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储能“扬帆”出海,能否乘风破浪?

来源:碳索储能网整理   发布时间:2025-01-24 17:15:33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宏大浪潮中,储能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力量。随着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储能作为平衡能源供需、稳定电网运行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能够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波动性的问题,还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储能企业凭借着技术、成本和产业链等多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开启了储能出海的新征程。

蓬勃发展,出海成潮

全球储能市场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千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0%。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推动,以及对能源安全和稳定性的日益重视。在欧洲,随着能源转型的加速,储能市场需求激增。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储能项目的建设和应用,为储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北美,美国通过税收抵免等政策,刺激了储能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加利福尼亚州等电力需求旺盛的地区,储能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中国储能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国际市场机遇,积极布局海外业务,出海浪潮正蓬勃兴起。据 CNESA 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 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签约订单规模超过 80GWh,其中海外订单签约规模超过 50GWh。阳光电源作为中国储能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4 年 7 月,阳光电源与沙特 ALGIHAZ 签约 7.8GWh 储能项目,成为当时全球最大储能订单。该项目将部署 1500 余套 PowerTitan2.0 液冷储能系统,有效提高沙特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阳光电源还与英国电池开发商 Fidra Energy 签署了 4.4GWh 的储能合作协议,助力英国建成 3.3GWh Thorpe Marsh 和 1.1GWh West Burton C 两座标杆独立储能电站 。

除了大型储能项目,中国户用储能企业在海外也表现出色。德业股份以家电行业起家,其户用光储产品从家电产品中衍生而来。公司在家电产品海外销售渠道的基础上,提前为户用光储产品进行海外经销商布局,成功抓住了海外市场机会。在巴西和南非市场,德业股份的逆变器销售量在当地新能源浪潮中迅速攀升,2019 - 2022 年逆变器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243% 。

内外因素,驱动前行

(一)内部压力 “推波”

中国储能市场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后,逐渐面临一些挑战,这些挑战成为推动企业出海的内部动力。首先是激烈的 “价格战”,由于储能系统技术门槛相对不高,大量企业涌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大幅波动,从年初顶峰的近 60 万元 / 吨下跌至约 10 万元 / 吨,年内跌幅高达 80%,使得产品成本下降,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竞争。据媒体报道,2024 年江苏泰州一家企业参与投标时,储能系统价格从年初的 1.1 - 1.2 元 / 瓦时左右,到最近一轮集采报到了 0.63 - 0.64 元 / 瓦时,已经接近成本水平 。

产能过剩和供需失衡问题也较为突出。2023 年全国新注册储能相关企业达到上万家,各路资本和跨界厂商蜂拥而至。据不完全统计,2024 年前三季度,国内锂电储能产能规划接近 360GWh,而前十个月国内企业储能电池在全球的出货量为 163GWh,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在 50% 左右。产能的快速扩张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企业库存积压严重,盈利空间受到挤压。派能科技作为户用储能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2023 年股价暴跌超 70%,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跌 71%,利润同比下滑 110.05%,主要原因就在于海外户用储能市场需求下降,库存积压,产能过剩 。

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盈利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中国储能企业为了寻求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二)外部机遇 “助澜”

与国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储能市场展现出广阔的增长空间和诱人的收益前景。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千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0%。欧洲、北美等地区的储能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欧洲,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的不断提升,并网瓶颈问题日益凸显,对储能系统的需求大幅增加。根据 SolarPower Europe 和 LCP Delta 的预测,2024 年欧洲大储装机量预计为 7.4GWh,同比增长超过 200%,预计到 2025 年,欧洲大储部署有望实现超 85% 的增长 。

海外市场的高收益和高毛利是吸引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重要因素。在国内储能集成项目的毛利率普遍在 4% - 8% 时,海外市场毛利约为 20%。宁德时代 2024 年三季度储能业务的单瓦时盈利环比提升,部分原因是海外市场的放量,其三季度储能出货中,约一半的量去往美国市场,受益于海外出货量的增长,宁德时代 2024 年三季度储能单瓦时盈利提升,单瓦时毛利为 0.2 元 / 瓦时,环比增加 0.01 元 。

海外市场的政策支持也为中国储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美国通过税收抵免等政策,刺激了储能市场的发展,如太阳能投资税收抵免(ITC)等激励措施,大幅降低了光伏储能系统的安装成本。欧洲各国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储能项目的建设和应用,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家的容量市场招标项目不断落地,为储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

乘风破浪,成果显著

(一)市场拓展:多点开花

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在美洲、欧洲、澳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美洲,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之一,吸引了众多中国储能企业的目光。宁德时代成功拿下阿联酋 19GWh 的全球最大电池储能项目订单,刷新了此前由阳光电源和特斯拉创下的纪录。此外,宁德时代还获得阿联酋 RTC 项目首选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资格,该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和电池联合储能项目,总投资超 60 亿美元 。

欧洲市场同样表现出色,中国储能企业在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积极布局。阳光电源与英国电池开发商 Fidra Energy 签署了 4.4GWh 的储能合作协议,助力英国建成 3.3GWh Thorpe Marsh 和 1.1GWh West Burton C 两座标杆独立储能电站。在德国,中国户用储能企业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

澳洲市场也成为中国储能企业的重要目标。在 2024 年澳大利亚国际能源展览会上,多家中国储能企业拿下国际大订单。仅阳光电源、海博思创、欣旺达、楚能新能源、国轩高科五家企业所签署的合作协议,共涉及的储能订单就已超 8GWh。其中,楚能新能源与 YN Energy 签署 1.1GWh 储能系统采购协议,与澳洲企业 Star Energy 签署 500MWh 的储能产品采购协议;欣旺达与 Gryphon Energy Pty Ltd. 签署 1.6GWh 战略合作协议,该项目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为目前澳大利亚最大的储能项目之一 。

在非洲,中国储能企业积极参与当地的能源建设项目,为解决当地能源短缺问题贡献力量。在东南亚,随着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储能企业也加快了市场拓展的步伐,与当地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在中东,阳光电源与沙特 ALGIHAZ 签约 7.8GWh 储能项目,成为当时全球最大储能订单,该项目将有效提高沙特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 。

(二)企业发展:强者更强

出海战略对头部储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阳光电源、宁德时代等为代表的企业,在市场份额、营收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实现了显著提升。

阳光电源作为全球光储逆变器双料龙头,储能业务出海成果斐然。2024 年上半年,其储能业务实现营收 78.16 亿元,毛利率为 40.1%,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欧洲、美洲、中东、亚太等市场,与 Algihaz 签约了 7.8GWh 中东最大储能项目,与 Atlas 签约了 880MWh 拉美最大独立储能电站,与 Engie 签约 800MWh 欧洲最大储能电站之一,与 SSE 签约 320MW/640MWh 英国最大电池储能项目并接入英国最高电压等级电网 。通过这些海外项目的布局,阳光电源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提升。其海外销售收入从 2021 年的 91.77 亿元上升到 2023 年的 333.69 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 90.69%;2024 年上半年,其海外业务销售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 43.44% 。

宁德时代在储能领域同样表现出色,其储能业务发货量持续增长,2024 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储能发货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发货量的 60%,机构预测其全年储能业务同比增速将达到 45%。宁德时代成功获得阿联酋 RTC 项目首选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资格,拿下 19GWh 的全球最大电池储能项目订单,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储能市场的龙头地位。这些海外订单不仅为宁德时代带来了可观的营收,也提升了其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

这些头部企业通过出海,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占据了更为有利的地位,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暗礁潜藏,挑战重重

在储能企业出海的浪潮中,虽然前景广阔,但也并非一帆风顺,诸多挑战如同暗礁潜藏,阻碍着企业前行的步伐。

(一)贸易保护:政策壁垒

美欧等地区的贸易保护政策成为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一大障碍。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通过税收抵免、补贴等措施,力促锂电池及其核心材料本地化采购,同时对来自中国的资本设置限制政策。这使得中国储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竞争面临不公平的待遇,市场份额受到挤压。欧盟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如《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关键原材料法案》等,对电池产品的可持续性、安全性、碳足迹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 。这些法规增加了中国储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难度和成本,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满足这些法规要求,否则将面临产品被召回、罚款等风险。

(二)标准差异:认证难题

全球储能市场的认证标准差异较大,北美采用 UL 认证体系,欧洲采用 CE 认证体系,澳大利亚采用 CEC 认证体系,日本采用 JIS 认证体系。不同的认证体系对储能产品的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 。这就要求中国储能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市场的认证标准,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调整。满足这些认证标准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还可能导致企业的产品无法在多个市场通用,降低了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认证过程繁琐,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的技术文件和测试报告,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负担。

(三)竞争激烈:对手强劲

在海外储能市场,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海外本土企业和其他国际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储能企业在技术研发、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美国的特斯拉在电池技术和储能系统方面表现突出,其 Powerwall 家用储能系统在全球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德国的西门子在储能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高性能电池、氢能源存储和热储能等领域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 。这些国际竞争对手凭借其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耕耘,已经在海外市场建立了稳固的地位,中国储能企业要想在这些市场分得一杯羹,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其他挑战:多元困境

除了上述挑战外,中国储能企业还面临着文化差异、售后服务、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企业在市场推广、客户沟通和合作谈判等方面遇到困难,影响企业的市场拓展和业务合作。售后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海外市场对售后服务的要求较高,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提供快速响应和专业的售后服务支持,确保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然而,由于地域和语言的限制,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建立和运营售后服务网络面临较大的困难。数据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欧洲新电池法案的实施,企业需向欧盟提交包含生产数据的报告,这既是对企业合规性的考验,也是对信息安全保护的严峻挑战。在当前以产品出口为主的背景下,中国储能企业需在遵守欧盟要求的同时,确保自身信息安全不受侵犯。

扬帆远航,未来可期

(一)企业策略:精准布局

面对诸多挑战,中国储能企业需从多个维度制定精准策略,突破海外市场的重重障碍。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率、高安全性的储能解决方案,形成产品差异化,以满足海外市场高端需求。例如,针对欧美市场对储能产品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极高要求,企业可研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更安全稳定的储能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积极关注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如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为未来市场竞争做好技术储备 。

在市场定位上,企业需对海外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和产品方案。关注新兴市场和细分领域,如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储能市场,以及分布式储能、微电网、电动汽车充电站等细分领域,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例如,针对欧洲市场对分布式储能的需求,推出适合家庭和小型商业用户的储能产品;针对美国市场对电网稳定性的高要求,提供适用于电网规模的储能解决方案 。

本地化运营也是关键。在海外市场建立生产基地或合资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缩短产品交付周期,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和法规要求。同时,建立本地化服务体系,在目标市场设立售后服务点,提供快速响应的维修、保养服务,建立用户信任。培养当地服务团队,提供语言和文化适配的客户支持,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 。

此外,合作共赢是拓展海外市场的有效途径。与全球知名的能源公司、电力公司、电网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储能项目。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借助其渠道和客户资源,快速渗透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二)行业展望:光明前景

尽管面临挑战,但储能出海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储能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撑技术,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千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0% 。这一增长趋势将为中国储能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储能企业在技术、成本和产业链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着出海战略的深入推进,企业将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本地化运营,中国储能企业有望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储能出海也将促进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为解决全球能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未来的征程中,中国储能企业将继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124/50000061.html

新闻介绍: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宏大浪潮中,储能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力量。随着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储能作为平衡能源供需、稳定电网运行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