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不仅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在此背景之下,以新能源、AI、大数据、新材料、新型装备、新基建、低空经济、新消费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锻造更强的产业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质生产力并不局限于全新和高科技行业,传统行业通过升级转型同样可以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部分。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一位知名专家表示,他理解的新质生产力大致由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这三个“新”构成的,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形成的聚合体就是新质生产力。
首先,新制造大约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的生产要素、新的制造装备和新的信息技术五个领域,但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制造肯定不是普通的科技进步、边际改进,而是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至少要满足以下五个标准当中的一个:
一是新的科学发现,这是“0到1”、从无到有的,对这个世界有新理解的重大发现。
二是新的制造技术,也就是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现有的技术路线,却能够对原有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的制造技术。
三是新的生产工具,因为工具的革新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四是新的产品和用途,以前所未有的全新面貌出现在多元场景下。
五是新的生产要素,过去的制造靠劳动力、资本、能源等要素,新制造中除了这些传统要素外,还有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目前,国内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每天都在产生大量数据,但绝大多数都被浪费掉了,每一个生产单元仿佛一个孤立的数据孤岛,工序、厂部之间协同困难,数据从产线向上的流动需要经过层层传递,数据的精确性、实时性就在纵向传递和横向壁垒当中遭遇到极大损耗。
其次,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很简单。例如一部手机有一千多个零部件,这些硬件形成的附加值占产品价值比例约45%,其余55%是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各种芯片的设计专利等等,这就是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这些服务看不见摸不着,却代表这个手机55%的价值所在,其他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也都有同样的特征。
数据显示,美国生产性服务占GDP的50%以上,欧盟占40%左右,其他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多在40%-50%之间。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约为17%-18%,跟欧洲(40%)、美国(50%)差距很大。
最后,新业态的核心是推动产业变革,第一个关键推力是全球化,所有的新业态、新模式,都需要国内外双循环的一体化、市场化。第二个关键推力是数字化、智能化,最终形成产业互联网。
当下,很多国内制造企业在数据的有效应用方面平均数只有5%,一些表现较好的企业大概能做到30%。很难做到让全厂、全流程数据在统一平台上得以极大透明和实时联通,直接为智能应用与各级人员管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提升空间仍然巨大。
上述这些对于储能行业来说,绝大多数都是短板,但现在的短板就是未来巨大的增长极,随着这些短板的持续突破,能够勇于创新、洞察市场需求的企业和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有机会在新质生产力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引领行业的新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