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媒体报道,特斯拉已向韩国领先的二次电池制造商发出开发电动车用各型(方形)电池的请求。这一消息意味着,长期由中国宁德时代(CATL)独家供应的特斯拉各型电池,未来有望实现供应来源多元化,而韩国企业也有机会首次进入特斯拉的各型电池供应链体系。
从从圆柱到方形:特斯拉供应战略调整
特斯拉过去在动力电池领域一直以圆柱型电池为主,主要供应商包括LG能源解决方案和日本松下,同时部分产能由特斯拉自建电池工厂提供。然而,在部分车型(如Model Y)中,特斯拉已经开始试水各型电池,并完全由CATL供应。
此次向韩国企业发出的开发请求,表明特斯拉不仅有意扩大各型电池的使用比例,还希望在中国以外建立替代供应链。这一策略背后有两大动因:
- 供应链多元化与地缘政治风险管理
- 应对市场趋势与技术升级
全球车企的各型电池潮流
特斯拉并非唯一关注各型电池的车企。通用汽车(GM)此前在电动车中主要使用软包电池,但近期已正式宣布将引入各型电池,并与三星SDI、LG能源解决方案展开合作。德国大众更是提出,到2030年生产的电动车中,80%将采用各型电池。沃尔沃等传统使用软包的车企也在提高各型电池的比重。
这一全球趋势背后,既有技术层面的考虑,也有供应链与成本控制的驱动。尤其在动力电池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各型电池的优势愈发突出。
安全性与CTP技术优势
各型电池之所以在行业中快速崛起,首要原因在于其安全性。各型电池采用铝制金属壳体封装,抗冲击能力强,相较软包和圆柱电池更能承受外力挤压与碰撞。在电动车火灾事故频发的背景下,这一特性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各型电池与CTP(Cell to Pack)技术的高度契合,也是推动其受欢迎的重要因素。CTP技术省去了传统“电芯—模组—电池包”结构中的中间模组环节,将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中,不仅简化制造流程,还能提高空间利用率,让电动车在有限的底盘空间中装下更多电芯,从而提升整车的能量密度与续航里程。业内普遍认为,各型电池是最适合CTP技术的电池形态。
LFP电池与成本竞争力
在正极材料选择方面,LFP(磷酸铁锂)电池的崛起也在推动各型电池的需求增长。LFP电池虽然能量密度低于NCM(三元)电池,但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且循环寿命长。通过CTP设计,LFP的能量密度劣势可在一定程度上被弥补,这使得LFP与各型电池的组合在中低端和高性价比电动车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已大量采用LFP各型电池,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这一方案的使用。韩国企业若能在此领域切入,将有望在未来全球LFP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对韩国电池产业的意义
对于韩国电池制造商而言,进入特斯拉的各型电池供应体系意义重大:
- 全球影响力提升
- 技术与产能协同
- 供应链布局优化
对中国电池供应商的影响
特斯拉的这一举动,对中国电池产业尤其是CATL意义重大。
- 市场份额与订单风险
- 议价能力下降
- 全球化战略调整
- 技术竞争加剧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尤其在欧美市场,政治与供应链安全考量使得多元化供应成为车企的普遍战略选择。
结语
特斯拉在韩推动各型电池供应链建设,不仅是其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的体现,也可能成为全球各型电池市场格局变化的催化剂。随着安全性、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不断显现,各型电池的市场份额预计将持续扩大。韩国企业若能抓住这一机会,将有望打破CATL在特斯拉各型电池领域的垄断;而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倒逼创新和加速全球化布局的契机。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812/50005962.html