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电站是一种特殊的发电站,是目前电力系统中最可靠、最经济、寿命周期长、容量大、技术最成熟的储能装置,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灌阳县,有一座正在建设中的抽水蓄能电站。据了解,桂林灌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已列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系广西“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的8个抽水蓄能站点项目之一,也是我市首个被核准的重大储能建设项目。
背景
随着我国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促进新能源的消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加大了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布局。桂林灌阳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正是响应这一战略需求,旨在提升广西电网的调节能力,支持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
桂林灌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灌阳县新圩镇,是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实施项目。该项目由桂林蓄能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80亿元,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计划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30万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
记者从项目建设方桂林蓄能发电有限公司了解到,该电站的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和地下厂房等,上水库位于大龙村辖区内,下水库位于合力村辖区内。2024年9月,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启动建设,预计将于2028年全面建成投产。
现场
2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灌阳县新圩镇合力村的项目建设现场。春节假期后,项目第一时间复工,施工人员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建设中。
当天上午,工程车在现场穿梭往来,工人们铆足干劲、开足马力,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加速建设。记者了解到,目前项目正处于地下厂房及交通洞的开挖支护阶段。在灌蓄通风洞中,爆破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在灌蓄交通洞里,工人们有的放线测量,有的做支护挂网,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建设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项目已实现了通风洞兼安全洞的顺利贯通以及主变第一层中导洞的开挖完成,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他表示,桂林灌阳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将承担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显著增强广西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储存多余的风电、光伏电能,电站有助于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的进一步发展。
“电站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61.4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3.36万吨,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该负责人说,项目建设后还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每年可为地方提供近1亿元的综合税收,助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心声
人物:蒋城,桂林灌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输水发电系统一线员工
去年从学校毕业后,我就加入了这个项目,主要负责电站的厂房水道施工及环水保管理。
桂林灌阳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十四五”重点能源建设项目之一,承担着电力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以及紧急事故备用等重要任务。作为项目的一线建设者,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无论是水库开挖、地下厂房施工,还是之后的机电设备安装,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整个电站的安全、稳定与高效运行。第一次来到现场时,项目才开工不久,很多施工面还没建。看着一座抽水蓄能电站一点点向着完工迈进,所有的辛劳都化作了自豪和欣慰。
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面临很多挑战,但这些挑战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责任与担当。我每天都和同事们一起奋斗在基层,亲身参与到电站的每一个标段,大家就像家人一样并肩作战。在这个项目中,我不断成长,收获了很多。
我期待桂林灌阳抽水蓄能电站早日建成投产,为广西电网的稳定运行贡献力量。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新能源事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记者手记
初次来到桂林灌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项目。崇山峻岭之间,一个个厂房、通风洞、交通洞、导流洞安静地矗立着,这座电站正破土而出。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双碳”目标,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抽水蓄能电站是调节电力供需的“稳定器”,是推动清洁能源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作为电力系统的“超级充电宝”,势必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建成这座电站,众多建设者从全国各地奔赴桂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桂林灌阳抽水蓄能电站承载着新能源发展的希望,能让更多“绿电”存得住、用得好。它就像是一颗绿色的种子,为提升电网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助力桂北地区打造“风光储”一体化产业基地注入新的活力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215/50000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