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汽车央企”亏损40亿 国资委喊话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4-04-02 07:55:28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3月28日,东风集团公布2023年业绩报告,公司净利由盈转亏,净亏损39.96亿元。这意味着,东风集团遭遇上市以来首次亏损。考虑到东风集团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02.65亿元,去年一年其净利润骤降了140多亿。

对比长安汽车与中国一汽,东风集团则垫底三大汽车央企。

合资品牌,压力倍增

2023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持续升温。为争夺新能源行业的市场份额,多家车企宣布对部分品牌进行降价或开启限时优惠,挤压利润。

业绩方面:

2023年,东风集团股份收入993.15亿元,同比增长7.18%;年内亏损68.13亿元;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39.96亿元,上年同期为溢利102.65亿元。

在此前的盈利预警中,东风集团认为,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合资非豪华品牌的市场空间被大幅挤压,产品价格不断下降。2023年,集团合资业务销量下降16%,利润大幅下降。

二、本集团新能源业务还处于战略投入期,2023年,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研发、品牌、渠道建设等投入持续加大。

销量方面:

2023年,东风集团销售汽车约208.82万辆,同比下降15.3%。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34.74万辆,同比下降30.2%;商用车销售约34.34万辆,同比增长10.3%;新能源汽车销量约34.80万辆,占集团销量的比重提升2.7个百分点;实现出口销量16.91万辆,同比增长14.3%。

一直以来,合资品牌都是东风集团的销量主力,旗下包括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等。

2023年3月,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多个品牌与当地政府联合补贴,开启疯狂降价模式。

然而,价格下去了,销量却并没有上来。

2023年,东风集团旗下两大日系合资品牌——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分别实现了72.31万辆和60.48万辆销量,同比下滑21.53%和8.54%。此外,法系合资品牌神龙汽车销量为8.03万辆,同比下滑35.81%,成为东风集团旗下跌幅最大的合资品牌。

合资品牌为何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大溃败?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转型还不够快速,另一方面则是去年以来车企“价格战”,对合资品牌的终端价格体系造成了较大冲击,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自主品牌蚕食。

电动转型,持续调整

2024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接受采访时透露,国资委将对一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三家中央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考核项目包括技术、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

随后,东风集团旗下岚图CEO卢放通过个人微博表态,“这有利于公司放开手脚,大干快上,公司有信心走在前列。”

对于东风集团而言,在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尽快减少对合资品牌的依赖,赶上国内新能源高速发展的契机或是其转型的关键。

2023年4月,东风集团提出“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未来三年,东风汽车将投入500亿元发展新能源事业。到2024年,实现东风自主乘用车助力品牌全新车型100%电动化;到2025年,自主乘用车与合资品牌的销量比例达到1:1,即各2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自主品牌的50%,占自主品牌乘用车的70%。

2023年8月,东风集团宣布实施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对自主乘用车新能源事业进行重大管理体制调整,由集团一体化管理东风品牌下东风风神、东风eπ、东风纳米三大产品系列品牌。

同时,东风集团对上述三大产品系列的品牌定位进行了重新梳理。其中,东风风神将加快从燃油车向节能车转型;东风eπ定位为面向主流市场的电动化品牌;东风纳米为面向小型细分市场的纯电品牌。

2024年,对于东风集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在2023年年底、2024年年初举行的集团会议上,东风公司管理层多次强调,“2024年是公司承前启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

为此,东风集团确立的目标是:2024年,销量总体为270万辆,相比2023年销量目标增长29%。其中,乘用车销量目标为228万辆,同比增长30%;商用车销量目标为42万辆,同比增长22%。

新闻介绍: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3月28日,东风集团公布2023年业绩报告,公司净利由盈转亏,净亏损39.96亿元。这意味着,东风集团遭遇上市以来首次亏损。考虑到东风集团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02.65亿元,去年一年其净利润骤降了140多亿。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