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预计超130GW,产值目标超3万亿元

来源:储能早知道   发布时间:2025-01-16 05:23:36

2025年,中国的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预计将超过130GW。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披露,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制定了截至2025年底的装机目标,总规模达到了86.6GW。这一数字不仅显示了各地对新型储能技术的重视,也反映了市场对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存储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从产值规划看,新型储能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在多个地方的产业规划中被重点提及,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的产值目标统计已超过3万亿元。”1月15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在CNESA DataLink 2024年度储能数据发布活动上披露了相关数据。

2024年,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储能产业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储能技术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首超百吉瓦,达到137.9GW。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了78.3GW/184.2GWh,功率/能量规模同比增长了126.5%/147.5%。这一跃升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新型储能领域的技术进步,也预示着储能市场的巨大潜力。、

从区域分布看,新疆和内蒙古分列能量规模和功率规模第一,这两个也是分别以新能源配储和独立储能为主导的省份。

与此同时,新型储能招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共有528家企业发布储能系统招采信息,1105家发布EPC招采信息,同比分别增长68%、115%。由于储能系统的标准化程度趋高,越来越多的大型国央企选择采用集采/框采的形式。2024年共有217个中标标段,TOP15企业中标量达到集采/框采标段总数的46%。

在储能锂电池方面,据陈海生介绍,从产量上来看,2024年1—10月,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储能型锂电池产量超过200GWh;预计全年产量超过300GWh。根据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中国企业2024年度全球市场储能电池出货量TOP10分别为:宁德时代、亿纬储能、海辰储能、比亚迪、瑞浦兰钧、中创新航、远景动力、楚能新能源、力神、赣锋锂电。

从储能出海看,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签约海外储能大单规模超150GWh,主要市场来自美洲、欧洲、澳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出海企业中,以电池类企业和光储类企业居多,占比超87%。

根据CNESA的预测,2025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预计将在40.8GW至51.9GW之间,平均约45GW左右。新型储能市场将呈现出五大特征:从储能价值看,规模化调节与保供价值将不断提升;从参与电力市场看,随着市场衔接机制不断完善,可参与市场服务向“一体多用、分时复用”模式演变;行业洗牌加剧,2024年注销、吊销等异常储能相关企业数量翻番;技术革新推进行业从“卷价格”向“卷价值”转变;从市场规模看,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突破一亿千瓦。这些特征表明,新型储能将在电力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从降价的维度来看,2024年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下降幅度趋缓,两小时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全年中标均价同比下降43%。融资的难度亦在加剧,多家储能企业在去年放弃了上市计划。CNESA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一级市场储能相关企业投融资事件超过107起,披露金额近176亿元,相较于2023年同比下降70%。面对这些挑战,储能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技术、降低成本、拓宽融资渠道,以保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除了技术层面的进步,新型储能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多个地方的产业规划中被重点提及。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的产值目标统计已超过3万亿元。此外,还有多个地区提出了2027年、2030年的产值目标,这体现了地方上对新型储能产业规划布局的重视。这种重视不仅源于新型储能对提升电网稳定性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贡献,也因为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新型储能将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新闻介绍:

2025年,中国的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预计将超过130GW。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披露,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制定了截至2025年底的装机目标,总规模达到了86.6GW。这一数字不仅显示了各地对新型储能技术的重视,也反映了市场对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存储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