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稳居第一,华为UPS连续六年领跑中国UPS整体市场

来源:华为数字能源   发布时间:2025-07-02 09:03:35

近日,国内权威机构赛迪顾问(CCID)发布《2024-2025中国UPS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华为UPS持续领跑中国UPS整体市场,连续六年蝉联第一。同时,华为模块化UPS连续十一年稳居中国模块化UPS市场第一,华为超大功率UPS连续十年稳居中国200kVA以上UPS市场第一。

赛迪顾问《报告》显示,随着AI大模型技术深入千行万业,算力需求激增,推动智算、超算中心加速落地。2024年,中国UPS市场持续增长,其中超大功率UPS(200kVA以上)增速近13%,稳居UPS市场第一,未来随着服务器功率密度持续攀升,UPS加速向超大功率、模块化方向演进。

模块化UPS引领者,厚积薄发,向新而行

在数据中心供配电领域,UPS扮演着“动力心脏”的角色。早期,为解决电力中断问题,动态储能UPS应运而生,随着功率器件、数字电路等技术飞速迭代,UPS历经从工频UPS、高频塔式UPS到模块化UPS的演进,始终守护着供电安全。

在UPS技术发展洪流中,华为坚持模块化UPS技术路线,将模块化理念融入产品设计各个环节。关键模块采用全冗余设计,消除单点故障隐患,大幅提升供电可靠性,且全模块支持热插拔维护,5分钟内完成部件在线更换,易运维易扩容,引领行业迈向模块化UPS新赛道。

image.png

技术进步往往伴随新挑战,随着数据中心加速从通算过渡到智算,服务器功率持续提升,智算中心单柜功率密度从传统6-15kW提升至30kW以上,部分甚至突破100kW,且智算中心多采用集群计算模式,单台服务器故障可能影响整个机架,甚至是整个集群,使得UPS可靠性成为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能耗成本不容忽视,以一个100MW数据中心为例,UPS效率每提升1%,10年生命周期可节省9.6亿度电。面对高密、高算力场景需求,更可靠、更高效、更高密的UPS将成为数据中心供电首选。

以高质量筑牢安全基石,守护供电安全

华为坚持以质取胜,把高质量要求贯穿产品设计、来料、生产、测试、网络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其模块化UPS采用三级安全设计,在模块级采用尘犀架构,保障异物入侵不拉弧;在机柜级保障故障不扩散,业务0中断;在系统级通过关键器件AI预测,将传统被动运维转变为主动维护,将UPS可用性提升至99.9999%。

华为 UPS 产品的高可靠性绝非偶然,而是千锤百炼的成果,UPS需通过1400+标准测试和33 项专项可靠性试验,在盐雾侵蚀、湿尘入侵、极限高温等极端环境中持续可靠运行,以硬核品质为数据中心筑牢供电安全防线。

image.png

盐雾侵蚀测试


image.png

湿尘入侵测试

image.png

极限高温测试(环境温度100℃)

在精密制造业等对供电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行业,华为UPS高可靠性优势尽显。去年4月,华为数字能源联合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针对精密制造业需求,对华为 UPS5000系列产品开展极限短路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华为UPS5000在极限短路场景下表现卓越,主路旁路切换迅速且准确、极限大电流冲击仍能保持稳定运行,赢得客户“最耐造”极高评价。

以高效、高密引领低碳可持续,驱动绿色变革

“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华为模块化 UPS 在追求高可靠性的同时,坚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供电效率。在线双变换模式下,华为UPS单机效率97.5%,S-ECO模式下,效率高达99.1%,支持全模式间0ms切换,且有效解决主动均流和谐波补偿等业界难题,在实现超高效率的同时,保障负载设备连续供电。


image.png

在功率密度方面,华为早在2020 年推出业界首个100kVA/3U超高密功率模块,搭载该功率模块的UPS5000-H是业界首个实现一柜一兆瓦的 UPS 产品。

凭借高可靠、高效、高密三大特性,华为UPS在运营商、政府、金融、制造等多个行业广泛应用,获得客户和市场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AI大时代大机遇,华为将坚定投入,持续创新,做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客户、伙伴提供更可靠、更高效的供配电方案,为数字世界的坚定运行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702/50003521.html

新闻介绍:

近日,国内权威机构赛迪顾问发布《2024-2025中国UPS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华为UPS持续领跑中国UPS整体市场,连续六年蝉联第一。同时,华为模块化UPS连续十一年稳居中国模块化UPS市场第一,华为超大功率UPS连续十年稳居中国200kVA以上UPS市场第一。凭借高可靠、高效、高密三大特性,华为UPS在运营商、政府、金融、制造等多个行业广泛应用,获得客户和市场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