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苹果在内部披露了一则消息,令世界汽车业“震惊”:苹果将放弃长达十年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这也意味着该公司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走向终结。
苹果放弃电动汽车项目无疑让人再一次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起事件,究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丧钟”还是“警钟”?我想,这才是汽车界需要深思的问题。
从十年前开始,财大气粗且雄心勃勃的苹果公司,瞄准了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发展的大势,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希望将触角由IT行业延伸到汽车行业,目标是推出拥有类似豪华轿车内饰、具有语音导航功能的全自动电动汽车。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经过十年的苦苦挣扎,苹果董事会终于领悟过来,“即使继续每年花费数亿美元在汽车项目上,最终产品可能永远不会见到天日。”
显然,苹果的这十年的“上下求索”,最终却折戟沉沙,“倒在黎明前的黑暗”,具有典型而强烈的示范和警示意义。
首先这并非敲响了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发展的丧钟。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当前发展蓬勃向上,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这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昨天就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在2026年前将持续保持快速上升,至2026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其中,2024年渗透率40%,2025年50%,2026年超过50%。至203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70%。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产销国,上述数据无疑是经得起推敲的。这也是世界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发展的缩影。
但汽车产业是一个集技术、资金、品牌、市场、人才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产业,并非“遍地是黄金”,谁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其中,更甚者可谓“杀机重重”。我们熟悉的乐视汽车、威马汽车、雷丁汽车等,包括现在传出“绯闻”的高合汽车便是前车之鉴。
因此,苹果放弃电动汽车项目对汽车产业而言,应当说是再一次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产业圈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需要对市场有“敬畏之心”。
知难而进者固然可喜,审时度势、善于放弃更难能可贵!财大气粗的苹果公司尚且选择了放弃,一些已经深陷“泥潭”的汽车企业又何苦“不撞南墙不回头”呢?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实乃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