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中央、地方齐发力,新型储能发展迎来好时候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4-07-17 14:30:59

储能发展离不开政策牵引。

据碳索储能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央以及地方针对储能产业发展制定的相关政策超400条。其中,中央针对储能发展出台的政策44条,地方针对储能发展出台的政策超360条。

中央、地方齐发力

从政策发布主体看,中央政策发文部门以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为主;地方政策则主要以地方发改委、工信厅等为主。从政策内容看,中央发布的政策视角更宏观,关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标准规范及运行安全。

比如国家能源局今年2月发布的《国家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监测信息平台电站接入规范(试行版)》,文件便从接入方式、数据安全、通讯规范、数据规范、编码规范五个方面规范了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接入。

再比如工信部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便把储能、氢能以及生物制造等视作未来能源与未来制造业。

指导意见提出要聚焦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电力系统各类应用场景,开发新型储能多元技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所需的储能技术产品矩阵,实现多时间尺度储能规模化应用。

整体看,中央层面出台的政策注重发挥对产业的牵引作用。相比之下,地方政策则多着眼于产业发展。

中央、地方齐发力,新型储能发展迎来好时候

比如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的《湖南省锂电池及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便明确结合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推进“新能源+新型储能”融合发展,扩大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应用场景,加快培育稳定的新能源领域储能市场。

再比如四川省经信厅印发的《促进钒电池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便表示将充分发挥本省清洁能源可开发潜力大、钒钛产业基础好的优势,抢抓新型储能发展新机遇,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多端合作、示范先行、综合施策”的钒电池储能产业发展体系。

另外,碳索储能网注意到,地方政策除聚焦新型储能产业外,还聚焦工商业分时电价与电力市场运行机制。

碳索储能网注意到,今年上半年,青海、河南等省已调整地方工商业分时电价。比如,今年5月河南便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合理拉大峰谷电价价差,引导用户在电力系统低谷时段多用电,为新型储能发展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还围绕电力市场改革出台了详细文件。

中央、地方齐发力,新型储能发展迎来好时候

比如,今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中长期交易有关事宜的通知》,便强调要充分发挥储能灵活调节资源作用,鼓励独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

再比如,今年6月山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发布的《山东电力市场结算实施细则及计算比例(试行版V1.0)》(下称“细则”),便附带了54个计算案例,为山东开展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零售市场等电力市场结算,以及与山东电力现货市场相衔接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结算提供了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细则发布不久,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会同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便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依程序宣布山东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得益于此,山东也成为继山西、广东后,全国第三个电力现货市场转正式运行的省份。

储能还需政策牵引

从储能发展现状看,储能的高质量发展仍需中央、地方在政策端发力。

碳索储能网认为,目前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两大难题。其一是建而不用,其二是虚火过旺。

先看建而不用。据中电联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规模达10.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达36%,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攀升,国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也在攀升。2023年全国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超260%。到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

不过,从运行情况看,新型储能项目却存在“建而不用”的情况。今年4月举办的第12届储能国际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指出,2023年电网侧、用户侧、新能源强制配储项目平均利用率指数分别为38%、65%、17%。

那么,是何原因导致“建而不用”的呢?

深究看,新型储能项目“建而不用”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建而不用”源于业主对储能设备运行安全的担忧,另一方面,“建而不用”则与电力市场机制不健全有关。

某种程度上讲,市场机制不健全的影响要胜于安全焦虑,因为市场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储能投资的商业闭环。

在碳索储能网看来,要想打破“建而不用”的尴尬,关键在于健全电力市场交易机制。而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的健全则需要各级政府在政策端继续发力。

再看虚火过旺。眼下,储能市场正上演价格内卷,储能系统每瓦时报价已跌破0.5元大关。与此同时,储能电池产线产能利用率不高也令市场担忧不已。

2023年第十届G20—锂电峰会深圳公报曾预警,2023年以来,国内动力电池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60%,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不足55%。

与市场竞争残酷相反的是,储能企业数量的增多。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半年内成立的储能企业高达41307家。一边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一边是市场涌入者的增加,储能要想高质量发展显然要去虚火。

在碳索储能网看来,储能去虚火除了发挥市场作用外,还需依靠政策引导。比如,工信部上半年修订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表示,将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总而言之,储能今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市场的无形之手与政府的有形之手共同发力。

新闻介绍:

据碳索储能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央以及地方针对储能产业发展制定的相关政策超400条。其中,中央针对储能发展出台的政策44条,地方针对储能发展出台的政策超360条。

责任编辑:guoxi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