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电侧:助力新能源消纳
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这使得其发电出力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以风电为例,风力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都在变化,导致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也随之波动;光伏发电则受到光照强度和时间的限制,白天光照充足时发电量大,夜晚则无法发电 。这种不稳定的发电特性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容易导致电力供需失衡、电网频率波动等问题。
储能在发电侧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问题。通过在新能源发电场配置储能系统,当新能源发电出力大于负荷需求时,储能系统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当发电出力小于负荷需求时,储能系统则释放储存的电能,补充电力供应,从而平滑新能源出力曲线,使其更加稳定和可靠。储能还可以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提供调频、调峰、备用等服务,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和利用。
电网侧:增强电网稳定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电网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调峰、调频等挑战。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负荷急剧增加,电网需要提供足够的电力供应,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在用电低谷时段,电力负荷大幅下降,电网则需要处理多余的电能,避免能源浪费。此外,电网还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储能在电网侧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用电高峰压力,提高电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用电高峰时,储能系统释放储存的电能,为电网提供额外的电力支持,减轻电网的供电压力;在用电低谷时,储能系统储存多余的电能,避免电能的浪费。储能还可以参与电网规划和建设,优化电网的布局和结构,提高电网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例如,在电网的薄弱环节或负荷中心附近配置储能系统,可以增强电网的供电能力,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用户侧:降低用电成本
用户侧储能的应用场景丰富多样,涵盖了工业、商业、居民等多个领域。在工业领域,大型工厂和企业通常用电量较大,且用电时间和负荷波动较大。通过安装储能系统,企业可以在电价较低的时段储存电能,在电价较高的时段使用储存的电能,从而降低用电成本。储能还可以作为备用电源,在电网停电时为企业提供应急电力,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减少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
在商业领域,商场、酒店、写字楼等场所也可以通过安装储能系统来降低用电成本。例如,商场在营业时间内用电负荷较大,而在非营业时间内用电负荷较小。储能系统可以在非营业时间储存电能,在营业时间释放电能,满足商场的用电需求,同时利用峰谷电价差实现套利,降低用电成本。储能还可以提高商业场所的供电可靠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对于居民用户来说,储能系统可以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相结合,实现家庭用电的自给自足。在白天光照充足时,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除了供家庭使用外,多余的电能可以储存到储能系统中;在夜晚或阴天光伏发电不足时,储能系统释放储存的电能,为家庭供电,减少对电网的依赖,降低用电成本。储能还可以在电网停电时提供应急电源,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414/5000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