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70亿 富士康加码储能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4-03-19 05:06:13

新能源的风吹遍了世界,全球最大代工厂自然不会落下。

近日富士康宣布与旭智资本携手,共同投资20亿元成立绿能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布局中国大陆地区新能源业务。并设立目标规模70亿元的绿能开发基金,用来规划储能、风能、太阳能等,争取每年取得80亿kWh绿电权益。

本次富士康和合作伙伴旭智资本深耕新能源领域多年,共计完成投资项目超过30个,业务遍及全球,在中国大陆完成的新能源项目建设超过1GW。

01

代工巨头的新能源梦

拿到苹果产品代工大头后,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一直是资本市场担心的重点问题,这一点其实富士康早就已经意识到并且逐步开始转型。在汽车零部件以及其他消费电子品牌手中拓展业务。

新能源也是富士康老早就盯上的板块。

2011年9月,富士康联合保利协鑫,投资100亿元建设光伏项目,代表了该公司正式进军新能源板块,同年年底,富士康成立富昱能源科技,宣布进军太阳能电池领域。

2015年,富士康又成立了富阳新能源,经营太阳能相关业务。

2017年,鸿海集团子公司富泰华工业投资10亿元入股宁德时代,双方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同年又投资固态电池开发商麻省固能公司(SES)。

2022年,富士康在电池的领域开始频繁布局,当年1月宣布与印尼投资部、印尼电池公司、Indika能源公司和台湾电动滑板车供应商Gogoro签署了协议开发电池制造领域。2022年6月首家电池工厂落户高雄市,规划产能为1.27GWh,预计今年Q1量产单暂无相关信息。并发布了2023年工作规划,表示将在2023年集中于算力和储能相关领域开发。工业富联总经理郑弘孟表示,储能是未来公司业务新增长点,通过投资储能进行硬件制造,自研电池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打造储能运营平台,和自有园区及供应链园区实现业务共赢。

到了2023年4月,工业富联公告称签订《山东孚弘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合伙协议》,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山东孚弘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份额5000万元。

2023年6月,富士康发布公告称,计划招聘电池和储能产品相关人员,共有19个相关岗位,储能业务岗位共6个。同月,富士康投资10亿元成立储能子公司富士康新事业,经营范围涵盖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销售等。

2023年7月富士康入股上海采日能源,持股比例2.39%,该行动代表富士康进军储能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善。采日能源在储能系统领域实力较为强劲,储能系统出货量位居全国TOP 10。

02

储能赛道愈发拥挤

2022年开始,民营企业高歌猛进入局锂电池,彼时原材料价格和电芯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仅仅一年锂电池就出现了供需关系反转,下游的储能产品也一样重蹈覆辙。

从去年各大民营企业以及国家队动向来看,储能赛道已经挤满了入局者,在储能电芯价格持续低迷,囤货过多的情况下,该领域面临的竞争将达到白热化。

新能源作为近年来少有的增量行业,吸引了众多其他领域头部企业进行跨界,富士康作为消费电子类巨头企业,对于未来的规划也十分明确,其领导人刘扬伟表示,富士康正在转型,未来会从制造服务方向转型为平台解决方案方向,并提出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电动车三大平台。

消费电子产品端已经连续数年市场不振,面对此情况,富士康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愿望日益强烈。但新的增长曲线也面临困境,电动汽车、储能、光伏市场均处于竞争激烈状态,富士康在此作为新人,面临的挑战会更多。

挑战不仅仅是头部储能企业的优势压力,还有多个新入局的竞争对手带来的内卷。

从2023年三季报以及部分企业2023年财报得知,储能是目前各大新能源公司增速最快的板块,其增长率基本都在翻倍,以宁德/中创/国轩等企业为代表,强大的市场潜力让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在该领域加快脚步。

富士康作为相近业务尚有跨界优势,但报喜鸟、五粮液、黑芝麻等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要想实现跨界,在当今情况下恐形势不利。

竞争加剧引发价格战,带来恶性竞争,亏本抢占市场的商业模式让众多企业饱受煎熬,电芯厂、系统集成商等众多储能产业链企业,如果长期低价拿项目将面临重大资金问题,2024年可能储能系统集成商会成批被挤出赛道,因为2023年就有超十家跨界者因为准备不足而含恨退出。

优胜劣汰自然法则,富士康如想在储能领域卷出一片天,需要付出的代价不会少。

新闻介绍:

近日富士康宣布与旭智资本携手,共同投资20亿元成立绿能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布局中国大陆地区新能源业务。并设立目标规模70亿元的绿能开发基金,用来规划储能、风能、太阳能等,争取每年取得80亿kWh绿电权益。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