输出,所以压缩空气储能未来将会是一个推动盐业乃至整个矿业企业能量运转的重要支柱。
2023年前三季度,受到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公司营收约42亿元,同比下降约6%;净利润约5.4亿元,同比下降约21%。此时布局第二增长曲线有助于平衡公司业绩,对其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从去年年末开始,苏盐井神就着手准备为进入新能源领域铺路,2023年12月中旬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江苏新能、江苏省农垦集团、江苏省沿海集团出资30亿元,成立江苏新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将会以此在新能源领域进行合作,共同携手开发集约化、规模化开发新能源资源。
不同储能类型,跨界门槛不同
从目前跨界案例来看,工商业储能领域由于门槛相对较低,但竞争激烈,诸多民营企业在去年跨界的结果已显而易见,多半因为无法适应行业的变化而选择退出,少部分依旧在坚持,所以在2024年,国企央企跨界大型储能案例或将多于民营企业跨界工商业储能案例。
由于我国国情与国外不同,对大型储能的需求远远超过工商业储能,外加国外储能市场高峰期已过,民营企业跨界工商业储能的市场利润不再丰厚,但是未来几年时间,大型储能以及抽水蓄能和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将会在国内遍地开花。
针对跨界大型储能,国企央企具有民营企业所没有的支持,大型储能项目投资成本大、建设周期长,建设项目成功后没有快速的利润回报,不适用于市场经济的选择规律,对于企业的资金盘要求极大,国企央企由于政策扶持以及所处位置不同,建设大型储能项目不能完全用市场选择以及计划调控等方式执行,在这一情况下,国企央企主角,民营企业配合将会是大型储能的基本盘。
储能行业由于兴起时间不长,诸多跨界者仍然存在定位不明确和技术不成熟的缺陷,市场也存在相关规范标准缺失等风险,所以国企央企也在积极牵头储能领域各项政策与标准的制定。未来随着众多大型储能项目的并网投产,“国家队”将对中国储能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行业“风向标”。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40105/84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